格律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 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 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历史源流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格律诗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 王勃(649--676)、 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阔。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 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 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格律诗:是由固定的平仄格式,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压韵方式,而构成的诗体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音律美,韵律美(诗句有了平仄,就如我们歌曲中的,1234567.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时而轻柔,让人回味无穷。 直接学习平仄格式。律诗和绝句,各有四种主要格式,其中又分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律诗。还有一种排律以后讲。 以五言绝句为例,第一种,每句五个字,一共四句, 平起仄收式(五绝正格)也叫首句平起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那么怎么分辨平起仄收呢?起看第一句的第二字,收看第一句的尾字,就是第五字。 平平(起)平仄仄(收)这是定格,大家记住, 第二种,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 平平(起)仄仄平(收) 第三种,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仄,仄仄(起)平平仄(收) 第四种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起)仄平平(收)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这四种起收形式是五绝四种格式的首句,那么构成四种完整格式,每个首句下面还少三句。那么下三句按什么法则添呢?就是下面要讲的,///对,粘(nia和押韵。先讲下押韵, 以平起平收式为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用韵,只压平声字为韵,看这个平起平收式格式,共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压韵只在偶句的尾字,奇数句不可以压韵。例外是首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如果平收便是压韵了,仄收就是没压韵。平平仄仄平(韵) 这个是首句仄收的,格律只压平声韵,仄声不可压韵,所以凡仄收皆是不入韵的, 回过头來说:咋推演出四种绝句格式。那么我们就要学,对和粘。 一首绝句是四句,又叫两联,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一联当中又分出句和对句,即每联的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说详细些,就是四句两联中,第一句和第二句为一联,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第三四句为一联,第三句为出句,第四句为对句。 那么所说的对便是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即相反)即出句在一句中1234字位置上用了一个平声字,那么对句的1234位置上便用一个仄声字,就是和出句对着干,反之出句用仄,对句则用平。(因为有 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说法,所以在每句二,四,字位置上的平仄是必须要对的,一,三位置可以宽些,一会儿讲。) 下面看个例子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韵 平平仄仄平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绝句中的前一二句,也是一联。 出句白日 (仄仄) 对对句的 黄河 (平平), 出句 依山 (平平) 对对句的 入海 (仄仄) 尽为仄是收,流为韵(平), 出句在相应位置上用仄仄,对句就在相应位置上用平平,出对句(一二句)平仄相反即相对。三四句是一首绝句中的第二联平仄也必须相对。 下面讲粘粘就是贴在一起,也就是平仄相同,粘则体现在两联之间。 即二三句之间。 平平平仄仄, 1 2 3 4 5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大家看下二三句上下句平仄是否相同啊,这就叫粘,可能有人会说第3字是对并不相同,这是因为若粘句第3字也用仄,那么一句中就剩第四字一个平声字,叫孤平,如果一句中4个仄声字,一个平声字,就意味着全是高音就一个低音,失去了音律美,所以要双平双仄,高低错落交替,三平三仄也是根据音律美而定,是定格需要。 正常皆双平双仄,但三平三仄在句首可以,若在句尾则不允许,那就叫《三仄尾,三平尾》是格律大忌。又因为第二句是韵句,第五字必平,第三句为白脚,尾字必仄,所以句中字不能完全相同。先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绝句先看头一联一二句出句123字为平,45字为仄,对句123字为仄,45字为平,(其中弟二句,(对句)第五字(尾字。为平是韵字。再看三四句, 1 2 3 4 5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出句,12两字仄,34两字平对句,12两字平,34两字仄是不也是相对呀。 看一个相粘的实例 一梦松江雨 仄仄平平仄 离亭柳渡边(韵 平平仄仄平 相依花恨水,,,(白脚 平平平仄仄 缈缈逐轻烟(韵 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二三句,平仄便是相粘,因为韵和白脚的关系,不能完全相粘相对,但五言的二四字永远是相粘相对,七言的二四六字是相粘相对的。其中一二句是不是相对呀,三四句平仄也相对,只有二三句相粘,这样便演变出一个仄起仄收的平仄格式。 其中 梦(仄)为起字, 雨(仄)为收字, 边(平)和烟(平)为韵字, 水(仄)为白脚, 再加上对粘,就成了一个格式,大家仔细看看,分辨一下。 知道了起和收,韵和白脚,对与粘就不难推演平仄格式了。 总结一下,五言格律有四种格式,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 每格式四句,二联,一联中出,对句平仄相对,两联间平仄相粘,且记三仄尾,三平尾,压韵在压在偶句,第三句为白脚不可韵必用仄声字,首句因收尾形式看压不压韵。下面是四种格式的定格: 一, 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白脚, 平平仄仄平(韵。 二,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白脚, 平平仄仄平(韵。 三,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白脚, 仄仄仄平平(韵。 四, 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白脚,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诗谱: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
|
来自: 阿W_sd > 《诗词 创作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