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黄帝内经》4-金匮真言论1

 钢铁虾f1y83lb9 2019-02-24

第二章《黄帝内经》- 第四篇至第五篇
第4篇:金匮真言论

一、五风与八风-四季易发之病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1、八风
东南-弱风
南-大弱风
西南-谋风
东-婴儿风
西-刚风
东北-凶风
北-大刚风
西北-折风
2、五风
歧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盛者,春盛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所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天地之间有八风,经里面有五风。
东风胜于春,春天盛于春风,病在肝,血在颈项,在春天要特别把脖子、项上这边保护不要受于风。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在胸邪,南边的风吹来的时候,要把胸邪的部位好。
西方盛于秋,病在肺,在背肩,肺俞的地方。
北风胜于冬,冬天吹北风,肾脏管冬天,病在肾脏。在腰骨称脾缺,这是指四肢。在腰骨,骨缝之间,还有四肢关节的中间都是属于肾脏。
中央是土,中央得风,病在脾脏,血在脊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春天受到风寒,病都在头上,很多人头痛,春季得病容易流鼻血,所以春气者病在头,春伤于风,马上可以诊断出来。
夏气者病在脏,夏季得病胸胁苦满。夏天为什么那么深入?因为夏天本来就热,多汗,一受风,风进入内脏都很深。
秋气者病在肩,大部分人秋天的时候伤于风,肩背痛,秋季得病必成 风疟。
冬气者病在四肢,四肢关节的酸痛大部分都是冬天受于风。冬季病必易生麻痹晕厥。
长夏生病必里寒下痢,因为脾主少腹、主湿,腹部有问题,都是在脾脏,脾中央生湿,主土,土里面有很多的湿液,才能够生万物,湿是正常,脾里的湿气受到风寒时,阳没有办法固住脾里的湿,任何的东西一定要有阳来顾,它才不会溜走,阳不顾的时候,湿就会经过大肠小肠排出来,出现善病洞泄寒中的现象。
节气受伤,比如冬天受伤,会影响到春夏、长夏、秋冬;如果夏天受伤,会影响到长夏、秋天、冬天。了解这个就能知道病的原因在哪里。真正治病,大部分的原则来自《黄帝内经》,治病的时候很简单,因为理论是一样的,能够抓住一个观念,治起来很快,《黄帝内经》讲的就是病的源头,包括小到疣怎么来的,汗出当湿是原因。汗水跟衣服碰在一起,造成湿,衣服是湿的,汗再继续流,就容易生疣,所以一出汗赶快要换掉湿的衣服。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精是指人的精神所在,精华所在,生命之本。冬天知道收藏精的,春不病瘟。夏天如果不出汗,躲在冷气间里面,秋天就会成为风虐。

二、人身阴阳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人的阴阳呢外为阳,内为阴,人生的阴阳呢,背为阳,腹为阴。男女不一样,千万不能搞混,男人是胸为阴,背为阳,女人相反。

三、脏之阴阳膈分

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人身里面的脏腑的阴阳,脏阴,腑阳,,肝心脾肺肾都是阴,胆小肠大肠膀胱六腑为阳。在前面学习《针灸大成》的时候,讲脏阴腑阳,源头在《黄帝内经》这里。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阳也。
阳中之阴,腹中之阴,阴中之阴如何区隔?
心、肺上焦是阳,肝、脾、肾下焦是阴中间有个隔,阳是清,阴是浊。
中医就是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定义,横隔膜是分清浊的地方,所有身上的浊物,常人的浊气只能到这里为止,不能上去了,这是正常。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是反常,就要治疗了。
阴阳要能够协调,隔就很重要,隔的重要的功能就是分清浊,如果清浊不分,浊在上清,人的病态就产生了。举例,如果大肠的沼气太燥热,这个浊气顺着阳明经上冲,跑到两个眉的中间来,比如印堂,这是阳太过,阳明头痛。治疗针中脘穴,就是让浊气下去,让清浊能够分出来。

四、阴中之阴,阳中之阳

春夏秋冬的中间就是所谓长夏,长夏就是节气交换的时候。冬春,病都在阴,夏秋,病是在阳。
《黄帝内经》上面说,背为阳,腹为阴,容易搞混,可以这样记,横隔以上称为阳,横隔以下称为阴。
横隔以上只有两个脏,是所谓的阳,一个是心脏,一个是肺脏,刚好是夏和秋,是受病的时间,。
横隔以下肝、脾、肾,是所谓的阴,刚好是春和冬。
阴阳可以无限的切,皮表为阳,皮里为阴,越切越细。脏区分为阴阳的话,心是阳中之阳,肺就是阳中之阴,因为在上焦,整个胸腔都是阳的位置。
腹部是阴,阴中之阴是肾,阴中之阳是肝,肝里面有一点阳,阴中之至阴是脾脏,这是阴阳表里。
这样区分和脉也有关系。如果看手掌,经渠这里是关,关上是寸太渊,关下是尺列缺,以关来区分,关就是关隔,关隔以上是阳脉,关隔以下是阴脉。阴脉和阳脉之间交界的地方是长夏,就是讲脾脏,所以节气在转换的时候,没有那么块,是慢慢地转换。
阴和阳由由中央来统筹控制,央这个音,就是取的阴、阳两个字的拼音,中央就是长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