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黄帝内经》5-阴阳应象大论2

 钢铁虾f1y83lb9 2019-02-24
第二章《黄帝内经》- 第四篇至第五篇
第5篇:阴阳应象大论

1、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所谓重就是严重到了极限的时候,反而会回头,不会无限量一直到底的。阴到极限的时候就会产生热症,重热则寒。
寒,太冷会伤到形。形有两种,一种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胖子绝大多数是热症,但是也有寒症,也有寒症。
热伤气,气伤痛,气受到伤的时候,就会产生痛症,所以如果有痛,就是气通不过去了。形受到伤的时候,病人就会肿起来。比如运动时脚扭伤了,脚踝如果肿起来,就是形伤了,那又肿又痛就是形气都伤。扎针后痛去掉了,代表气通了,可是形肿还在,要两三天才会消。所以说如果先痛后肿的,就是气先伤,后伤到形,如果先肿而后痛,是形伤到气。至于气伤形,形伤气,中医治症没有区分那么多,《黄帝内经》解释得很详细,说明病因怎么来的。


2、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写。


风症是指风太过,就会产生动症。热胜则肿,人会肿起来都是热太盛。燥盛则干,太燥了。寒胜则浮,浮就是颜色很淡,清淡,表面上看颜色就很淡黄,很淡,是寒,清清淡淡的。湿胜则濡泻,湿太盛大便就会有冻泻的现象。
风胜则动。神阙左边有动悸是肝功,肚脐的下方有动悸就是心脏,肚脐的右边有动悸是心脏,肚脐的上方有动悸是肾脏。大小随意,中医要灵活,介绍到这个病有脐下而动悸,就是说心。
只要看到动症,有的人晃头,有的人眼眼珠子在动,他不是刻意要动,就很自然的在飘动,一只眼睛在飘,就知道是动症,眼睛是肝,就是肝风内动,晓得病因,处方就出来了,去风的药,入肝经的药。
热胜是肿,燥盛是干,有润燥的药,有去热的药。寒胜则浮,有去寒的药。湿热会有泄痢的现象,有去湿的药。这些是药物的取舍。

二、五脏化五气-情志


3、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天有四时五行,天有春夏秋冬四季,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来管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寒是冬天,暑是夏天,秋天是燥,湿是长夏季节交换的时候,春天是风。人有五脏,化五气讲的就是情志。中医认为有两种致病原因,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热,另一种是内因-情志,怒、喜、思、忧、恐。 


4、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这些讲的就是太过的时候就会伤到一些地方,有些是伤了气,有些是伤了形,有的是伤到阴,有的是伤到阳。像心脏是阳中之阳,太喜了会伤到阳。肝脏是阴,太怒了,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就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隔以下,不可以往上走,情志影响让浊气往上走就不好。


5、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一个人情绪不稳定,再加上寒暑,又不知道避寒避暑,生命就会受到影响。


6、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所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天一定会得到瘟病,反之,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是没有瘟病的。在热带得到瘟病,并不是说因为热带得了瘟病,而是因为冬天受伤于寒才会有瘟病的现象,《黄帝内经》写得很清楚。佛罗里达很热,比台湾还热有些地方,老师从来不开寒凉的药,都开热药,大热天胖子喝冰水,热得全身大汗,坐在冷气间还热,老师开的是生附子,吃下去当场他就发冷,从此也不口渴了,人也瘦了,就是这里原理的运用。

7、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署,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欬嗽。

春伤于风,夏天会有飧泄的现象。如果夏天伤于暑,暑是热,伤于热的时候,秋必咳虐,因为暑热会造成身上津液的丧失,肺里面津液很多,肺好像天上的云一样,天上的很多有水气,津液伤到的话,肺里面的津液不够,就会有咳虐的现象。秋天伤于湿,冬生咳嗽,秋天应该比较干燥,如果有湿气,久坐湿地,冬天就会有问题。

8、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前面已经介绍了阴阳、寒热。表里、八纲辩证都是从《黄帝内经》来的。黄帝问齐伯,我们经络那么多,内脏那么多,它又分表里,可不可以相信它呢?


9、歧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在地为化,化在这里就是解毒制化的意思。
化生五味,因为有肝脏。
道生智,然后智慧就产生。
玄生神,天为玄就是广大无边,中国都是称为广大无边。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风和木就是将自然界的东西我放到身体上来,中医认为人会适合生存在这地球上,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长得就像人。
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苍色就是青色,真正的正青色就是青中带一点点黄,就是正青色。
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因为肝主筋 ,所以一个人能够握,代表肝脏还好。
三、治病法则-阴阳平衡

喜伤心,恐胜喜......

10、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生肺。

在变动为哕。哕发音是'月',就是打嗝,嗝气,因为这个人胃和脾里面本来就有陈寒,所谓陈寒就是积年长久的,本来就是脾胃比较寒冷一点,再加上新的食物谷类的东西进去,脾胃里面太冷了,没有办法消化,这两个碰在一起就会产生打嗝。知道原因,治疗就是去辛食,要去掉胃寒。去辛食的时候,要很注意怎么去,不能说去辛食就用很强的药把它去掉,一去掉这个病人已经很危险了,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肾脏是先天之本,如果后天之本丧失掉了以后,脾胃的气没了的时候,就会产生睡症。


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在五脏里面,中间有相克的味道,如咸过盛用甘味来制它,这是五味互相制衡。比如吃酸辣汤,酸很多会伤到肝,把辣的放进去,要金来制木,就不会伤肝了。

11、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天和地的中间,这里都是讲阴阳,阴在里面,是因为外面有阳固在外面,阴就不会丧失掉,那阳能够固在外面,阳那么听话的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指使它在指导它,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这一段开始有一些治疗的法则就出现了。


(以下重治症法则)

12、歧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齐伯说阳胜,阳里面你太胜了,身会热,这个时候如果腠理闭,所谓腠理就是肌肉跟毛孔是闭燥的时候,呼吸就非常的短促,身体要肢身弯曲、往后仰等想办法呼吸,汗不出而热,因为汗流不出来,如果说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因为热太盛,牙齿都干掉,牙齿里面的津液是脾脏、肾脏,肾主骨,牙为骨之余,这个时候如果阳热太盛,阳热胜没有关系,如果说皮肤毛孔可以发汗,阳热散掉就没有问题,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里面又很热,遇到能冬不能夏,天气很冷的地方没有问题,因为天气冷的地方本来就不容易出汗的,不容易出汗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是夏天又不出汗,比如从小到大都在冷气间长大,也不喜欢流汗,不晓得流汗是必要的。按照天地的法则,到夏天一定要流汗,流汗能够把身上的热散掉,新的津液会去取代旧的津液,流汗是一种常态。他从小到大都不流汗,就到了 20 几岁很累,呼吸呼不过来,一运动全身燥热,很难呼吸,因为我们是用 3 万 6 千个毛孔再加上两个孔,3 万 6 千零两个在呼吸,而他是两个,当然不够。这个时候要发表的药,吃下去以后流汗,这是一种'汗解法'。如果没有药,可以用阳极生阴的方法,洗冷水,寒极会产生大热,病人会得到汗解。
如果是阴胜的话,身体里面就感觉寒冷,生寒的时候,汗出来都是很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里寒很胜的时候,如果外在的环境是热的还可以,如果是冬天,外面的天气之间,天地之间也是寒,里面又是寒,这就很危险。
四、阴阳调和

13、歧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这里齐伯最早提出来如何让阴阳平衡的方法。
齐伯说人女人的七字为主,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对不对,男人是八字为主,要知道人生长、收藏的状态,按照这个状态来调理身体的话,就会很就能够长寿,那如果不知道,就容易老化很快这就是最早的《黄帝内经》下的定义。
这个人一定要下面实,上面是虚的。如果这个病人走过来像在飘,这是上实下虚,飘就会出问题。
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所以一定要了解阴阳消长。
平常要保持平常心,恬淡、无欲、开心、愉快,长寿之道在这里面。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人的右边,右耳没有左耳那么敏感,因为右边是阴左边就是阳,阳就指敏锐、动力,它的能量左边的阳比较强。
东南就比较平窄,有海、很多湖泊、河流,不够完整,所以一般人左手不如右手强。
歧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当专心注意做事情或者读书的时候,手脚就不灵活了,因为精气在上面。
如果人会感于邪,一般来说比较弱的地方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害,在上面的右边容易感觉到生病,在下边的左边的地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这是阴阳不能两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