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二战的朋友请关注,我写作二战德国的人物、军衔、制服等题材,介绍历史供学习批判,揭露法西斯的罪恶。更多史料请点击我的用户名,在“文章”里查看。 阿尔伯特.施佩尔并非一个老资格的纳粹,但他绝对是纳粹德国时期一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大人物,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振兴德国首都建筑总监”,后又担任德国军备和战时经济部长,是希特勒最器重的建筑师之一,战时德国经济的执掌者,希特勒身边的大红人,他成为希特勒御用建筑师时年纪仅28岁,那么,年纪轻轻的施佩尔,是如何从一文不名到青云直上进入希特勒核心小圈子的呢?这就应了那句话:天道酬勤,努力一定有结果,只不过需要一个好机遇。 ![]() 施佩尔1905年3月出生在曼海姆一个富有的建筑师家庭,或许是遗传基因使然,年轻的他也对建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考入柏林夏洛滕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建筑学,后来留校当了助教。施佩尔加入纳粹党的原因最初可以说是被他的学生们所裹挟的,在他的学生中有很多纳粹及希特勒的狂热粉丝,他们不断的邀约施佩尔去听希特勒的演讲,1931年,在听了一次希特勒在简陋啤酒馆的演讲后,施佩尔独自一人在江边思考良久,最终被希特勒的信条所打动,决定参加纳粹党。 ![]() 施佩尔家境优越,他拥有一辆在当时非常稀少的私家车,就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加入纳粹就被任命为他所居住的万湖区支部负责人,或许是他的上级认为他有车,跑工作更方便吧,就这样,施佩尔因工作关系与纳粹西区区长卡尔.汉克成了熟人,并通过卡尔汉克结识了戈培尔和希特勒。 1933年纳粹上台后,施佩尔义务为纳粹的几处办公楼进行了装修,效果不错,让希特勒感到满意,但戈培尔窃取了施佩尔的功劳,声称这都是他的主意,施佩尔无可奈何。老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施佩尔在纳粹党大型集会上设计的标杆式标志,终于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 ![]() 施佩尔独特的设计了高达十层楼的纳粹旗帜和宽达三十米的纳粹鹰徽来布置会场,其震撼的视觉冲击效果让希特勒赞不绝口,这种设计后来成为纳粹集会的标配,我们今天在老照片里看到的那些巨型纳粹旗帜和标志,都源于施佩尔的创意。戈培尔再也无法窃取施佩尔的功劳,反而厚着脸皮要求施佩尔为他装修霸占来的别墅,装修后的效果让戈林眼睛发亮,他也请施佩尔替他装修他那座豪华而阴暗的别墅,完工后不仅是戈林,就连希特勒也非常满意,于是希特勒把装修改造旧总理府的工程交给了施佩尔,施佩尔开始了他出人头地的好日子。 ![]() 施佩尔设计的会场。 ![]() 施佩尔设计的灯光效果。 希特勒对自己在旧总理府的办公室很不满意(1939年搬迁到新总理府),不仅办公室太小,只有六十平米,而且临街且没有阳台,经常有情绪激动的群众聚集在他办公室楼下请求能看一看他们的元首,让希特勒无法静心工作,而在接见群众时他只能站在窗户边,不能全方位接受群众的欢呼让希特勒深感烦恼,于是他决定改造总理府,这个任务交给了施佩尔。 ![]() 希特勒在年轻时就怀揣着画家与建筑师的梦想,上萨尔茨度假山庄就是他亲自设计并绘制的图纸,可惜造化弄人,历史抛弃了一个艺术家却选择了一个独裁者。希特勒对建筑装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隔三差五就跑到工地参观指导,对每天的变化表现出小孩般的兴奋与好奇,对施佩尔的工作赞不绝口。某一天,他邀请施佩尔共进晚餐,不巧的是,一桶灰浆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洒了施佩尔一身,显然,穿着满身灰浆的衣服参加元首的晚宴是很不得体的,看见愁眉苦脸的施佩尔,希特勒脱下自己的外套,让施佩尔穿上赴宴。晚宴中,眼尖的戈培尔发现了问题,他对施佩尔说到:“你戴着元首徽章,这是元首的制服”,希特勒替施佩尔回答:“是的,是我让他穿的”,就这一句,确立了施佩尔在希特勒小圈子里的位置。几年后,希特勒谈起这次邀请时对施佩尔说:“在我们一起视察时,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在寻找一位能将我的建筑规划托付给他的人,这些规划将永垂后世,我看中了你”。 ![]() 再说希特勒的小圈子,与我们想当然的不一样,并非由纳粹的大佬们组成,除了戈培尔与戈林,其他人都是希特勒的私人亲信,有他的司机施雷克、党卫队旗队长塞普.迪特里希、新闻发布官奥托.迪特里希、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及他的副官布吕克纳和绍布,内阁成员及希姆莱都很少参与。这个核心小圈子完全是私人性质的聚会,几乎每天都共进晚餐,饭后会放映一两部电影,大家兴致勃勃的谈论文学艺术和奇闻逸事,但绝口不谈政治,希特勒甚至还为在座的人们讲述他的座驾与进口美国豪车飙车的经历,他的奔驰座车性能把豪华的美国车比了下去,希特勒非常开心,这种沙龙式的聚会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 ![]() 施佩尔能进入到希特勒的私人圈子,无疑为自己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此后希特勒无论是视察还是度假,经常把施佩尔带在身边,与他就建筑方面的话题乐此不疲的进行交流,并且在产生分歧时,希特勒并不会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让施佩尔按自己的思路大胆去干,这就为施佩尔这个年轻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