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帝的别名

 杏坛归客 2019-02-24

赤帝

即炎帝神农氏,相传姜姓部落首领因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故称为炎帝,亦称赤帝。《传》:“郯子曰:‘炎帝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曰:“神农,姜姓之祖也。有火瑞,以火纪事名官也。”《孟子》:“神农,有娲氏之女安登,为少典妃,忎神龙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以火德王。”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以神农为赤帝。”汉 王符《潜夫论》:“有神龙首出,常感妊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感神龙首尔生炎帝。女登乃炎帝之母也。唐 李隆基《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干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明 王世贞《拟古》:“少皞承时柄,赤帝握天权。”另,指神农氏一系之帝王。《逸周书·尝麦》:“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朱右曾校释:“赤帝,神农之后帝榆罔。”又,指炎帝后人祝融氏。《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宋 罗泌《路史·前纪八·祝诵氏》:“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又,指赤帝之子刘邦。《汉书·王莽传》:“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清 桂馥《题汉瓦头》:“赤帝西走入咸阳,威加海内诸侯王。”

飞龙氏

炎帝别号,承袭伏羲,为三皇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炎帝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清 允礼《碑洞》:“飞龙氏后史继作,胚胎妍茂穷元漠。”

姜石年

炎帝生于陕西宝鸡姜水,姓姜,名石年。《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轩辕、炎帝伊耆。黄帝以姬水成,故有‘姬’姓之称;炎帝以姜水成。故有‘姜’姓之称。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炎帝原姓伊耆。《路史》:“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

魁隗氏

炎帝号魁隗氏。炎帝自幼随母住在常阳山南侧的阳河、仇渠,稍长迁至勉县漾水,后来沿褒河北迁,经留坝、凤州到宝鸡定居姜水,19岁继伏羲帝位。汉 王符《潜夫论》:“有神龙首出,常感妊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一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凡帝承、临、明、直、来、衰至榆罔,也有八世……及神农之末,少典氏又娶附宝,见火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孚二十五个月,生黄帝于寿丘。”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揄冈。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于鲁。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烈山氏

神农别号烈山氏。《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汉书·古今人表》则作列山氏。烈、 厉、列三字音同而通用,对此,学界没有异议。唐 司马贞《三皇本纪》:“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原姓伊耆。《路史》:“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

列山氏

即炎帝神农氏。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汉书·古今人表》称炎帝为列山氏。

厉山氏

即炎帝神农氏。《礼记·祭法》:“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荆州图记》:“永阳县西北二百三十里,厉乡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礼》所谓烈山氏也。后春秋时为厉国。穴高三十丈,长二百丈,谓之神农穴。”

连山氏

炎帝神农氏的别号。《史记·五帝本纪》称炎帝为连山氏。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

农皇

即神农氏。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皇》:“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南朝 沈约《郊居赋》:“原农皇之攸始,讨厥播之云初。”隋 佚名《咸平藉田回仗御楼》:“农皇既祀,礼毕躬耕。”宋 晏殊《鹿葱花》:“农皇药录真无谓,不向萱丛辩纠纷。”宋 欧阳修《汝瘿答仲仪》:“农皇古神圣,为世名百药。”宋 强至《种药》:“百药吾谁辨,农皇旧有经。”明 宋登春《赠五岳山人》:“调弄农皇琴,和彼流泉响。”明 陈于王《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息肩趺盘石,细说农皇经。”清 陈于王《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息肩趺盘石,细说农皇经。”

神农

指炎帝神农氏。《左传·作篇》:“神农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征、羽。”《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淮南子·主术训》:“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汉 桓潭《新论·琴道篇》:“琴,神农造也。”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谷神农大帝。唐 司马贞《三皇本纪》:“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神农氏

指炎帝。中国古代传说中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神农氏。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炎帝,谓以火德王。《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尸子》:“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礼含文嘉》:“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其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晋 陆景《典略》:“神农尝百草,尝五谷,蒸民乃粒食。”隋 佚名《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耒耜笔偿,自神农氏。”宋 张耒《服仙灵脾酒》:“仁哉神农氏,遗药驱恫瘝。”宋 郊庙朝会歌辞《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神农位奠币曲同夜明》:“耒耜肇兴,自神农氏。稼穑滋殖,为农者始。”元 方回《寄题桐君祠》:“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元 王祯《土鼓》:“继自神农氏,作鼓正从瓦。”明 袁华《赠葛进善》:“唯昔炎帝神农氏,品尝百草医药始。”

神农大帝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他教民削木为犁,种植五谷,日中为市,以通交易,尝百草,辨药性,治疗民疾,而中毒多次,故有黑、红及文面等不同的圣颜,是为农民、谷粮商、中医药等业的守护神。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神农大帝诞辰,奉祀神农大帝的庙宇,都有隆重的祭礼,香火鼎盛,年年祭典。台湾以神农大帝为主神的寺庙就有一百多座。

田祖

指神农氏。《诗·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孔颖达疏:“以迎田祖先啬之神而祭之。”《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朱熹集传:“谓始耕田者,即神农也。”唐玄宗《千秋节宴》:“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唐 丁泽《良田无晚岁》:“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宋 员兴宗《贺雨》:“为言西成祀田祖,饱食不骄民乐聚。”明 杨基《句曲秋日郊居杂兴》:“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明 周是修《田家秋日》:“寒风及秋社,豚酒酬田祖。”明 杨士奇《西畴耕读》:“击鼓荐牺牛,欢娱报田祖。”不过,田祖即神农氏的说法自古就颇有争议。

五谷先帝

炎帝被道教尊为五谷先帝。清乾隆年间建有五谷先帝庙,主祀神农大帝。费时三年才完成,改称福和禅寺。每年天下的第一大祭便是“祈农”之祭。乾隆也要到先农坛恭行大礼,庄严肃穆,非常隆重。

先农

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先农即炎帝神农氏。《汉仪》:“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五经要议》:“坛于田,以祀先农。”隋 佚名《雍熙享先农》:“先农播种,九彀务滋。”宋 彭汝砺《晨起祠先农道中》:“今兹先农飨,上意在耕稼。”明 黄衷《次韵答郑凫溪》:“火树连城通狎客,土牛呈岁赛先农。”清 乾隆《三月吉亥祭先农坛》:“吉亥将耕藉,先农致祭崇。”清 乾隆《仲春斋居》:“况此将耕耤,为岁祈先农。”清 屈大均《刈稻》:“明岁豚蹄应更祝,先农解听野人言。”

伊耆氏

炎帝神农氏,原姓伊耆,名轨。《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轩辕、炎帝伊耆。”《竹书记年》:“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过耆,合称,又称伊耆氏。”《路史》:“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宋 罗泌《路史后纪·炎帝上》:“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伊耆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教百姓耕作,还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伊耆在位120年,传八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清 孙诒让正义:“《易·系辞》孔疏引《帝王世纪》:‘帝尧陶唐氏,伊祈姓。’伊祈,即伊耆,二者并无确证……魏孝文时,魏怀州民伊耆苟聚众于重山作乱。”伊耆苟,《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揄冈。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于鲁。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朱襄氏

炎帝的别号。炎帝朱襄氏为三皇之一,承继伏羲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吕氏春秋·纪·仲夏纪》:“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古乐五曰: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陈之朱野为都。在位120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死后葬于朱野,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唐 司马贞《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龙河马图神其应,泄阴阳之秘,奥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历象以兴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结绳,为礼道重人伦,作二十五弦之瑟,龙师纪官。始庖厨,倡六兽,之先帝也。端拱于上,朱襄诸臣分理于下。呜呼,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相传伏羲氏禅位于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辞源》:“朱襄氏,炎帝的别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