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刘雁辉 2019-02-24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的原料及制备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病是一种代谢失调的疾病,其病因是尿酸代谢异常而导致血尿酸过高。其临床特点为血尿酸增高,尿酸结晶沉积于软骨、骨关节而诱发急性关节炎,往往反复发作,也可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关节畸形。对于痛风的临床治疗,现代西医上主要采用化疗药物,如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病情严重者加用激素,其药物的副作用极大,但疗效甚微。现代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比较混乱,所以许多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是祛风、止痛、活血,而不是降血尿酸;市场上目前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降低血尿酸的中成药,虽然有的藏药宣传能降低血尿酸,但临床上并没有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的原料配方中至少包括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该中药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按比例混合,用水提取2次,浓缩成膏状提取物后加含有乳糖、糊精的辅料制成成药,辅料与膏状提取物的重量比为40~60%。
本发明的优点是根据对痛风病的认识和病人的临床表现,本发明选用了五种中药(白术、茯苓健脾,泽泻、猪苓利水、桂枝温阳化气)作为治疗痛风病的药物组合的原料,全方具有健脾利湿,温阳化气的功效。临床有效率几乎达到100%,服药7天血尿酸即可降至正常,血尿酸正常后体内结石可逐渐被组织吸收,关节炎、肾结石自然痊愈。此药物是从根本上治疗痛风病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精神,且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药物原料按照重量比为茯苓15~30%,猪苓15~30%,泽泻15~30%,白术15~30%,桂枝15~30%称取,洗净粉碎后用水提取2次,浓缩成膏状提取物后加含有乳糖、糊精的辅料制成成药,辅料与膏状提取物的重量比为40~60%。
其中,成药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糖浆剂、微囊剂、散剂、滴丸剂或丸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原料配方中至少包括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茯苓15~30%,猪苓15~30%,泽泻15~30%,白术15~30%,桂枝15~30%。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原料按比例混合,用水提取2次,浓缩成膏状提取物后加含有乳糖、糊精的辅料制成成药,辅料与膏状提取物的重量比为4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药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糖浆剂、微囊剂、散剂、滴丸剂或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中药的原料配方中至少包括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该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按比例混合,用水提取2次,浓缩成膏状提取物后加含有乳糖、糊精的辅料制成成药,辅料与膏状提取物的重量比为40~60%。该药物具有健脾利湿、温阳化气之功效,可有效的降低血尿酸、增加肾脏的排酸功能,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61K9/16GK1970021SQ20061013526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段苦寒, 林啸 申请人:林啸, 段苦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