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尪痹”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焦树德在1981年提出的中医新病名,是指关节变形、肿大、僵硬、筋缩肉卷、难以伸屈、骨质受损的痹证,尪痹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脏腑虚损,肌表经络受风、寒湿热邪的侵袭,或由外伤、瘀血、痰浊混滞,使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而发病,尤以肝肾亏损、邪气侵袭、内舍筋骨的特点。尪痹包括西医学中具有关节疼痛、变形的一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结核性关节炎等,但以类风湿关节炎最为多见。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湿痹共有的症状外,它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多表现为昼轻夜重,痛发骨内。轻者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踡挛,不能屈伸,重者肢体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炎症不仅限于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可伴有关节外的心、肺、血管等器官和组织系统性损害。故该症是一种能使人致残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时疼痛难忍,绵延不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西药也没有较好的药品,第一线药物即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扶他林、消炎痛,布洛芬等)与第二线药物(氯喹,柳氮磺胺吡啶、青霉胺,金诺芬)及皮质激素。这些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不能达到根治,仅能够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不致于进展,具有保护关节的功能,避免关节的破坏或进一步破坏。但是,这些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高,容易引起并发症,同样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其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是其它骨性关节炎的2倍。 目前,市场上各种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该中药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 地黄160-280熟地160-280续断120-210 制附子120-210独活80-140 骨碎补120-210 桂枝80-140 淫羊藿120-210防风80-140 威灵仙120-210皂角刺80-140 羊骨160-280 白芍96-168 制狗脊120-210知母120-210 伸筋草80-140 红花80-14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地黄235.3 熟地235.3 续断176.5 制附子176.5独活117.7 骨碎补176.5 桂枝117.7 淫羊藿176.5防风117.7 威灵仙176.5皂角刺117.7羊骨235.3 白芍141.2 制狗脊176.5知母176.5 伸筋草117.7红花117.7。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地黄170 熟地180 续断130 制附子130独活140 骨碎补140 桂枝90 淫羊藿130防风100 威灵仙130皂角刺90 羊骨170 白芍105 制狗脊130知母130 伸筋草100红花10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地黄280 熟地260 续断200 制附子190独活130 骨碎补180 桂枝140 淫羊藿195防风120 威灵仙190皂角刺125羊骨270 白芍155 制狗脊195知母200 伸筋草120红花12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地黄180 熟地160 续断150 制附子130独活140 骨碎补200 桂枝110 淫羊藿190 防风130 威灵仙130皂角刺125 羊骨260 白芍150 制狗脊180 知母180 伸筋草120红花12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地黄200 熟地230 续断170 制附子150独活90 骨碎补160 桂枝120 淫羊藿145防风90 威灵仙170皂角刺85 羊骨210 白芍120 制狗脊210知母120 伸筋草140红花80。 由于尪痹是因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脏腑虚损,肌表经络受风、寒湿热邪的侵袭,或由外伤、瘀血、痰浊混滞,使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而发病,尤以肝肾亏损、邪气侵袭、内舍筋骨的特点。本发明中药方中以附片、骨碎补、淫羊藿、补骨脂、羊骨补肝肾、壮腰脊、强筋骨、益元气、填精髓、利仰俯。独活、桂枝、防风、威灵仙等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更用皂角刺、伸筋草,红花等活血通络,止痛除痹方辅药佐以知母、白芍、生熟地等养血荣筋,和阴以制阳,监制其他药物刚燥之敝。如是邪正兼顾,刚柔相济,对痹症中肝肾不足,邪气内羁筋骨尤为恰当。其临床应用为外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结核性关节炎等。疗效较好。 本发明制剂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工艺制备成任何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药物剂型。优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微丸、软胶囊或速溶分散片。 本发明中的辅料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例如淀粉、乳糖、糊精、倍他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阿司帕坦、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甜菊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氢化蓖麻油、十八烷基富马酸钠或PEG-6000或羧甲基淀粉钠等。优选倍他环糊精、糊精、微晶纤维素。 本发明的胶囊剂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4小时,第二次煎煮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50℃)的清膏。取清膏加辅料制粒,选粒,充填,制备成胶囊,即得。 本发明制剂还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微丸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4小时,第二次煎煮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9-1.25(50℃)的清膏。取清膏加辅料,制备微丸,干燥,包衣,充填胶囊,即得。 本发明的软胶囊剂可以按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流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50%-80%,低温静置8-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流浸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将此干膏粉加入适宜辅料或溶剂得内容物,用压丸机将内容物充填、压合于软胶囊壳中,然后通过洗丸、干燥、选丸、分装等工序既得尪痹软胶囊。 本发明制剂还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分散片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流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50%-75%,低温静置12-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将所得清膏与适宜辅料制备成尪痹分散片。 本发明制剂在临床上的适应症为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侯者。具体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等。 本发明尪痹胶囊剂为0.40克/粒,使用时,一次6粒,一日3次。 本发明尪痹微丸胶囊剂为0.55克/粒,使用时,一次5粒,一日3次。 本发明尪痹软胶囊剂为0.5克/粒,使用时,一次6粒,一日3次。 本发明尪痹分散片剂为0.5克/粒,使用时,一次6片,一日3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地黄235.3 熟地235.3 续断176.5 制附子176.5独活117.7 骨碎补176.5 桂枝117.7 淫羊藿176.5防风117.7 威灵仙176.5皂角刺117.7羊骨235.3 白芍141.2 制狗脊176.5知母176.5 伸筋草117.7红花117.7。 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实施例2 地黄170 熟地180 续断130 制附子130独活140 骨碎补140 桂枝90 淫羊藿130防风100 威灵仙130皂角刺90 羊骨170 白芍105 制狗脊130知母130 伸筋草100红花100。 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50℃)的清膏。取清膏加糊精喷雾制粒,选粒,充填,制备成胶囊,即得。 实施例3(原料以g计) 地黄280 熟地260 续断200 制附子190独活130 骨碎补180 桂枝140 淫羊藿195防风120 威灵仙190皂角刺125羊骨270 白芍155 制狗脊195知母200 伸筋草120红花120 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50℃)的清膏。取清膏加糊精,制备微丸,干燥,包衣,充填胶囊,即得。 实施例4(原料以g计) 地黄180 熟地160 续断130 制附子130独活140 骨碎补200 桂枝110 淫羊藿190防风130 威灵仙130皂角刺125羊骨260 白芍150 制狗脊180知母180 伸筋草120红花120。 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80℃)的流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50%-80%,低温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经常规工序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5(原料以g计) 地黄280 熟地260 续断200 制附子190独活130 骨碎补180 桂枝140 淫羊藿195防风120 威灵仙190皂角刺125羊骨270 白芍155 制狗脊195知母200 伸筋草120红花120 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80℃)的清膏,放冷,加入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50%-75%,低温静置1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将所得清膏与乳糖、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制备成尪痹分散片。 实施例6(原料以g计) 地黄200 熟地230 续断170 制附子150独活90 骨碎补160 桂枝120 淫羊藿145防风90 威灵仙170皂角刺85 羊骨210 白芍120 制狗脊210知母120 伸筋草140红花80。 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50℃)的清膏。取清膏加糊精喷雾制粒,选粒,充填,制备成胶囊,即得。 经临床实验证实,本发明中药制剂对本发明尪痹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具体实验资料如下 实验一尪痹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实验二尪痹片主要药效学试验 实验三尪痹颗粒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四尪痹片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尪痹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尪痹冲剂是辽宁本溪制药三厂与中医学会合作研制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85年已获得批准生产文号,为申请中成药品种保护及更好地向患者宣传该药的作用效果。本文将尪痹冲剂作了如下药效学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药物和试剂尪痹冲剂由辽宁本溪制药三厂提供,牛II型胶原由Sigma公司生产。强的松、可的松国产。2、4-二硝基氯苯国产。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氢化可的松国产。 (二)动物小白鼠,瑞士种,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大白鼠Wister系,体重160±20克,雌雄各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豚鼠350±40克,由首都医科大学动物饲养场提供。 二、方法和结果 (一)对实验性关节炎的治疗 1、对牛II型胶原诱发大鼠关节炎的作用 取大鼠50只,按体重平均分成五组①对照组②芬必得组③尪痹冲剂大剂量组④尪痹冲剂中剂量组⑤尪痹冲剂小剂量组。大鼠乙醚麻醉下,以牛II型胶原400ug加Freund’s完全佐剂0.1毫升(内含死结核杆菌0.25毫克)注射于左后足垫内注射胶原加佐剂当日开始给药,中药尪痹冲剂28天,西药芬必得21天,水对照组给水28天。注射前及注射后5、10、15、18、21、24、28、34天分别测定左右足趾容积一次。 左足水对照组18天足趾肿胀明显增高,芬必得组明显受到抑制,但停药后一周(28天)又有所回升。尪痹冲剂大、中、小三剂量与水对照组比明显肿胀受到抑制,24天内不及芬必得组,但28天未见肿胀回升的现象,说明尪痹冲剂对变态反应性关节肿胀疗效较稳定。中药尪痹冲剂无毒副作用,可较长时间用药,从而更显示出长期效应的优势。 右足的趋势与左足一致,但西药芬必得组24天(即停药3天)肿胀出现大幅度升高,中药尪痹冲剂大、中、小剂量组比较稳定。(见图表所示) 2、对甲醛关节炎肿胀的抑制作用 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②芬必得组③尪痹冲剂大剂量组④尪痹冲剂中剂量组⑤尪痹冲剂小剂量组。药后40分钟分别于大鼠足腱膜下注入2.5%甲醛0.1毫升。致炎后2、4、6、24、48、72、96小时分别测定足肿胀程度。(结果见表) 2、溶血素测定 小鼠腹腔注射20%绵羊血细胞0.2毫升/只,免疫后第四天去眼球取血得血清,按新药(西药)免疫调节药物药理学试验指南中的方法进行溶血素测定,结果见表。 尪痹冲剂对小鼠溶血素产生的影响 (四)镇痛试验 1.镇痛实验 ①热板法试验前灌胃尪痹冲剂浸膏,按23.14克/公斤,11.57克/公斤、5.78克/公斤,强痛定0.06克/公斤,对照组灌同体积的水,分别用热板法测定给药后0,20,40,60,80,100和120分钟不同时间的镇痛效果。 (二)活血通络的作用 1、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按Whittle法进行实验,小鼠预防给中药尪痹冲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及西药强的松组5天,第6天给药后30分钟,尾静脉注射伊文斯兰,腹腔注入0.7%冰乙酸盐水0.2毫升/只,15分钟后腹腔液测定光密度值,结果见表。 尪痹冲剂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取小鼠50只,随机分成西药强的松组,水对照组,中药尪痹冲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分组后用5%DNCB乙醇液涂布于小鼠腹部皮肤致敏。次日,1%DNCB加涂一次.致敏前一天开始给药,每日一次,连续9天致敏7天后用1%DNCB(溶于橄榄油中)涂右耳,24小时加一次,48小时后两侧耳朵称重,求两耳重量差。结果见表 尪痹冲剂抗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 图1为大鼠右足对牛II型胶原诱发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大小与时间的图 图2为大鼠左足对牛II型胶原诱发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大小与时间的图 尪痹证药物对牛II型胶原加佐剂诱发大鼠关节炎肿胀的抑制作用 与水对照组左右足趾肿胀大小比较*P<0.05 **P<0.01 尪痹证药物对大鼠甲醛关节炎肿胀的抑制作用 尪痹冲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与水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②扭体法各组分别按热板法给药,给药40分钟后,每只动物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0.2毫升,即刻观察15分钟内开始扭体时间及扭体次数。 尪痹冲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与水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尪痹大剂量抑制率为38%(染料光密度为0.217±0.099),尪痹中剂量抑制率为49.1%(染料光密度为0.178±0.065),强的松组的抑制率为36.8%(染料光密度为0.221±0.092)与水对照组(染料光密度为0.350±0.082)比较P<0.01。 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表明强的松组,尪痹大剂量及中剂量组与水对照组比较分别P<0.01,P<0.01,P<0.05,有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溶血素测定结果表明,尪痹大剂量组和氢化可的松与水对照组比较分别P<0.01,有抑制溶血素产生的作用。 镇痛试验表明,热板法,强痛定20分钟起效,而尪痹冲剂大、中剂量100到120分钟才能起效,推测尪痹冲剂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镇痛因素起作用。扭体法结果表明,尪痹冲剂中剂量有抑制化学致痛作用,但效果不如强痛定。与水对照组比P<0.01。 结论 尪痹冲剂试验结果表明该药有抑制牛II型胶原及甲醛诱发大鼠足趾肿胀的作用,效果偏慢但疗效稳定,对试验性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仅中剂量有作用;对药物诱发的皮肤迟发性变态性反应三剂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产生抗体仅大剂量有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试验显示尪痹冲剂有镇痛作用但时间偏晚。 尪痹片主要药效学试验 摘要 尪痹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对抗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试验证明尪痹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尪痹片对各种类型的炎症及疼痛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试验目的 通过多种抗炎、镇痛试验,验证尪痹片的抗炎镇痛活性。 试验材料 1、药物 尪痹片,每素片重0.5g,相当于1.82g生药,由本溪第三制药厂提供,批号990503。取素片适量加水配成所需浓度。祛风止痛胶囊,每粒重0.3g,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1212。 2、试剂 卡介苗,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为冻干粉针剂),批号991207。 佐剂的配制按2∶1取液体石蜡和羊毛脂,加热混合,搅拌均匀,高压灭菌20分钟,冷却后,每1ml加入卡介苗6mg制成。组织胺,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生产,试验前用生理盐水配成0.1%溶液。 伊文思兰,FluKa进口分装,配成2%的生理盐水溶液。 角叉菜胶,辽宁生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临用前1天用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 3、动物 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30-160g。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g。均由沈阳药科大学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辽实动字033。 试验方法及结果 一、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取上述雄性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祛风止痛胶囊组(0.64g/kg)和尪痹片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08g/kg、0.54g/kg和0.27g/kg)。于药前在每只大鼠左后足踝关节皮内注射佐剂0.1ml,然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21天。于药后1、3、7、11、13、和19天测左后足踝关节周长1次,于药后9、11、13、15、17、19和21天测右后足踝关节周长1次,与给药前正常足踝关节周长之差作为肿胀度,各组间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1和表1-2。 表1-1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左侧)n=10,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他组间比较P>0.05 表1-2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右侧)n=10,x±SD n=10,x±SD,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他组间比较P>0.05。 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左后足踝关节于注射佐剂后当日即开始肿胀,第3天已明显肿胀,持续1周后进一步肿胀,且对侧(右侧)踝关节也轻度肿胀。尪痹片连续用药21天,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大鼠作用较为明显,左后足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其作用与祛风止痛胶囊相当。对右后足踝关节的继发性肿胀,各给药组,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对照组肿胀度不明显,未显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取雄性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等容量水),祛风止痛胶囊组(0.92g/kg)和尪痹片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54g/kg、0.77g/kg和0.39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右耳涂二甲苯致炎,致炎后20分钟,脱臼处死动物,在左右耳相同部位用直径7mm打孔器切下耳片,用扭力天平称重,以左右耳重量差作为肿胀度,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结果表明,尪痹片大、中剂量组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肿胀(P<0.05,P<0.01),说明本品对二甲苯引起的急性炎症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优于祛风止痛胶囊。 三、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 取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分组与剂量同试验一。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药前,用软尺测每只大鼠右后足踝关节部位周长。末次给药1小时后,在大鼠右后足踝关节皮下注射角叉菜胶0.1ml,之后,分别测定1、2、3、4、5小时右后足踝关节周长,与给药前周长之差值作为肿胀度,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n=8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结果表明,大鼠足踝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后其踝关节明显肿胀,说明造模成功,尪痹片大、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在2、3、4小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说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 四、小鼠热板疼痛试验 取雌性小鼠,体重20±2g,分别放于金属板上(金属板置于温度为55±0.5℃的恒温水浴的水面上)。用秒表记录小鼠放入热板至舔后足的时间(秒)作为鼠的痛域值。挑选痛域值在5-30秒的作为试验用小鼠。次日取上述合格小鼠50只,按其痛域值大小,随机分为5组,组别和剂量同试验二。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药后1小时,将鼠置于热板上,记录痛域值(秒)。一般以60秒为限,超过60秒以60秒计,计算痛域提高百分率。结果见表4。 表4痹片小鼠热板法试验(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尪痹片大剂量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域值,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祛风止痛胶囊的作用不明显。 五、小鼠扭体法疼痛试验 取50只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组别和剂量同试验二。给药0.5小时后,每只动物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毫升,即刻观察20分钟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5。 表5尪痹片小鼠扭体法试验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结果提示,尪痹片明显减少小鼠20分钟内扭体次数,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作用略低于祛风止痛胶囊。 试验结论 尪痹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热板法和扭体法试验证明尪痹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1994;181 2、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364-377 尪痹颗粒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尪痹颗粒是国家三类新药痹病系列药之一,为风湿病学会协定处方,治疗中医风湿病中的肝肾两虚证候。该药被选为国家基本药物,中药保护品种和“医保”用药,按国家要求,需对本药进行临床疗效再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考察,特进行III期临床实验。我们自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由风湿病学会组织全国12家医院进行开放式临床观察,共观察患者432例,其中试验组326例,对照组10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材料 一、病例来源本组共432例,其中住院病人112例,门诊病人320例。 二、性别两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0.28577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岁)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0.38467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两组患者病程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3.13117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程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五、病种分布比较,见表4 表4病种分布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3.29516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种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六、证候程度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见表5 表5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80622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证候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试验方法 一.诊断标准 (一)肝肾两虚证 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肌肉瘦削,屈伸不利,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腰膝酸软,舌经或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尪痹(颗粒、片剂)的治疗功效,选择以下西医病种进行临床观察。 1.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指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改变。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上述7条中,具有4条或以上者可确诊为RA。 2.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缓解,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人 (2)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确诊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3.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 (1)一个月以来大多数日子膝痛; (2)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3)OA性滑膜液(透明,粘性多降低,WBC>2100个/ml); (4)不能查滑液者,年龄须≥40岁; (5)晨僵≤30min; (6)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 满足(1)(2)或(1)(3)(5)(6)或(1)(4)(5)(6)者均可诊断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一)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证候标准和某西医诊断者,均可纳入观察对象。 2.年龄在18~65岁之间。 (二)病例排除和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三.观察方法 (一)药品 1.试验药品尪痹颗粒、尪痹片剂,规格颗粒剂为10g/袋;片剂为0.25g,由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生产提供。 2.对照药品正清风痛宁片,规格为20mg/片,由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Z-5365湘卫药准字1992第023069号),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提供。 (二)试验方法 1.观察对象为住院和门诊患者。 2.分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病例按颗粒组∶片剂组∶对照组分配,比例为3∶3∶1。 3.给药方法颗粒组,每次1袋,一日3次;片剂组,每次6片,一日3次;对照组,首服2片,一日3次,一周后无不良反应加至每次3片,一日三次。 4.疗程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疗程为2个月;膝骨关节炎,疗程为1个月。 四.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二)疗效性观测 1.症状分级标准 ①关节疼痛 0分无 1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 2分中度疼痛,不活动也痛。 3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功能。 ②关节肿胀 0分无 1分轻度肿胀,附近骨性标志清楚。 2分肿胀与附近骨性标志相平。 3分明显肿胀,骨性标志不清。 ③关节压痛 0分无。 1分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病人称有疼痛。 2分重压病人称有疼痛,且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 3分重度压痛,稍有触压即有疼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④晨僵 0分无。 1分晨僵时间<30分钟。 2分晨僵时间≥30分钟,<60分钟。 3分晨僵时间≥60分钟。 ⑤关节功能 0分功能正常。 1分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 2分明显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3分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⑥腰膝酸软 0分无 1分有 ⑦关节变形 0分无 1分有 ⑧肌肉瘦削 0分无 1分有 症状轻重判定 轻度积分<5分 中度积分6~10分 重度积分>10分 (2)双手握力治疗前后均记录所达到的数值(mmHg)。 (3)舌象脉象观测。 (4)化验指标观测ESR、CRP、RF、血尿酸。 (5)不良反应观测与治疗药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 症状疗效判定 控制经治疗症状积分减至0分者. 显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2分者. 有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1分者. 五.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标准) 临床控制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症状即分0~1分。 显效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症状即分下降≥2/3 有效疗后症状改善,症状即分下降≥1/3。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六.疾病疗效标准(参照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治疗风湿性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下降度≥50%。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主要指标也有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与实验室主要指标无改善。 注化验指标计算方法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前数字-治疗后数字/治疗前数字-正常值;类风湿因子下降≥两个稀释度 试验结果 一、总疗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6 表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1.736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二、症状疗效 1、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7 表7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97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关节疼痛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8 表8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574 P>0.05 说明试验组改善关节肿胀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 3、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9 表9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8.31 P>0.05 说明试验组改善关节压痛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 4、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0 表1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1.96 P>0.05 说明试验组改善关节功能障碍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 5、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1 表11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0.47 P>0.05 说明试验组改善关节晨僵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 三、两组患者不同病种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1.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2 表12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2.297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3 表13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1.80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4 表14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1.012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四、两组患者主要化验指标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1.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5 表15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S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在降低血沉疗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6。 表16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7 表17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检测 在临床试验中,对全部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结果见表18。 表18实验组患者安全性检测 不良反应 无 讨论 尪痹颗粒是由生熟地、骨碎补、淫羊藿、独活、桂枝、红花等药组成,全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之作用,该药的适应证候为肝肾两虚证,主治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关节强直,肌肉瘦削,行步困难,伴有腰膝酸软,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细或细滑。我们在临床中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了I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1、两组总疗效相比试验组326例,显效以上135例,显效率为41.41%;有效157例,有效率为48.16%;总有效率为89.57%。对照组106例,显效以上135例,显效率为35.85%;有效49例有效率为46.23%;总有效率为82.08%。两组药物总疗效相比,说明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其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2、对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功能障碍的改善相比 3、对血沉、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相比其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4、对治疗各单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治疗结果相比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其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结果表明,尪痹颗粒确实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的功效。 尪痹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肝、肾、血象等均无不良影响,在目前的口服剂量、疗程范围内,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风湿病属于肝肾两虚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试验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上海光华医院 上海市中医院 河南风湿病医院 洛阳正骨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唐山市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本溪市中医院 尪痹片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尪痹片是国家三类新药痹病系列药之一,为风湿病学会协定处方,治疗中医风湿病中的肝肾两虚证候。该药被选为国家基本药物,中药保护品种和“医保”用药,按国家要求,需对本药进行临床疗效再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考察,特进行III期临床实验。我们自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由风湿病学会组织全国12家医院进行丌放式临床观察,共观察患者409例,其中试验组303例,对照组10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材料 一、病例来源本组共303例,其中住院病人124例,门诊病人179例。 二、性别两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0.21566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岁)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2.46108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两组患者病程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5.82708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程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五、病种分布比较,见表4 表4病种分布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0.40805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种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六、证候程度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见表5 表5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05617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证候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试验方法 一.诊断标准 (一)肝肾两虚证 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肌肉瘦削,屈伸不利,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腰膝酸软,舌经或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尪痹(颗粒、片剂)的治疗功效,选择以下西医病种进行临床观察。 1.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指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改变。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上述7条中,具有4条或以上者可确诊为RA。 2.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缓解,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人 (2)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确诊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3.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 (1)一个月以来大多数日子膝痛; (2)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3)OA性滑膜液(透明,粘性多降低,WBC>2100个/ml); (4)不能查滑液者,年龄须≥40岁; (5)晨僵≤30min; (6)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 满足(1)(2)或(1)(3)(5)(6)或(1)(4)(5)(6)者均可诊断。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一)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证候标准和某西医诊断者,均可纳入观察对象。 2.年龄在18~65岁之间。 (二)病例排除和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三.观察方法 (一)药品 1.试验药品尪痹颗粒、尪痹片剂,规格颗粒剂为10g/袋;片剂为0.25g,由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生产提供。 2.对照药品正清风痛宁片,规格为20mg/片,由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Z-5365湘卫药准字1992第023069号),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提供。 (二)试验方法 1.观察对象为住院和门诊患者。 2.分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病例按颗粒组∶片剂组∶对照组分配,比例为3∶3∶1。 3.给药方法颗粒组,每次1袋,一日3次;片剂组,每次6片,一日3次;对照组,首服2片,一日3次,一周后无不良反应加至每次3片,一日三次。 4.疗程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疗程为2个月;膝骨关节炎,疗程为1个月。 四.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二)疗效性观测 1.症状分级标准 ①关节疼痛 0分无 1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 2分中度疼痛,不活动也痛。 3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功能。 ②关节肿胀 0分无 1分轻度肿胀,附近骨性标志清楚。 2分肿胀与附近骨性标志相平。 3分明显肿胀,骨性标志不清。 ③关节压痛 0分无。 1分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病人称有疼痛。 2分重压病人称有疼痛,且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 3分重度压痛,稍有触压即有疼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④晨僵 0分无。 1分晨僵时间<30分钟。 2分晨僵时间≥30分钟,<60分钟。 3分晨僵时间≥60分钟。 ⑤关节功能 0分功能正常。 1分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 2分明显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3分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⑥腰膝酸软 0分无 1分有 ⑦关节变形 0分无 1分有 ⑧肌肉瘦削 0分无 1分有 症状轻重判定 轻度积分<5分 中度积分6~10分 重度积分>10分 (2)双手握力治疗前后均记录所达到的数值(mmHg)。 (3)舌象脉象观测。 (4)化验指标观测ESR、CRP、RF、血尿酸。 (5)不良反应观测与治疗药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 症状疗效判定 控制经治疗症状积分减至0分者. 显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2分者. 有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1分者. 五.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标准) 临床控制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症状即分0~1分。 显效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症状即分下降≥2/3 有效疗后症状改善,症状即分下降≥1/3。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六.疾病疗效标准(参照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治疗风湿性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下降度≥50%。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主要指标也有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与实验室主要指标无改善。 注化验指标计算方法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前数字-治疗后数字/治疗前数字-正常值;类风湿因子下降≥两个稀释度 试验结果 一、总疗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6 表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3.299 P<0.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二、症状疗效 1、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7。 表7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3.426 P<0.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疼痛总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8。 表8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U=1.96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肿胀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9。 表9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3.29 P<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压痛疗效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 4、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0。 表1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2.472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5、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1。 表11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2.472 P<.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晨僵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三、两组患者不同病种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1.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3。 表13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2.82 P<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 2.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4。 表14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1.927 P>.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5 表15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2.1997 P<.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 四、两组患者主要化验指标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1.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6 表16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S 说明试验组在降低血沉自身前后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降低血沉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7。 表17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降低C反应蛋白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8 表18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降低类风湿因子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检测 在临床试验中,对全部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结果见表20。 表20实验组患者安全性检测 不良反应 无 讨论 尪痹片是由生熟地、骨碎补、淫羊藿、独活、桂枝、红花等药组成,全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之作用,该药的适应证候为肝肾两虚证,主治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关节强直,肌肉瘦削,行步困难,伴有腰膝酸软,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细或细滑。我们在临床中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了I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1、两组总疗效相比试验组326例,显效以上135例,显效率为41.41%;有效157例,有效率为48.16%;总有效率为89.57%。对照组106例,显效以上135例,显效率为35.85%;有效49例有效率为46.23%;总有效率为82.08%。两组药物总疗效相比,u=3.299 P<0.001。说明用尪痹片治疗风湿病,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2、对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的改善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疼痛总疗效比较,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肿胀,P>0.0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改善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改善晨僵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3、对血沉、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相比试验组在降低血沉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对治疗各单病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比较P<0.01,有较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骨关节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结果表明,尪痹片确实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的功效,对类风湿治疗效果最好,骨关节炎次之。 尪痹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肝、肾、血象等均无不良影响,在目前的口服剂量、疗程范围内,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风湿病属于肝肾两虚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试验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上海光华医院 上海市中医院 河南风湿病医院 洛阳正骨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唐山市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本溪市中医院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 地黄160-280熟地160-280续断120-210 制附子120-210 独活80-140 骨碎补120-210 桂枝80-140 淫羊藿120-210 防风80-140 威灵仙120-210 皂角刺80-140 羊骨160-280 白芍96-168 制狗脊120-210 知母120-210 伸筋草80-140 红花80-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为 地黄235.3 熟地235.3 续断176.5 制附子176.5独活117.7 骨碎补176.5 桂枝117.7 淫羊藿176.5防风117.7 威灵仙176.5皂角刺117.7羊骨235.3 白芍141.2 制狗脊176.5知母176.5 伸筋草117.7红花117.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为 地黄170 熟地180 续断130 制附子130独活140 骨碎补140 桂枝90 淫羊藿130防风100 威灵仙130皂角刺90 羊骨170 白芍105 制狗脊130知母130 伸筋草100红花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为 地黄280 熟地260 续断200 制附子190独活130 骨碎补180 桂枝140 淫羊藿195防风120 威灵仙190皂角刺125羊骨270 白芍155 制狗脊195知母200 伸筋草120红花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为 地黄180 熟地160 续断130 制附子130独活140 骨碎补200 桂枝110 淫羊藿190防风130 威灵仙130皂角刺125羊骨260 白芍150 制狗脊180知母180 伸筋草120红花1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辅料为淀粉、乳糖、糊精、倍他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阿司帕坦、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交联聚羧甲纤维素钠、甜菊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氢化蓖麻油、十八烷基富马酸钠、PEG-6000或羧甲基淀粉钠。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为胶囊剂、微丸胶囊、软胶囊或分散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4小时,第二次煎煮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5-50℃时测的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取清膏加辅料喷雾制粒,选粒,充填,制备成胶囊,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4小时,第二次煎煮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5-50℃时测的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取清膏加辅料,制备微丸,干燥,包衣,充填胶囊,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方法制备而成的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流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50%-80%,低温静置12-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流浸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将此干膏粉加入适宜辅料或溶剂得内容物,用压丸机将内容物充填、压合于软胶囊壳中,然后通过洗丸、干燥、分装等工序即得软胶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该软胶囊制剂的囊壳组成为明胶、甘油、山梨醇、PEG-400、水、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焦亚硫酸钠或食用色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内容物基质是天然植物油、PEG-400、PEG-60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蜂蜡、PVP、HPMC、CMC、PVA或EC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主药与基质的比例为1∶0.5-10。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制备方法制成的 取以上十七味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为流浸膏,放冷,加入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50%-80%,低温静置8-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将所得清膏与适宜辅料制备成尪痹分散片。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制备方法制成的将权利要求14制备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将此干膏粉过筛,加入适宜辅料,混匀、直接压片。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制备方法制成的将权利要求14制备的清膏加入辅料制粒后,整粒,压片即得。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用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助流剂和润滑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药、填充剂、崩解剂、助流剂、润滑剂的比例为5-80∶5-40∶10-20∶0-10∶0-1。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填充剂为乳糖或微晶纤维素,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或交联聚羧甲纤维素钠,助流剂为胶体二氧化硅,润滑剂为滑石粉、硬脂酸镁、氢化蓖麻油、十八烷基富马酸钠或PEG-6000。 20.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制片剂为未包衣的或包衣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衣为薄膜衣,薄膜衣料为全水溶媒或醇水溶媒。 22.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尪痹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该中药由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等制备而成,其剂型可以是任何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药物剂型。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是胶囊剂、微丸、软胶囊和分散片的制备方法。经药效学实验证实,本发明中药对尪痹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其它同类产品,并且具有疗程短、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K9/50GK1970030SQ200510070768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9日 发明者王永炎, 姜允贤, 汲东昌, 李为理 申请人:辽宁华源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王永炎, 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