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学勤:高青陈庄引簋及其历史背景

 汐钰文艺范 2019-02-24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及墓葬群的发现,近来已屡见报道。2010年4月,承蒙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我有机会观察了陈庄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获有深刻印象,并对其M35甲字形墓所出一对簋的长铭试作解读。随后该簋的一件盖铭照片公布①,几位学者的有关论作中也有簋铭释文②。现草此小文,谨陈拙见,请大家指教。



照例先将簋铭写出(依上述盖铭行款,尽量用通行字体):

惟正月壬申,王格于龚(共)大室,王若曰:“引,余既命汝更乃(祖)司齐(师),余唯(申)命汝,锡汝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敬乃御,毋败(绩)。”引拜稽手 ,对扬王休,同(随)追 ,郛(俘)兵 ,用作幽公宝廏(簋),子子孙孙宝用。


以下略作解释:

铭文第二行“龚大室”,是周共王的宗庙,由此可定簋的年代上限。

“王若曰”以后是时王对器主引的命辞。铭文没有讲到王当面命引,看来这只是书面宣示,引在那时并不在王都。

王命引说“:余既命汝更乃(祖)司齐(师),余唯申命汝”。“司”意为管理③,引的祖父(或还有更上世代)曾经管理“齐师”即齐国的军队,王曾命引继任,这次又重申前命。引的父亲没有袭职,引虽前已受命而似未能履任,是值得注意的。

“彤弓”“、彤矢”均为合文而不加合文符号。王赐“彤弓一、彤矢百”,也见于宜侯簋《、书·文侯之命》以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对晋文公的赏赐,接受者都为诸侯,足见引的身份地位。

“敬乃御”,《吕氏春秋·贵卒》高诱注:“御,犹使也。”在此指王的使命。

“毋败”下一字,上半所从尚待研究,姑且写作从“支”,下面从“脊”声是清楚的。“脊”在精母锡部,故此字应读为同音的“绩”字。由此知道王重申任引管理齐师,实际是授权作战,所以说“敬乃御,毋败绩”。

“同追”,就是引奉命后的具体行动。“同”训“合”,在这里指聚合人众,与古书如《管子·大匡》“同甲十万,车五千乘”的“同”一样。“”从《说文》“”字省 ,读为“随”,训从。“同(随)追”,句例与不其簋“我大同从追汝”类似。

“俘兵”,俘获兵器。西周战事铭文多记“俘戈”、“俘戎”之类,与此同例。簋铭仅言“俘兵”,可知此役虽然得胜,战果并不很大。

簋铭末云:“用作幽公宝簋。”看“幽公”之谥,应当是比曾司齐师的祖父更早的引的先人。无论如何,“幽公”不在引以前的几代齐君之内①。

引簋的记事,可参看1961年陕西长安张家坡所出五年师簋《(殷周金文集成》4216-4218):惟王五年九月既生霸壬午,王曰“:师,令汝羞追于齐,侪(齎)汝十五昜(鍚)登盾:生(青)皇画内 ,戈:琱必(柲)彤沙(緌),敬毋败(绩)。敢扬王休,用作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同样是周王派遣到齐作战,但由铭文未记战功看,这一使命大约不曾执行。师这个人,据同出的元年师簋《(殷周金文集成》4279-4282),职官为“备(服)于大左”,管理“丰还(县)”的左右师氏,是王朝军队的将领,和引有所不同。

簋和引簋,观其形制、纹饰,都属于西周中期后段,铭文内容相近,应属于同一时事。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西周金文历谱,师簋属孝王之世②,引簋的年代也当不远,这使我们有可能推知其铭文的历史背景。

大家一定已经注意到,周王朝命令在齐(指齐国都邑)作战,是非常特殊的事。原来,在周初分封的各诸侯国中间,齐国与王朝的关系最为亲厚,以至像《礼记·檀弓上》所说,齐君自太公以下五世皆反葬于周③。只是到了西周中期齐哀公时,和齐国相邻又同为姜姓的“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这导致齐国的内乱,也使齐、纪两国结下世仇。

烹齐哀公的周王,《史记集解》引徐广云是夷王,系因《史记·齐太公世家》下文说:“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但胡公徙都在夷王时,烹哀公事可能更早。《公羊传·庄公四年》:“哀公亨(烹)乎周,纪侯谮之。”徐彦疏:“郑氏云懿始受谮而亨(烹)齐哀公是也。”说该事发生于懿王时,应该是对的。懿王杀齐哀公,干预齐国内政,孝王继续其事,是合乎情理的。

王命引管理“齐师”“,齐师”一词在西周铭文已出现几次,似有不同意义。

簋云“:今余肇命汝率齐币(师)(纪)、釐(莱)、僰(偪),殿左右虎臣 ,征淮夷。”“齐师”显指齐国军队。1986年陕西安康出土的史密簋有“:齐(师)、族徒、遂人乃执鄙宽亚(恶)。”又云“:师俗率齐(师)、遂人左 ,□伐长必 ;史密右 ,率族人、釐(莱)伯、僰(偪),殿周 ,伐长必。”“齐师”也当指齐国军队①。但妊小簋《(殷周金文集成》4123):伯艿父吏(使)儥(覿)尹(君)人于齐(师),妊小从 ,又(有)頮,用作妊小宝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可对照1967年陕西长安新旺村所出逋盂《(殷周金文集成》10321)②,是有关妇女的事情。这里的“齐师”应该和《诗·大雅·公刘》、多友鼎的“京师”《,书·洛诰》的“洛师”等等相同,乃是地名,即齐的都邑③。

引簋的“齐师”,看全铭是关于战事,自然以解释为军队为好。如果这一点不差,对引的身份不难有进一步的推想。

《左传·僖公十二年》载管仲语,说到齐国“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杜预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说:“《礼记·王制》云:‘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君。’齐侯爵为次国,二卿为天子所命,则国氏、高氏也。”④其时,国、高二卿都管理齐国军队,如《国语·齐语一》云,齐“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韦昭注:“国子、高子皆齐上卿,各帅五乡,为左、右军也。”⑤齐君和国、高分率中军和左右军。铭文里引世袭管理军队,受王命后即能聚合人众作战,也应系齐国上卿,地位与国、高相类。已知国、高都是姜姓⑥,引的家族姓什么则尚待证明。

目前陈庄墓葬群的性质和结构尚不清楚。M18墓主丰是太公的孙辈,他同引有无血缘联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关于西周齐国的知识还太少,考古工作仍处于伊始阶段,当前所能说的恐怕只有这些,不过引最可能是M35的墓主,他终于齐国大概是肯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