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笔记三——谁是互联网金融扛把子? ——熊莉执笔

 马修_奥康纳 2019-02-24

2017-09-04

题记:写互金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前期积累+一周草根调研+四天写作估计只能开个头。影响因素太繁杂,数据晦暗不清。不同领域的公司,长相都不一样,根本无法比较。

         从北京回到上海,并没有马不停蹄地路演,主要还是微信和大家保持粘性。友商调侃我是创业板扛把子,我显然没有这个实力,我也没有发现汉王科技,功成不必在我!不过我信奉“行情起于争议”。这轮反弹行情自从进入二阶段“赛道”比拼,又快又狠,买方卖方都抓不稳。但是资金是聪明的。9楼的领导问我好久不见,都干嘛呢?我做草根调研去了。主要和一些不在A股上市的中小企业聊天。主要聊的互联网金融和安防智能芯片这一块的进展,今天这篇主要讲互联网金融,也是最近微信给大家提醒的板块。

        我其实是在几周前看到了这幅图:


        这个图是同花顺的,因为市场交易量见底快一年了,但是由于这些互金公司收入确认的滞后性,市场一致认为还没到底,那天我看了一下,两条线峰值出现相隔9个月,而市场交易量从2016-03开始稳定,9个月之后,也就是今年公司年报理论上应该见底了,从图形看预收款曲线确实开始走平,实际数据也显示Q2环比预收下滑微乎其微。

        我立马验证了三大炒股软件的移动端月活数,发现在2017年2月份开启了新的上涨。我想市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活跃,是应该梳理一下这个板块了。

        本来早些时候想以深度报告的形式给大家摇旗呐喊一下,无奈目前内部对中报下滑公司的深度报告要求之严格,已达到历年来谨慎之巅,除恒生电子以外的两个公司组员实在发不出来。我只能以个人名义跟大家说说。

  为防”张飞打岳飞”的事发生,我把互联网金融分为三类,区分的标准在于是否需要大额资本金。第一类,以恒生电子、金证股份为首,经营与放贷无关,完全不用资本金。主营收入依旧来源于“to B”的项目制,这样的公司因为卡口优势,掌握了大量的证券客户和数据,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是saas云服务商;第二类,以资本金作为保证,以息差作为主要看点。东方财富、奥马电器的中融金、新大陆、二三四五、马上消费金融等,这类公司更接近金融机构,主营收入来源于息差,追踪贷款余额是研究的关键。第三类公司依靠人头扩张,收取广告费或者服务费为主。理清了”道儿”,分析会简单一些

       第一类公司,本质是计算机公司。它们的业务虽受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但是和市场交易量并没有呈现直接正相关,我们主要看公司目前客户数目以及客户是否要上新的模板。我个人还蛮看好这类公司向云端迁移的,节约人力成本,另外还可以做数据分析和应用。这类公司只要证券领域的业务还在不断更新、发展,它们订单量都会接踵而至。

        第二类公司,里面大多数公司都有互联网客户基础,金融工具是其变现的手段,这些公司收入都需要拆分。互联网业务,也是各家护城河,它们可以收广告费和服务费;另一类业务就是基于互联网场景衍生出来的息差收入。前一种收入应该和人头数相关,业绩波动不会特别大,应该按互联网平均估值测算;后一种明显附着金融属性,只是渠道获客成本更低,规模增长速度比线下更快而已,主要考核指标三个——资本金、市占比、坏账率。有了这条脉络,剩余的就只是数学问题了。

        第一类本质是计算机公司。它们都是围绕资本市场参与主体构建核心系统和模块。证券业以恒生电子和金证股份为首,两家基本寡头垄断:恒生电子主要客户群体是券商、保险公司、银行、交易所、私募基金,并逐步拓展互联网企业和C端个人客户;金证股份的客户以券商为主,近年新增基金、产权、金融资产、艺术品与商品现货等。嬴时胜以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为主营方向,和前两家存在一些差别。

        聊几句竞争格局吧,最近我就咨询了这方面相关的细节。

        恒生电子VS金证股份。据目前可查询的资料(上市公司公告数据,待验证)按覆盖客户数口径计算的市占率,截止2017H1恒生电子在证券集中交易系统的市占率为47%,在基金、保险、信托、银行、期货投资交易管理系统的市占率分别为85%、89%、85%、75%、30%。

        草根调研的数据,在证券市场,恒生电子存量客户较多;但从集合竞标单价看,金证把价格打的更低,例如一套资金清算、直销系统,两家协议谈判价均在200W以内,但是金证的最终确定价是恒生电子的7.5—8折(价格战是金证的王牌);最后说一下客户粘性,券商、基金对核心系统相关功能开发商的依赖程度很高。恒生电子因为市占比大一些,对新业务反应很快,但是对客户的需求响应耗时太长,可能人力成本对公司也是桎梏。目前金证在场外股转系统抢到一些份额。

        恒生电子VS嬴时胜。两家客户有交集,但模块不同,难一起竞标。最新数据,恒生电子银行交易管理系统收入9357万,嬴时胜中报总营收1.9亿元。

        讲述了行业脉络和竞争格局,要讲一下未来。我个人比较喜欢传统软件云化转变,目前恒生走的比较领先,虽然没有公告应用案例和数据,但是8家姓“云”的创新子公司负责此项业务。2016年新成立的云英、云毅等8家云创新子公司,半年报营收合计6203W,净利润合计-2772W,去年底营收7612w,净利润-8777W。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幅度在缩窄。从走访情况看,目前推进的难度还是挺大,金融机构IT部对接人都不太了解此项业务。

        小结:第一类公司依赖业务种类扩容而成长,行业格局上恒生电子略显优势,软件云化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现状是基数小,增长快,大规模递推还是很有难度。

        第二类公司本质是互联网布人头,金融变现。这类公司数目众多,我们列举了几家业内质地较优企业,看共性。三个维度考量——资本金、市占比、坏账率。

        首先是资本金,有牌照的严格受制于资本金—杠杆比,其它的多体现为保证金和坏账准备。我目前能拿到的也是公开数据和一些非上市公司口述内容(国家还没有强制要求披露这块数据)。从理论上说,这是风控的根本,业务空间的可见天花板。目前证券公司信贷受制于12.5倍的杠杆限制,平均杠杆是7—8倍。所以你看东方财富不断补充旗下券商资本金,发可转债补充附属资本,目的是扩大信贷额。东方财富证券的净资本为59亿(其中上市公司增资39.7亿),已公告尚未发生的可转债50亿元,理论上目前公司信贷总额上限在400亿。东财主要做两融,息差可观,市场一般用自有资金,所以2017年7月的57.7亿(占比0.66%)融资余额应该接近当下上限。期待公司可转债尽快发出,扩大公司融资余额。

        其次市占比,这个指标较难获取又很重要。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源于广泛覆盖的人头做增值服务。那么覆盖数量和转化率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上面列举的6家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但都基于广泛的使用客户。东方财富基于天天基金网和东方财富网获取流量;马上消费金融从阿里导流入户;中融金基于钱包生活和线下POS铺设;二三四五依靠二三四五网和外部其它导流网站,新大陆靠自有国通星驿。


信贷模式

导流场景

用户数量

月活数/排名

信贷余额(2017H1

东方财富

融资融券

东方财富网(APP)

--

993人

57亿元

中融金

商户贷、汽车贷

钱包生活

汽车质押贷

智能POS近20W台

--

车贷20亿元

商户贷暂无公告

新大陆

商户贷

国通星驿

--

上半年交易流水排名第8

4.77亿元

马上消费金融

消费信贷

阿里初次导流

--

--

209亿元

二三四五

消费信贷

二三四五网、

其它信贷平台导流

2345导航网址用户4800w

排同类前三

约30亿元

        转化率的问题目前尚未有具体的数据支撑,每个领域差别太大。唯一能看到的就是2345披露截止2016年底累计借款用户超过380万人次,对应其2345导航网4800W用户。

        最后一个是坏账率的问题。调研上市公司坏账率基本都在3%以内,马上消费金融去年底在1.6%,因为刚刚开始。我在深圳草根走访的情况是:质押信用贷坏账率4%左右,P2P坏账率5%——6%,现金贷坏账率最近有所上升,到10%。也有一家拟赴港上市企业,坏账率说在1%-2%,公司说花了高价获取客户信用数据。总体来说,风控较松的小平台,查一人次成本20元左右,从5-6个数据平台查询;大平台自建模型阶梯式递进演算,包括学历、电话记录、照片等图像信息,要查询十几次,费用大约高一倍左右。总体说来,坏账率数据差异较大,目前这也是争议最大的一块内容,所以问清楚各家统计口径比较关键。

        小结,有了上述三个维度数据,我们就可以用信贷总额*息差—坏账粗算互金企业息差收入。资本金/保证金是监管理论上的信贷天花板。

        金融是互联网企业变现的一种经典模式,标杆就是蚂蚁金服。它的好处在于快速扩张,获客成本低,目前阿里帮递推费用非常高,如果自有场景和覆盖人群这就是巨大的入口优势;其次是数据的提炼应用,真实的行为数据是最好的征信蓝本。当然这都老生常谈.按照上述因素看,目前东方财富的获客成本最低,坏账率最低,要等的市场东风就是两融再上台阶,公司自身的东风就是资本金再扩张。中融金也是自建场景,获客成本和坏账率应该也相对较低,目前的瓶颈是用户数量尚显不足,公司的东风是自身场景的快速渗透。

        第三类公司以收取服务费为主,本质是互联网公司。这类公司也有可能向第二类转,关键看公司定位——要不要成为合作伙伴的竞争对手。这类公司有WIND,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非息差部分收入、基金代销、广告和数据服务费也是属于这一类型。这类业务的分析要测用户体验,市场占比,其次就看板块景气程度。

        从文章开始的图2看,同花顺移动APP月活最多,从收入看,同花顺半年报服务费收入6亿元,东财非息差收入8.8亿元(半年报全部收入10.9亿,证券业务收入6.1亿,按照市场占比和佣金率推算,佣金收入约为4个亿,息差收入约2.1亿),大智慧3.09亿元,wind从不公布自身数据。算上证券类的佣金的话,东方财富收入占比最大,单看移动端月活同花顺占比最大。行业景气度判断要紧跟策略了,但指数和交易量已经平稳较长时间,各上市公司预收款下降加速度都在减小。

        总结:A股的互金上市公司被我按照收入来源分成了三类,按照各自市占率,生态构建和坏账率情况看,恒生电子、东方财富、中融金、同花顺要占优。而现金消费贷的数据增长特别快,是中报里面“唯一的明星”,就是目前一级、二级争议都太大。具体单一公司分析,看我们的个股报告,每个公司都有一些自身问题。


夜不能寐的熊熊

2017-09-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