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鲁班尺与文公尺

 晋匠文化艺术 2019-02-24

本文参加了【走进历史,妙谈名人】有奖征文活动

传说,鲁班有位技艺精湛的师兄 文公。其技艺毫不逊色于鲁班,但因其心胸狭窄,一直未能赛过鲁班,一直未能成为大掌墨师。

在一次皇家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文公乘着鲁班出差不在的时间,暗地里使手段,悄悄截短了工匠们下料用的木径尺“一尺”“三尺”“五尺”,可谓是煞费苦心。

待鲁班差办,返回工地时,一眼就看出建筑整体尺寸不对,既窄又低,而且与原来的地基阔狭也不符,最重要的是高度,高度是体现皇室权威的第一要务。可是眼看工期将至,已经来不及重新施工,延误工期将被杀头,查办文公也无济于事。

在绝望至极的时刻,鲁班想出了一个绝处逢生的方法:发明凿出了“石墩”“石鼓”。在地上建筑物不动的情况下,先将建筑周围地平面全部下降,然后采用“掏土添石”法,将石鼓装入木柱底下,再重新修筑外围地基,平整建筑周围土地。由于建筑宽度未能加大,只加了高度,所以使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华丽。

交工之时,皇帝大悦,从未见过此种柱子下面有石鼓,而且更加牢固,雄伟壮丽的建筑。对石鼓的发明者要大大奖赏,皇帝问及鲁班是谁发明了石鼓时,鲁班却说是师兄文公发明的石鼓。弄的工匠们很是不解。

后来人们才知道鲁班大师用心良苦。如果查办了文公,只会可惜损失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如果能归功于文公,也算是能让文公得个虚名,回头是岸。

于是鲁班与文公得到了皇帝的奖赏。文公也向鲁班负荆请罪。因鲁班对文公以德报怨,且有救命之恩,再造之恩。文公便发誓并诚心实意的追随了鲁班一辈子。鲁班不愧为圣人,以德报怨得了真正一员大匠,如虎添翼。

文公当时截短的是木径尺,不是門尺。因文公追随了鲁班一辈子,所以文公手里用的也是鲁班发明的木径尺和門尺。因文公的名声也不小,所以人们将文公手里的門尺称谓文公尺。现在也有很多人称鲁班真尺(門尺)为文公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