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4-22 发布于河南

引言

鲁班是木匠行业的祖师爷,人们常用“在世鲁班”来形容某个木匠特别的手巧,但是如果连皇帝都称一个人是“活鲁班”的话,那这个人就不只是心灵手巧了。

明朝就有这样一个木匠,他就是香山帮匠工的鼻祖蒯祥,他的第一个代表建筑就是惊艳世人的天安门,蒯祥以其鬼斧神工的建筑技艺,被皇帝成为“蒯鲁班”,为明朝的建筑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皇帝封他为工部侍郎,他是史上唯一一个以工匠的身份做到二品侍郎的人。

一、巧夺天工的天安门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取代侄子朱允炆在南京做了皇帝,但是他对自己曾经的封地,燕京的感情非常深厚,登基之初他就想迁都燕京。

但迁都不是小事情,朝臣反对不说,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都城,仅皇宫、官署等大批建筑就很劳民伤财,而且明朝从建立已经建了南京皇宫、凤阳行宫两座规模宏大的宫殿了,建国短短几十年,此时不适合再大规模搞建筑。

但朱棣对自己的“龙兴之地”始终念念不忘,而且军事上燕京的位置也很重要,朱棣是个开拓性帝王,他想做个“守国门”的天子。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尽管如此,此时不是迁都的最佳时机,经过综合考虑,朱棣还是打算时机成熟了再迁都。

虽然眼下不能搬,但是准备工作还是要提前做的,首先就是皇宫要在哪里,曾经的燕王府肯定是不适合做皇宫的,于是在1406年他召集了大量工匠,以修缮行宫为名,把他们派到已经改名为“北京”的燕京,为建皇宫做准备。

这个准备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建筑所需的木料石块等要从全国各地运到北京,经过整整十年,准备工作才算完成完成,1417年以南京皇宫为模板的北京皇宫正式动工了,历经三年完成建造。

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在奉天殿开了新皇宫的第一次大朝会,自此,北京正式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一直持续至今,北京城也因此得到了全面建设。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这么一个大规模建筑工程怎么能缺少设计者,蒯祥就是负责修建皇宫重大工程的主要设计者,蒯祥的父亲曾经是皇宫匠人的“木匠首”,父亲告老还乡后,完全继承了父亲手艺的蒯祥世袭了父亲的职务,靠自己炉火纯青的技术,小小年纪也成了“木匠首”。

刚上任的“木匠首”就赶上了修建北京皇朝的任务,正式动工之前,年仅18岁的蒯祥作为主要设计人员要先行北上,做设计画图纸。

蒯祥不但要设计皇宫,更是直接主持了承天门,也就是如今天安门的建设工作。

1420年,蒯祥设计的承天门正式竣工,那时候的承天门完全仿照南京的样式,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五座的木制牌坊,牌坊正中悬挂匾额,上书“承天之门”,意味“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承天门全木构造,不使用一钉一铆,全靠卯榫拼接,卯榫结构远比钉铆构造的要美观很多,承天门作为皇宫的正门,被蒯祥设计的大气庄严,完美的设计再加上蒯祥精湛建造工艺,蒯祥得到了朝臣的一致夸奖,明成祖朱棣也龙颜大悦,称蒯祥为“蒯鲁班”,得到皇帝的认可,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这座木结构的牌坊式承天门,本来是极其坚固的,如果没有意外,它绝对能屹立百年不到,但是意外无处不在,承天门似乎就是一座前途多舛的门楼。

许是承天门巧夺天工的设计和工艺遭到了天妒,1457年7月的某天,承天门建好的37年之后,一道天雷击中了承天门,燃起了熊熊大火,承天门就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1465年明英宗命令工部重修承天门,工部尚书白圭再次请出了蒯祥主持修建,再建的承天门可能是吸取了火烧的经验,形制和规模都做了改变。

由宽5间,进深3间的全木质牌坊式,增为宽9间、深5间的两层式宫殿结构,上下分为两部分,下面是石头做的城台,上面依旧是卯榫结构的木质城楼这次重建的样子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差不太多。

重建的承天门真的做到了屹立百年不倒,直到179年后的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只不过这次不是毁于天灾,而是毁于人祸。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承天门的废墟上扩建,改名“天安门”,意喻“受命于天,安邦治国”,这次扩建依然是蒯祥的形制,后来数次的修缮或者重建,一直使用的都是蒯祥设计的形制。

二、年少成名,奉献一生

天安门的设计只是蒯祥技术生涯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在他长寿的一生里,蒯祥对明朝建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承天门只是一个开始。

承天门的完美设计得到朱棣的赏识,但蒯祥并没有目中无人变得骄傲,依旧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蒯祥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主持修建了多个建筑,史书记载“凡百营造,祥无不与”。

这个营造包括宫殿、府衙、陵墓等各种建筑,蒯祥设计修建的建筑中,光陵墓中就有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还有年近70岁时为明英宗朱祁镇修建的裕陵,这三个陵墓。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除去陵墓,明朝正统年间,即明英宗时期,蒯祥又接了奉天殿、谨身殿和华盖殿这三大殿的重修工程。

说起这三大殿,简直比承天门还多灾多难,原本在1420年,和紫禁城一起完工,谁知3个月后,就遭到雷击着火,自此开始到明朝灭亡,这三大殿就火神附体,发生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火灾。

从第一次着火开始到1440前的那段时间,三大殿烧完之后就是修修补补,20年间虽然三大殿遭到了数次火灾,而修葺的速度始终跟不上失火的频率,朱棣每天都要对着皇宫里颓败的建筑办公,不知他心理是否难受。

有人会说,为什么在过去的20年里三大殿一直只是修缮,而不是再重建一下,原因就是没钱,修完北京皇城就耗费了朝廷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朱棣又连年北征,导致国库空虚,所以,即使自家房子都被烧的不成样子了, 也都修不起,直到1440年,实在没法修补了,这才决定重建。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蒯祥就是主持了这次三大殿的重建工程,从施工到设计全权负责,从1440年开始到1441年,历时一年三大殿第一次重建完成。

重建之后的三大殿并没有摆脱火神的青睐,还是大小火灾不断,直到明朝灭亡,三大殿经历了几次烧毁、重建。

历史记载“正统五年三月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发现役工匠,操练”,这是正统年间的修补记录。

蒯祥一生经历了明朝8任皇帝,每个皇帝对他都很看重,为了奖励他的卓越贡献,1457年,景泰帝朱祁钰加封蒯祥为工部左侍郎,二品的官员享受一品官的俸禄。

蒯祥靠自己的绝对实力,从一名世袭工匠,升至工部侍郎,成为天下百工的领头人和典范,这是帝王给他功绩最大认可。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三、成为少年天才必备的能力就是精湛的技艺、超强的审美和艺术的天赋

蒯祥能在建筑商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一是自身具有天赋,另外就是和家庭有关,蒯祥的老家是江苏吴县,这里自古就是建筑工匠聚集地,他们自成一派,就是有名的“香山帮”。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香山帮有各种能工巧匠,蒯家则是其中的翘楚,蒯祥的父亲蒯富就是因为技术高超,被修建皇宫的朱元璋选中,成为修建南京皇宫的御用“木匠首”。

蒯祥自幼就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父亲的言传身教,再加上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很快就把木工手艺练到了炉火纯青。他“文”能设计图纸,“武”能动手操作,牢牢掌握了建筑行业的精髓

除了天才的大脑,蒯祥还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天赋,他有一项绝技,就是双手同时作画,画出来的两幅图能做到一模一样,他双手画龙更是活灵活现。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除了这个绝技,他还有一个旁人做不到的本事,就是不需要尺子,只靠双手比划比划就能看出建筑物是否和图纸一致。

承天门建成的时候他就给大家展露了这一技能,当他用手比划完告诉大家,尺寸正好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为了验证,他们做了实地测量,结果发现果然是和图纸没有出入,这才让大家服气。

史载“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就这个是说的蒯祥这个本事,

蒯祥的所有建筑都有浓郁的“香山帮”特色,建筑结构紧凑,制造共计精美,香山帮如今依然存在,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手艺把生意做遍全国,甚至做到了国际上,让世界人们也感受中国的建筑之美。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蒯祥为明朝建筑事业奋斗了差不多一辈子,8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为朝廷服务,1481年,这位德高望重的匠工界泰斗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去世后的蒯祥魂归故里,被安葬在了苏州太湖之滨,墓碑旁放着皇帝御赐的“奉天诰命”石碑。如今五百多年过去了,蒯祥在苏州依然受人尊重,墓地经常有人祭拜。

人们之所以这样尊重蒯祥,一是他把香山帮的技艺融到了皇城建筑里面,另外就是他让香山帮名扬全国。

蒯祥的墓地现在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江苏省修葺了蒯祥墓地,墓地牌坊上题字“闾阙巍巍共仰香山鼻祖,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表达了人们对蒯祥的仰慕之情。

明朝鬼才蒯祥:18岁设计天安门,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屹立百年不倒

结语

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的天安门,经历了600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多次被毁,但它没有一次是因为自身结构原因损毁的,给它带来磨难的都是天灾人祸。

如今天安门的坎坷命运早都成了过去,新中国成立之后,重建的天安门,具备防御火灾、地震、以及雷击等各种灾害的能力,它现在真正做到了屹立不倒。作为故宫的第一道门,它庄严肃穆的矗立在那迎接八方来客。

天安门这几百年不管做怎样修缮与重建,使用的始终是蒯祥的形制,这点足以证明蒯祥的技艺多么的值得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明英宗实录》

《明宪宗实录》

《吴县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