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孩子难管是为什么?

 程穆泽 2019-02-24

当今孩子难管是为什么?

游丽
2018-06-07 阅读284

(一)

记得十年前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变形计》,对剧中叛逆孩子特别感兴趣。心想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真的有那么严重吗?像洪水猛兽那么可怕吗?
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与周围人身边的孩子交流起来才发现,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真是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真的是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从11到18岁左右。这个时期,性别器官开始发育,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萌芽,想要为自己做主,想要被尊重、理解,想要和大人平等的对话权利。大人因不了解人的生长发育特点,认为他们不听话、不懂事、对着干,于是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矛盾逐渐升级。

  (二)


现在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是00后,是继80后、90后第三代独生子女,他们是伴随着网络诞生的新一代。他们在物质优越的条件下长大,有了更多的知识装备,精神追求上又有新的要求,因而瞧不上落后的父母。他们一边依赖父母,一边排斥父母,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今物质发达的时代,人们充分享受便捷美好的生活,内心却觉得低价值感、无幸福感。因为人的欲望的不断升级,互相攀比,总在比较中患得患失,幸福感只有短短的一瞬间。寻找幸福的感觉,永远在下一个目标。这样周而复始成了惯性,逐渐思想麻木、情感封闭,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父母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认为是爱孩子。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家长想从孩子那里得到精神回报,而这只能是孩子的成绩,以证明自己行,找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感觉,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活在有面子的感觉里。
孩子倚仗父母生活,家长倚仗物质提供后,逐步掌控孩子的思想,让孩子成为想法多、行动弱,一个不接地气的大话者。

(三)


孩子成绩的好坏是由个人的主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辅因共同完成的。而家长评判孩子时,只对弱势群体的孩子开炮,不找自身的问题或其他原因,单纯的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是,让孩子不愿听不愿做,苦恼又无人诉说,所以选择退缩、逃避。
虚幻的网络世界里,没有唠叨批评,只有自由刺激,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精神满足感,因而躲进这个快乐世界忘乎所以,对手机电脑痴醉神迷,在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之间,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
当今的孩子活在家长过度的保护里。袜子不会洗,鞋子不会刷,鞋带不会系,水果不削不吃,米饭不盛不添,整天只专心做一件事——学习,缺乏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以为自己这么想的,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以为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别人也是如此;甚至以为自己的想法不用说,别人就会知道,活在自己任性的想象里,罩在家长给制造的保护罩里而不自知。

(四)


这些现状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与父母的共同成长。孩子是父母价值观的照片,父母所有的缺点都可以通过孩子照见。想要成就孩子,必须修改父母。因为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
《变形计》中修改孩子只是短期的行为改变,后来回到以前的家庭环境里,可能会反弹。改变一个孩子只是个体的变化,改变父母则是一个家庭的改造。修改父母的教养方式,从根部解决问题,科学地教育孩子,那将是事半功倍、成果斐然。
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他们划满了痕迹,那擦掉印迹的橡皮就是父母。因此孩子的问题,源自父母,修改父母才是改变孩子的根本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