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民族早期的传说之中,都有洪水的记载。在中国,不仅有女娲时期洪水滔天的传说,而且传世文献还记载有尧舜禹的时代里,大禹治水的传说。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上古时期的确存在着较大范围内的水灾。在当时,气候要比今天热许多,大量的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洪水泛滥。就我们中国来说,尧舜禹时代的洪水也可以从考古发现上得到证实。在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豫东一带的文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泛滥的洪水所致。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场洪水也可以被看成是中华文明的催化剂。经历了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数千年的发展,远古的中华文明已经比较发达,但是还没有能够成功跨越文明的门槛。学术界认为跨越文明门槛有四个条件,文字、城市、青铜器和国家,这四者缺一不可。洪水的出现,加速了国家形成的步伐。 当时的洪水的确非常大,在平原地区的人们面对洪水是束手无策的。所以,豫东地区在洪水泛滥的时候,文明出现了衰退。而在豫西山地,洪水不可能如平原地带那么肆虐。也就是说,豫西山地的洪水,当时的人们有能力来对付它。为了治理洪水,大家更严密地组织起来。此前的部落时代,部落的成员之间大体平等,部落的结构也比较松散。如今为了治水,就要求有一位领袖人物来带领大家,他就是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之中,大禹获得了巨大的权威。通过治水,百姓们有了更为细致的分工。这就要求有更为高效的机器来管理百姓,这个机器就是国家。而大禹则是理所当然地称为了国家的领袖。在大禹之后,他的国君之位被他的子孙所继承,从而建立起了夏朝。 二里头遗址 豫西一带就是夏人活动的区域。大禹治水,根据文献记载他治理了黄河、长江还不过瘾,顺便把天下的山川全部梳理了一遍。事实上,大禹的时代里人们绝对没有这个能力。大禹治水,也不过是治理了豫西一带的河流而已。后来,随着民族融合范围的扩大,华夏族群范围内的人们都接受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于是我们看到后来大禹治水就被夸大了。 不管怎么说,尧舜禹的时代里有洪水,是事实。而这场洪水过后,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第一个国家: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