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學章句集注》講解 序(一)

 清醒4321 2019-02-25

今天開始講大學。先講序,講序主要是讓大家體會傳統的儒家教育與現代西方的教育完全不同。


現在開始講解。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從《尚書》上可以見到,我們在五帝、堯舜的那個時候,就有大學了。五帝那個時候,稱大學為“成鈞”。現在韓國有一個‘成鈞館’大學,成鈞館大學原來就是學儒學的,它所取名就是取自堯舜時期。大學之書,說的就是這一本大學,就是古代的大學教人的方法。


後邊這個是教育的一個基本原理: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自天降生民,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中庸》上講的,天命之謂性,我們人從哪裡來的?人也是天地所生,《易經》上講: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了男女然後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天地怎麼生萬物?按照《中庸》上講,天命之謂性,天地生萬物和生人,就像父母生不同的孩子一樣。天地生萬物的時候就賦予萬物各自的性,比如說樹,就有樹的特性,就是那樣高,那樣一年年的往上长。草就是那麼小,一歲一枯榮。禽獸,各有各的性,而生人也有人性。人與其它動物和植物不同,人得天地之正理,而有人性,得天地之正氣,而有人形。這就像同父所生的子女,差異很大。孔子的父親生了很多孩子,兒子有孟皮,也有九個女孩,德行的差異很大,唯獨孔子成為聖人。天地生人,生萬物也是這樣,生禽獸就有禽獸的那種性,生人就有人性,有人形。


人性是什麼?就是仁義禮智之性。從這個角度說,達爾文的進化論,說什麼人是由猿人變來的,他是以一種假設,用邏輯推論的方式推論出來的,而事實上不是這麼回事。現在在白令海峽那個地方挖掘出四十五萬年以前的直立人類化石,就這一考古的發現,就已經顛覆了達爾文的推論了。至於說天怎麼生人的,包括先生雞還是先生蛋的問題,就存疑。我們人的有限性很大,並不是對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知,如果對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知的話,就沒有神的存在,沒有上帝的存在了。之所以有神、有上帝的存在,就在於人有很多不能知的東西,凡是不能知的東西,就付諸神,付諸上帝。


天降生民,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就是生的我們人類,都給他仁義禮智之性。仁義禮智是什麼?性是本體,從哲學上講,它是形而上的。所謂形而上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看不見、摸不著聖人為什麼又說我們人類有仁義禮智之性,而且以仁義禮智之性區別於禽獸、動物?就這一點上,馬克思說的人與動物的區別是製造工具,是勞動,也是錯的。形而上的仁義禮智之性,怎麼體現我們每個人都有呢?孟子做了論證。孟子說:比方我們現實中,在農村有打水的井,一個小孩子不小心一下子落入井中,這個時候,在旁邊的成年人無論誰看到,馬上就會驚懼、傷痛,很快就去撈他,撈他的時候,既沒有想著我撈上他來與他父母結交,也沒有想著我把他救上來,鄉黨都會誇獎我,沒有想這些事,那一瞬間去救人的時候,沒有這些的想法。為什麼那個看到的人,一下子揪心上來,就像自己掉進水中一樣,有那個恐懼,甚至這個孩子還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就證明了這個成人與這個孩子之間有那種心的相通,有那個仁心,心的相通性,惻隱之心。任何一個人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這個樣,所以說這證明所有人都有仁心。再說義:羞恥之心人人都有,羞恥之心就是義是端。比方說,我們在五六歲六七歲之後,有的十歲以後,都開始穿衣服,不再裸體,不再像小孩一樣光著屁股。如果讓我們裸體到街上走一圈,給誰再多的錢,誰也不干。這就是人的羞恥之心。但是,禽獸什麼衣服都不穿,它們就在街上亂跑。從這個方面就說明人有這個義。再看《大學》上講,“小人閒居為不善,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比方說同學應當認真聽課,可是如果有的同學我在這裡講課,他正在偷偷的看小說,老師轉過去的時候,他吓的馬上收起來,然後認真的去聽,就是這個意思。要是我們偷東西,也總是怕人看到,這也證明了人也還是有這種羞恥之心,這就是義。從這個現象我們想像向上推,可以證明我們人有這個義的本性。這個義是形而上的,從形而下的這些事來體現形而上的存在。還有辭讓之心,禮也。如果你拉十歲的孩子出來,讓他去當大班的班主任去,他就不敢,我怎麼能行呢?就推辭,辭讓之心也是每個人都有,禮也就是辭讓。現在社會上經常搞兒童讀經的會議,然後讓小孩子站到台上去背經書,這個不好。從教育方面來說,就是慫恿小孩子驕縱,而沒有辭讓之心。還有是非之心,智也。是非之心人人也都有。比方說,人在十二三歲開始能識辨義禮。能識辨義禮之後,大家都知道打人、砸東西、搶劫這些都是壞事,都是錯的。這個大家為什麼都能知道?這就是是非之心,人有智慧能這樣分辨。即使是再惡的人,沒有一點善性,惡人也知道別人愛他,他也知道感激,他也認為愛他的人是善的。他自己雖然惡,愛他的人他認為還是善的,他也知道傷害別人是壞蛋、是惡人。從這個方面來講,每個人都有智。通過孟子的這個論證,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仁義禮智之性。仁義禮智之性這是人區別與動物的關鍵,動物沒有仁義禮智之性。

        

        然其氣質之秉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人都有仁義禮智之性,聖人和我們的區別就在聖人道全德備,他的仁義禮智之性全部自然體現。而我們呢,因為氣質的影響,被障蔽。氣質的影響從什麼地方開始產生?就從父母結婚生子的那個時候。包括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子,生子時候的生辰八字等,生辰八字所講的就是天地之正氣能不能相應。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就受氣質的影響。人被生出來之後,首先感覺到冷或者是熱,冷的時候就有溫暖的需要,熱的時候就有涼爽的需要。再以後慢慢的,餓了想吃,吃的品種多了,又有選擇出來,想吃好的而不想吃壞的,這個時候,人的慾望開始產生。這就是由我們的身體所引起的這樣的一種氣質,因為有這些慾望,把我們的仁義禮智之性障蔽了。所謂障蔽就是蓋住了,顯不出來。聖人沒有這些慾望,餓的時候去吃,吃飽為止,不分好壞。我們因為有貪欲,所有才造成與聖人不一樣。同時,貪欲的程度使我們每個人之間又有不同,有的貪欲重一些,有的貪欲小一些,這就是氣秉不同。因為這些貪欲,造成我們體會不到自己本來有的仁義禮智之性。這就是說的然氣質之秉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我們不能體會到我們有仁義禮智之性,並且保全仁義禮智之性,讓他能道全德備,我們做不到這一點。比方說,夏天生的孩子,一般活潑好動,而冬天出生的聪明,春天出生的比較木鈍、厚道,什麼時候出生,自然就有這樣的特性,生辰八字對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和近善還是近惡造成影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