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对形意拳《九要论》的启悟 第八:八种身法

 tjboyue 2019-02-25

《论语-子路》中,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话虽言领导者要端正自身,下属自然也会自觉跟着行动。但是用在练习身法中也是极为有效的。身法(此处的身法是广义的身法,包含通常所说的身法、手法、步法)为练拳的首要之法,身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与人切磋较技胜负。身者,包含神意、内气和形体,身要进,手足不得不进;身要退,手脚不退也得退,所以拳谚说“拳打脚踢下乘拳,功夫在身上”。所以,身正,不令则行。

孔子

犹记当年李老师讲:“身法包含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八种身法。”

,就是正面对敌,此中关窍在于首先气势上要具有勇往直前之势,硬开硬破敌之门,拳势要放得开,形意拳中的劈拳、崩拳、钻拳都是正面对敌的拳势。

,就是侧身法,即由敌之侧面进攻。拳谚说“前后一面站,单手破双雄”,就是说的由侧面进攻的效果。形意拳中炮拳和横拳的身法都是走两侧的身法。走两侧的身法重在拧裹旋转的运用,所以无论炮拳还是横拳,在练时都要拧裹钻翻。

,是讲进攻要压着对手打,主要是讲的气势上要压住对手,拳谚说“打人全凭盖势取”,这个“盖”字讲的就是气势。气势一高,拳势必长,拳势一长,形必见长。所以《九要论》第八篇中讲“高,则扣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

,是相对于高身法而言的。矮身法要注重“攒捉”之意,就像猫捉老鼠之前,要先俯身、蓄劲,为前扑之势蓄劲儿。只有这样才能“起也打,落也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高低是相互转化的。练身法的高低起落最好的就是十二形的龙形,起如蛰龙升天,落如龙潜九渊,一起一落,一高一低。

读《论语》对形意拳《九要论》的启悟  第八:八种身法

八卦图

进、退亦为相对而言。当其进,必全力以赴,直奔对手要害;当其退,抽身撤步,转为蓄势伏形,以退为进。所以古传形意拳套路,有一小套“进退连环”,大家都知道古传形意拳套路很少,但是却有一小套进退连环,可见对于进退看得极重。这就是拳谚所说的“是进之机,固然必进;虽然退守,以蕴进击之势”。还有说道“进不知退,莽夫之所为;退不为进,懦夫之所行。”所以说,练拳要知进退。其实做人何尝不然,人生亦如练拳,也要知进退。

,即是言有人从背后攻击我。我反身顾后,将对手置于身前。这主要是要靠自身的警觉性。

,即言对手由两侧攻击我,我能及时侧身一转,化解对手的攻击。此处身法可多练习蛇形偏转,对于侧身攻击有大用。

读《论语》对形意拳《九要论》的启悟  第八:八种身法

孙路堂

以上即为形意拳的讲的八种身法。沙老师亦曾跟我讲过昆仑拳系的八种身法:“高低错落开合内外,八种身法。”

其中高低错落开合跟前面所讲的八种身法都有想通之处,但是内外却是昆仑拳中单独提出来的。

内外,于内对于内劲而言要做到其小无内,“缩之藏芥子”,于外对于拳势而言要做到其大无外,“发之弥六合”。拳势一缩,让人找不到,连气息都一时隐藏不见;拳势一放,所有对手都在我的拳势所罩之下。这即是言拳势,也是言气势和气息内劲。

其实,总的来说,身法无非就是神意、内劲和形体的总合,只要将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拳打八方,就是身法上身了。亦即“身正”。

读《论语》对形意拳《九要论》的启悟  第八:八种身法

昆仑凤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