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创立的三个建中汤,治疗上有什么区别?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2-25

此文章由“人来人往叶”原创,首发于企鹅号。 文章相关图片请看文字下方

张仲景创立的三个建中汤,治疗上有什么区别?

张仲景创立的三个建中汤,治疗上有什么区别?,一,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说:“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上证所说是有厥逆,脉伏等大寒证之意,寒盛拒格于中,上冲皮起,出见于头足,是寒盛聚坚于外,寒盛则疼痛较剧,大建中汤中,蜀椒,干姜大散寒邪,人参,饴糖大建中虚,令有微汗则寒去痛止,这是治疗心胸中寒盛之法。从方的组成来看,此方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本方以辛辣甘热之品,大建中焦之阳,令有其逆上之阴。

二,小建中汤

1,《伤寒论》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二三日,未经汗下,就心悸而烦,则其人必中气素虚,虽然有表证,也不可发汗,心悸是阳气微,心烦是阴气弱,所以此证为阴阳两虚之证。所以运用小建中汤,既是主治心气血虚证的基本代表方,又是主治脾胃气血虚证的基本代表方。

2,《金匮要略》说:“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又称虚损。以脏腑功能衰退,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气血虚弱,因气虚不能摄血而演变为衄血。气血虚弱,血虚不涵气,气浮越于外而郁于肌肤则为热;或气虚而不运,不运而郁,郁于肌肤而为热。故用小建中汤。

3,《金匮要略》说:“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男子黄而小便自利,则可知并不是湿热所引起的发黄,而是脱血之黄色,阳气虚而土色外现,属于虚黄,其人必有失血亡血的原因,应当以虚劳失血同治,因此用小建中汤和其阴阳,调其血气。

4,《金匮要略》说:“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产后血虚,脾胃阳气不足,张仲景用小建中汤补虚祛寒,缓中定痛,滋阴益血。

三,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说:“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里虚脉急,腹中痛,诸不足是说阴阳诸脉俱不足,而眩悸喘渴,失精亡血等证,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从虚塞空,则黄芪最为适宜。此方扶持其中气,使其阴阳渐升,达于容卫,布于肢体。后世之人不知仲景用桂枝治疗虚劳,一见桂枝就认为是发汗之剂,盖桂枝辛甘而温之品,劳者温之,甘药调之。所以说各种药物的性味功能以及加减,其妙无穷。

由以上可知,三方都有温中补虚,缓中止痛的功效,张仲景创出三个方子有他的用意,是因为人体脾胃阳虚的程度不同,大建中汤以蜀椒为君,重在补火助阳,配伍干姜,其温阳散寒之力较大,并能降逆止痛,无调和肝脾之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主,此方主治中阳虚弱,寒气上逆心胸,脘腹疼痛。力量较猛,是急则治其标的方法。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重在温中补虚,且兼顾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弱,营卫失调,肝脾不和,腹中隐痛,力量较缓,是缓则治其本的方法。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加入黄芪而成,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中加入黄芪,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力量,适用于中焦虚寒并见气虚证者。其温补之力与小建中汤相仿,也兼顾调和营卫,同样的,其温补之力也不及大建中汤峻猛

此文章由“人来人往叶”原创,首发于企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