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大写意”之精神

 浮生非梦 2019-02-25

    《诗纬》说:“诗者,天地之心。”这是中国诗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孙过庭《书谱》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致;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是中国书法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邓椿在《画继》中说:“画者,文之极。”这是中国绘画在宋以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但是从20世纪初开始,这一切就都发生变化了。

因此我尝说,中国画所发生的变化,不仅是主题、材料、风格的变化,实际是中国画背后的学理的变化。

 

陈寅恪说过,一个汉字,就可以写一部文化史,“大写意”这三个字未尝不可以作如是观。



先说“写”字。

文章叫“写”,诗叫“写”,书法叫“写”,偏偏绘画后来不叫“绘”也不叫“画”而叫“写”,正是为了能够在一幅作品中蕴含来自于文章、来自于诗、来自于书法的妙趣。尤其是在书法极其发达之后,画家讲究在作画的过程中,用笔如行、如楷、如篆、如草、如隶,曲尽画家用笔之妙。这种以书法求画法的审美追求,使得画家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将表情、达意、造型,一以贯之,于是在绘画固有的应物象形之外,就有了骨力、韵律、气势与意境的加入,因而比起视觉形象来,更能密切地联系着画家的心源。




徐渭作品


金农作品 


次说“意”字。

这种“心源”,即是画家的“意”。我曾把它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包含了来自于观念方面的文化与思想的层次,一个是包含了来自于人本与心理的性灵、精神、体悟和情感的层次,一个是包含了艺术风格的平淡、天真、简远、雄厚的层次。中国艺术美学往往把这种种极难形容的东西称为“意”,是因为对这种意味的体会不同于一般的经验认知,它应该是比一般经验更为深层的、更难以言说的深心体验。

简言之,“写意”二字加在一起,表现了形体之外的人的内心深处的律动,它使中国画家借助于笔墨,就可以与自己内在世界即隐晦最真实的区域建立直接的联系,笔墨与人的生命之源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合体。


 徐渭作品





八大山人 作品


再说“大”字。

“大”字的最好含义,是孟子所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因而当这一切生机勃勃地汇合在一起时,往往能表现出人格的伟大,心灵的伟大、情绪的深度、修养的深湛、笔墨的精妙。

中国最伟大画家自两宋以后多为写意画家,其意义正在于此乎?


 






石涛作品


如今,具备传统诗书画印素养的画家已经不多,大多数的画家基本毕业于南北各大美院,在美院教学体系中,中国画与版画、油画、雕塑等一同成为“造型艺术”,支撑大写意绘画的诗、书法乃至修身不再构成重要的学术资源,加上美协等官方机构的主题先行式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大写意绘画日渐萎缩,工笔画屡屡在全国性的美展中获得大奖,人们醉心于绘制过程中的“工艺性手法”,诗意、笔法被构成、颜色置换,使我不得不有“工笔画”成为“工艺画”之隐忧。





 吴昌硕作品


复次,日渐繁荣的艺术市场以及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买家的介入,也更愿把钱花在颜色亮丽、题材庸俗的画作之上,古代士人所乐道的冒雪冲寒之梅花、高洁晚凋之菊花,已经成为非常不受欢迎的题材。古代文人所最不愿乐道的“富贵花开”、“财源滚滚”、“加官进爵”等等,也明晃晃地题在画上。画家单纯的技艺性的突出与人格和文化修养的萎缩,已经使中国画失去了独立的品格。



齐白石作品





 潘天寿作品


放眼画坛,读诗,练字,修身……能得“写意”之旨趣的画家还有吗?在他的笔下,还能看得出“写意”的味道乃至“大写意”的味道吗?

以上浅见,或有不周。

 



李苦禅作品




陈子庄作品




致力于中国学术与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