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北京市规委刚刚宣布东西城将会合并规划消息,关于核心区平房直管公房的腾退方案就宣布出台了。 1月16日,市住建委联合东西城区政府联合颁布了《关于做好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的工作通知》,在这个通知里对东西城的直管公房退租执行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核心区真的就要来了! 您还记得? 曾经老南城的崇文区110103和宣武区110104 并入了东城区和西城区,好像就跟昨天发生似的, 如今再一看,都是2010年的事儿了, 马上10年了,眼瞅着新一代长大了, 但北京南城人心里始终还 惦记着的还是那两个“传统区” 崇文和宣武! 1993年的崇文区 其实,在1952年才建立的崇文区 到1958年北京城区的七区变四区, 南城的前门区撤销,东部并入崇文区。 文区的行政区划沿革 1994年的宣武区 同样,也是在1952年才建立的宣武区, 1958年北京城区的七区变四区, 南城的前门区撤销,西部并入宣武区。 1960年,广安门外地区并入宣武区, 之后又有所扩大,目前为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 宣武区的行政区划沿革 如今您走在北京街头, 已经挺难听到外人说“宣武和崇文”了, 如今的东西城里有着 那个曾经充满人情味儿的南城。 还记记得它们曾经的样子吗? 在这里有数不完的胡同 总感觉小时候去大栅栏直接穿胡同, 走着走着就去了。 以前门大街为线,东、西分别划 属崇文、宣武二区 (前门大街以东,珠市口东大街以北包括打磨厂、 西湖营、巾帽、薛家湾四个地段并入崇文区)。 来看看当年前门大街及其两侧的大栅栏街道、 的中华老字号: 同仁堂、张一元等。 大栅栏曾经是京城的一处娱乐中心, 历史上曾经有过五个大戏楼: 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 最早的一座电影院——大观楼, 也坐落在大栅栏的。 北京前门地区,1986年。摄影:尼尔森 80年代,这里就是繁华的商业区 这里的正阳门 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 初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 加盖箭楼和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 更名正阳门。 作为一个南城人,真正留恋这里的 第一件事情心里惦记的那口熟悉的吃食。 什么南来顺的面茶,宝记的豆汁, 黑窑厂街的糖油饼, 南横街的小肠陈,磁器口的锦馨豆汁.... 咱南城孩子从小家大人就带着接触了, 不为别的,这些都是南城的东西。 “你会喝豆汁,只能证明你是个北京人; 但是只有喝过宝记与锦芳的豆汁, 才能证明你是一个南城人。” 第二件事情就是经常还能回忆起以前逛的地儿。 什么牛街,法源寺,湖广会馆,天桥, 天坛,宣武公园,陶然亭, 米市胡同里的康有为故居,琉璃厂......。 打我爸能把我放在自行车大梁上那天起, 这些地方我就开始逛遍了。 大人们说,这些地方都是南城的魂儿, 南城的历史,没有这些它们,就不会有南城。 当然,最自豪的还是我们南城的胡同, 俗话说“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 我觉得这说的就是我们南城了。 ”铁门胡同,奋章胡同,廊房头条,草场胡同” 无论您在南城的地方生活,总有这么一条胡同, 陪伴您出生,长大,这里有你的故事, 有您和发小成长的故事,您和那些老街坊的故事。 当然,作为历史气息浓郁的南城, 有的胡同还有自己的故事, 比如八大胡同蔡锷与小凤仙的香艳往事, 校场口头条曾挤满了去菜市口围观 戊戌六君子被行刑的吃瓜群众们, 还有琉璃厂街记载着纪晓岚淘书买砚台的趣闻, 花市大街曾经各种花店的招徕四方,安寓客商。 虽然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南城在人们印象里总是发展的慢了点儿, 但是每一个南城孩子的家教和规矩 却是和全北京一样的。 每个人关于南城,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记忆。 宣武区瓷器们最深刻的记忆 城南旧货市场--比起现在的淘宝好玩儿多了,没事儿净和父母一起来这里淘东西,毛雀虽小,五脏俱全。 清华池--南城爷们儿最聚齐儿的地方。 国华商场 宣武医院--第一次糖丸就是在这儿,后来还被家长带着去了后面的宣武公园玩儿。 师大附中--宣武区最好的中学,每次看见穿着北师大附中校服的,真羡慕! 十五中--我的中学操场小,一有什么运动会老上这里举办,而且十五中,谁家孩子要是在这里上学,太牛了。 陶然亭--最有印象的就是大雪山。 北京工人俱乐部--学校组织看电影,表演节目,首选之地。 白广路电影院--第一次约会在这里,谁还没个青春啊 崇文区瓷器们的深刻的记忆 崇文门菜市场--天福号柜台卖的那个大肘子可真香啊 红桥市场--元旦前夕,买贺卡来这里;后来旁边开了一个玩具城,简直对我就是天堂 搜秀--周末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这里了,对了,您还记得他的前身吗?叫做金伦大厦。 崇文文化馆--当年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还记得快板沙龙吗? 北京游乐园--承载了所有北京的孩子童年的记忆。 以前,路上两个人见面,提到我来自南城, 下一句一定是“呦,您是南城哪里的? 宣武的还是崇文的?” 现在呢?东城西城的? 以后呢? 甭管以后我们搬哪里,也永远会记得 那个时候这里的一个胡同有几十个门牌号, 一个门牌号对应几十户住家; 老街坊们夏天的晚上一起喝酒乘凉。 谁家做饭少棵葱,缺个蒜,直接去老街坊家去借, 一点也不客气;孩子们和自己的发小一起喝北冰洋, 吃袋儿淋,逮唧鸟,逮蜻蜓, 如今这些孩子们长大了,胡同也没有了, 这些孩子们的孩子长大了,南城记忆, 一直会在每一个南城人的心里。 微信升级后如何找到“老北京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