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貌不惊人的文物,却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影响中国几千年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这就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内的战国商鞅方升,它长为18.7厘米,纵为7厘米,横为12.5厘米,深为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仅仅只有0.69千克。看上去锈迹斑斑,很像建筑工地上的工具,确实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在这件文物器壁三面及底部都刻着的铭文,让它身价倍增。其中左壁上刻有的铭文最为重要:

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这里的“大良造鞅”,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商鞅,大良造是他当时担任的官职。铭文的意思是,在秦孝公十八年,齐国派遣由卿大夫等人组成的师团共同商议度量衡的统一问题。在这年十二月乙酉日,商鞅便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为一升。

这说明,在商鞅变法的时候,不仅制定了秦国在军政方面的各项法律,也率先进行了度量衡的改革,而这个战国商鞅方升就是当时官方定制的量具。

在与柄相对的内壁,则铭刻有“重泉”二字。关于这两个字,学界仍然有争议,大部分认为,重泉是指陕西蒲城县钤铒乡重泉村,在秦朝时重泉县。也有部分人认为,重泉不能简单认为是地名,而代表“重权”的意思,权在古代也是重量的单位,《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这里的重权是指此容器装满水,应该是一权之重。

在右壁的字最少,只有一个“临”字,学界也有争议。有人认为它代表着地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臣品”两个字,从品,从臣,代表着有度量衡三种器皿,而臣则通监工的监字。

本来,有这三面的铭文,已经是非常非常重要了,这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商鞅变法时代的蓬勃生机。然而,底部的铭文更让人具有震撼力: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段铭文的意思也不难理解,它的意思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自称皇帝,但六国的度量衡还没有统一,则以此作为标准。这说明,虽然商鞅本人为变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变法的成果还是被历代秦王包括秦始皇认可。

这种满满记载历史的文物,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堪称国宝。那么它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被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呢?

原来,它早在清朝晚期就已经在出土了,却被人藏匿,流落在民间。后来,被龚心钊、龚心铭两兄弟以重金从清晖阁购入,并藏在龚氏汤泉别墅。他们不仅爱不释手,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甚至邀请过翁同龢等名人鉴赏并留下了墨宝。

无论是国内形势如何变幻,家族生意的起起伏伏,他们依然将其当作传家之宝,秘而不宣。直到解放后,这件国宝才被龚家后人随同其它一些文物捐赠给了国家。还是那句话,虽然它貌不惊人,但却以厚重的历史,赢得了国宝的美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