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个书法展览,叫做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在大雁塔旁边,一家私人美术馆,展出颜真卿名碑拓本27件。颜真卿如此规模的特展,在古城西安还是首次,引来很多人兴致勃勃的前来观看学习,不少都是从外地赶来的。 最近颜真卿特别火,中央媒体都说啊,2019年是颜真卿年。日本东京举办了颜真卿书法大展,把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名作祭侄文稿都从台湾借去展览了,引发全世界目光的关注。很多人特气愤,中国国宝怎么能漂洋过海到日本去展出? 在这种情况下,西安收藏界和书法界也不甘示弱,民间自发组织了这次展览。 理由足够充分,让颜真卿回故乡,让故乡人重新认识颜真卿。 因为颜真卿就是西安人,据考证,他们家的具体住址就在现在的朱雀门外马路东边儿,祖坟也在西安凤栖原,颜真卿墓在三兆村。 第二个原因,他的名碑代表作,很多都在西安,碑林中收藏了7件。所以谈论颜真卿,西安具有无以伦比的先天优势,那是咱老先人啊。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京兆敦化坊,祖籍琅玡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 颜之推后人、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70多岁的时候,被派遣到藩镇招降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壮烈牺牲。他遇害后,举国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是我国有名的忠臣烈士。 颜真卿书法精妙,创“颜体”楷书, “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又善诗文,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综上所述,颜真卿是中国历史文化不可逾越的丰碑。 本次展品都由西安收藏家私人收藏,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郭家庙碑、多宝塔碑、争座位稿、臧怀恪碑,这些收藏在碑林的国宝,精品拓片都被悉数展出。其实陕西还有一件颜真卿的碑刻,颜真卿在西岳庙的题刻,也没落下。 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颜真卿碑刻,基本都展出了,八关斋报德记,六条屏气势恢宏,鲜于氏离堆记难得一见,大唐中兴颂镌刻在一座山体摩崖上,气势之大超出想象。 还展出两件河南新出土的颜真卿写的墓志铭,东京展没有,算是一种弥补,尽可能的展示了颜真卿书法的全貌。 本场最受关注的,号称网红的,是一件李叔同曾经收藏过的拓本,宋景碑,上面有李叔同的题签、署名和印章。 是李叔同早年收藏的,那时候他还不叫李叔同,叫李成蹊,小时候本名。后来他出家了,叫弘一法师。众所周知,李叔同是艺术全能人才,也是书法大家,这件藏品说明李叔同的艺术也离不开颜真卿,深刻揭示了颜真卿的深远影响。 李叔同,名头大,这件藏品受到围观。 现场观摩这些拓本,给人以足够的视觉震撼,拓本往往高达数米,字大如拳。一种忠烈之气力透纸背,想见其为人,千年之后,如见颜真卿真面目,深深的打动着人的灵魂。 现场看拓本真迹和看印刷品感觉完全不同,颜真卿书法的庙堂之气、忠烈之气、盛唐之气在空气中弥漫渗透,强烈的撞击着人的心灵,能够感受到作者身上的凛然之气,真可谓风霜其气,松柏其质。 东京展对颜真卿评价非常之高,认为颜真卿是对王羲之的继承和超越,这种评价举世无双,是对颜真卿的综合评判。 我个人对颜真卿也比较崇拜,小时候学书法的时候,先练的就是颜体,只是练的时间不长,因为颜体比较肥硕,我那时候喜欢清秀,就改练其他字体。现在才明白颜体的肥硕,实际上是大唐的风度。 颜真卿对我的影响没有停止,后来我收藏了不少颜真卿的字帖。十几年前,我积攒了两个月工资,购买了颜勤礼碑拓本真迹,从一位老先生手中收的,程景云先生,金石碑刻古玩商,如今他已经去世。 原拓好几张大纸,十分震撼,我一直想把整套挂在我的书房里,时时提醒我,感染我。我还收藏了1958年陕西人美出版的颜勤礼碑,1979年广东出版的颜勤礼碑,1978年陕西出版的颜勤礼碑精装本,当时就定价7块5,属于天价,当时能吃20碗羊肉泡,那时候人们一个月才挣三五十块钱。这个版本我收藏了四本。 我还收了上海书画1979年出版的大开本颜真卿《东方朔画赞》,西泠印社1980年出版的《裴将军诗》《放生池碑上下册》《清远道士诗》《祭侄文稿》等等,都是不错的老版本。 那么我算不算颜真卿迷?其实不完全算,应该说我对整个书法艺术感兴趣,收的字帖比较多,这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今天能看到这么多颜真卿拓本真迹济济一堂,内心十分兴奋,太难得了。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现场在留言簿上挥毫写下:大唐雄风鲁公书,几个大字,也是字大如拳,力求追模鲁公之风。 颜真卿,被封为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诚如展览前言所说,诗至子美,书至鲁公,已达完美境界,堪称百代楷模,这其实是苏东坡的评价。 苏东坡的原话是“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几位都是唐朝的,所以盛世出人才。现如今又是千年不遇的大发展时代,珍惜好时光,好好学习吧,活在当下吧。 又如展览前言,类似于广告语,“东京很远,西京很近,来了吧,到西安,看看颜真卿碑帖”。 我觉得很贴切,真心认为看这个展览,值。 不过要谈谈本次展览的不足,相比东京展,西京的展品总体档次一般。拓本全部都是清代和民国以后的,年代不够早,不够珍贵。 说出点秘密,保持清醒认识,别光记着傻乐。 客观的说颜真卿的珍贵拓本是主要是宋朝或者明朝的,存世不少,本次展览一件都没有。 这折射出长安的失去政治中心后的没落,整整一千年,好东西都流失了。知道这个噩耗,想哭不。 那也没办法,名碑的珍贵拓本,如今一般都收藏在北京和上海,天津也有,其他地方少。 没办法,经济发达的地区,收藏也非常发达,几乎囊括了我们国家最珍贵的版本,所以那里的房价也是天价的。从这个角度,房价高也是有道理的。 中国名拓主要珍藏在北京故宫、北京图书馆、北京荣宝斋、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朵云轩、天津艺术博物馆。 陕西收藏界的路还很长,但本次展览让人们又看到了希望,一个良好的开始。 东京展为什么那么轰动?因为日本收藏的中国书法珍品非常多,收藏非常雄厚,很多国内都没有,甚至超出京沪。 所以从根本上讲,陕西这次展览没法和东京相比,不在一个级别,所以东京房价也很贵。 一言以蔽之,碑刻拓本的精华在北京、在上海、在日本。珍品扎堆几乎被垄断,这就是几百年来的格局,一时半会难以打破。 很多人一定会说是不是日本人过去抢我们的,我们一定要抢回来。其实真实的答案是,大部分书法珍品不一定是,而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因为晚清民国那会儿日本国力强,经济发达,更要命的是文化发达,重视文化,所以不惜重金,有目的的大规模收藏购买中国书法真迹,石鼓文的所有早期拓本都在日本,一次性从江南藏家手中打包收购。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所以房价就这么贵,我们要追赶。本次西安展品中也发现一件日本回流的拓本,未来可以期待,风水轮流转。 但是西安仍然有自己优势,屹立于书法之林,号称书法故乡。那就是老祖先给留下的这么多碑刻,还有碑林,时不时还能在地底下挖出新的国宝。这种吃老本的优势,其他地方都没有,好多人梦里都想做长安人,我们就是这样的啃老族,谁叫我们老祖先那么牛呢。生活在西安是一种幸福,那座叫长安的城是一个传奇,有一种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繁荣优势,这一点虎哥哥深有体会,一直受到无所不在的长安文化滋养熏陶,天天都是这样。 当然还有一群爱书法的人,从古到今,传承着这种文化,也完成了此次展览盛举。 我从小就生活在碑林区,现在户口还在碑林区,工作在碑林区。耳濡目染,我自幼就穿梭在这翰墨碑刻之林,记得小时候,我还是小学生,一年的暑假,我曾经连续三天到碑林参观,门票当时就很贵,我得省吃俭用攒钱。幼小的心灵已经种下种子,期待未来岁月的每一天都这么过,以至于现在对每一方名碑的位置都记忆犹新,记忆抹也抹不去。小时候的印记太重要了,足以左右人的一生,直到现在我还不是特别适应过于庸俗的东西。 命运的百转千回,一次次偶然和必然的巧合,冥冥中我早就接受了一种使命,但我自己都没有觉察,也没有和任何人沟通,没有任何仪式,更没有发出誓言,立下目标。它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渗透我的灵魂,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力所能及获不能及的情况下,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履行我的使命,而且是偷偷的,如此已经几十个春秋过去了。 每一个人的使命都是天生的,也是不同的,各有各的使命,未必可以替换,亲兄弟的使命也不尽相同,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力。命运会给不同的人下达不同的使命,但不会明示,这是天机。这种使命不一定是你的职业,不一定能发财,反而可能会让你深受其苦,但你无从选择,生也相从,死也想从。 其实颜真卿能够成为书法巨擘也不是偶然,因为长安这座城,因为家族世世代代都爱好书法,都是书法高手,颜真卿自幼就接受了神圣的使命,成为生命的自觉。但他的目标不是当职业书法家,靠写字挣钱,这太俗了,如果那样的话,他也不会成为古今完人。一句最平常的话,就是写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别的没有。 不谈这个了,言归正传,回到展览,本次颜真卿碑刻拓本特展,非常难得,很不容易,值得一看,算是一件盛事,让“西安年·最中国”更有文化氛围。 组织者有抱负,用心了,向他们致敬。 这么热闹的“西安年·最中国”,这么难得的展览,发出一个信号,是不是西安正在回归应有的历史经济文化地位,大家都很期待。 颜真卿是西安的骄傲,也是西安的财富。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