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一家著名的外资连锁面包店B在农历新年前关门了。这家面包店在那里开了近10年了,我也是那里的常客。对我而言,这家店的关门既在我意料之中,也在我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这家店近几年来似乎都在吃老本,产品的式样上变化不大,甚至在质量上有退步。除了前两年增加了饮料简餐的供应外,面包和蛋糕还是老样子,但不管是用料上还是份量上都缩水不少,价格却在不断提高。意料之外是,这家店位于一大型购物中心,人流量大,是这附近的购物休闲热点。放弃这家店对这家面包公司而言是挺可惜的。相比之下,这家店附近100米开外的另外两家竞争对手的外资面包连锁店则是生意红火,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常有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色香味都不错的新品种出现,再结合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此下来,面包店B的客流量日渐稀少,而另两家面包店则每天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 以上面包店B面临的困境,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并不罕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于产品。产品也是企业获取客户,获得营收的基础。出色的产品能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在客户前获得溢价。相反,平庸的产品则令企业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中,往往只能依靠价格战之类的低价策略来竞争,而且低价也未必能获得客户的青睐。 
企业应该如何来打造出色的,不平庸的产品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把企业的产品规划与业务规划和发展战略紧密关联,根据业务规划和战略做出产品规划和计划,并定期进行回顾研究。同时,公司的一把手及高层应该亲自参与产品规划和计划的制订及讨论,以及时发现问题,调配资源,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少企业在发展初期时做得比较好,但到后面就容易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了。其结果可能是企业产品偏离了业务发展战略,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放慢甚至停滞。我们认为,对快速消费品而言,每6-12个月推出新品是起码的要求,对耐用消费品和工业品则可以根据行业的特点放慢一些节奏。我们在观察比较上海市和广州市的餐饮饭店后,发现上海市有不少饭店的菜谱是几年不换的,而广州市的大部分饭店的菜谱则年年翻新,新菜不断推出。这当中说明了广州的餐饮饭店管理层对新品开发的重视度远远高于上海的餐饮饭店,也间接说明了为啥自古以来就有“食在广州”一说。 提高产品研发人员或团队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敏锐度和技术专业度。市场总是在不断演变发展之中,新技术推出,客户需求和兴趣点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态都是时刻在变化中。这一点对于消费品类行业尤为突出。产品研发人员需要深入一线,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市场中,做到灵敏反应,把最新的市场需求及时整合到新产品的开发之中。而研发人员的技术专业度则决定了新产品在创新性,壁垒性和领先性方面的所达到的高度。我以前常光顾的一家饭店,他们的带班经理和大厨师都会经常的向前来就餐的顾客直接了解对菜品质量的反馈,用作改进的参考意见。小米公司也通过客户交流群和论坛来收集客户对其产品的建议和反馈,并对相关问题作出迅速反应。 在产品开发中追求精益求精。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新品的开发不能光追求多而快,而是要做到精而少。要做到每一个新品在推出时都是精品,需要在新品立项时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的前提下,设定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要求,以高质量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例如,一个色香味俱佳,外观精美的蛋糕呈现在顾客面前时,不仅让顾客产生购买欲望,而且价格稍高的话也是容易被顾客接受的。我们曾对某主流电商平台上多家店家出售的蛋黄酥从外观,口感,味道做了比较,发觉产品外观差异不大,但口感和味道差别相当大,某销量很大,吸引众多粉丝吃货的店家的产品的口味的确是不同寻常的好,而且产品包装设计也非常符合电商销售的快递运输方式。说明这家店是用心在设计他们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