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小课堂: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城区,原为清世宗胤祯府第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25

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城区,原为清世宗胤祯府第。清康熙 33年(公元 1694年)始建。于清雍正三年(公元 1725年)称为“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因停放胤祯灵柩,将宫内永佑殿、法轮殿等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嗣后,在永佑殿供奉雍正帝影像,并更名“神御殿”。自此以后,雍和宫便成了清朝皇帝供奉祖先的影堂,宫内大部分殿宇成为喇嘛诵经之所。

乾隆九 年(公元1744年)改为喇嘛庙。宫院五进,建筑规模广大壮丽。主要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万福阁是宫内最大的建筑,黄瓦歇山顶三层楼阁,阁内有著名的檀香木弥勒立像,高26米 (地面上18米),比例匀称,体驱雄伟,阁左右并列永康阁和延绥阁,以悬空阁道相通,将三阁联为一体,成为一组宏丽轩昂的建筑群。法轮殿建筑宏,平面呈十字形,黄硫璃瓦顶上设5个小阁,阁上各有一座小型喇嘛塔,具有典型的喇嘛寺建筑风格。雍和宫的布局前面疏朗开阔,后面密集而有起伏,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横,风格独特,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喇嘛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