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锯齿怎可称镰?文物命名须慎重!

 国民一员 2019-02-25
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带有锯齿的石器,奇怪的是该石器竟被命名为石镰(见下图)。我们知道,镰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工具,有锯齿的工具我们称为锯,镰和锯的区别就在这里。但这件所谓的镰却在命名后一直没有被质疑,真不知何故。而我认为这个命名是错的。因为我有农村生活经验,用镰刀收割过庄稼,所以我知道有锯齿的所谓石镰是无法使用的。

   我当过下乡知青。实践告诉我,收割庄稼时,镰刀必须又锋利又耐用,这就需要钢口好。我的办法是:趁保管员不注意,将许多把镰刀刃对刃互磕一下,像小孩过端午节互相拿鸡蛋碰一样,挑硬的来。收割庄稼时,还得随身携带磨刀石,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镰刀就不快了,干活就累。如果用带锯齿的所谓石镰去收割庄稼,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文物的命名也需要有生活经验,或向农民请教,连孔圣人还曾经承认自己种庄稼不如老农呢。我们不能在既不懂又无试验的情况下随便命名一件文物。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则有损命名者及其单位的颜面,必须慎重。
【原创】有锯齿怎可称镰?文物命名须慎重!
     
 有网友提出:镰未必无齿,南方农村用的镰多带锯齿。南方农村有锯镰用来割稻子、麦子、野草。锯齿镰一般呈新月形,较长,安一尺长左右的木把,收割时需弯腰,一手在前向后握稻子植株中部,另一手握镰把向后割稻子植株下部。

   我回答:我曾经当过下乡知青。在割谷子或小麦的劳动中,刀稍微不快,就把谷子或小麦连根拔起。如果是用有锯齿的镰,使用钝了以后怎样磨它?我认为这太费事了,也太落后了。另外说个真实的笑话。我老伴是江南人,经常跟我说上外边给我买包子吃,我最喜欢吃包子,可每次买回来的都是馒头。可他们吃的生煎馒头在我看来恰恰是包子。南北方对某一件物品的称呼看样子有所不同,恰如馒头和包子。因此,我认为应该以《辞海》或《新华字典》上的解释为准。在写拙文前我就先查了一下工具书,没想到还真碰到了包子一类的问题。呵呵!就像广东话说一和二,外地人听了老犯糊涂。看起来,对文物的命名还真要考虑南北方的不同,但无论如何,文物的命名标准要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