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鉴中国1000年」列国的纷争之六:强魏丧师

 若悟369 2019-02-26

「通鉴中国1000年」列国的纷争之六:强魏丧师

魏罃算是富三代了,他爷爷和他爹在世的时候,魏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雄霸四方。

正所谓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用李悝以变法,用魏成、田文以为国相;还有吴起、乐羊各领其兵,翟璜、西门豹各司其政;西败秦而取河西,南败楚而得大梁,东败齐而入灵丘;越赵国而灭中山。三家分晋后为三晋之首,三晋分裂后又征韩伐赵。

可以说,这些年,魏国这文、武两代是以天下为敌,而下莫能与之敌。

但魏国也陷入到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中。

公平的说,魏国的衰落始于魏罃,但更多的是大势始然。就魏罃来说,作为国君,他并不算昏聩。

虽然说魏罃即位这几年来,一直走背运,被几个邻国折腾的够呛。借着祖宗的余威总算没出什么大事,但也按下葫芦浮起瓢,搞得他烦不胜烦。

但日子还是要过的,冷静下来的魏罃还是采取了一些办法来应对。

首先是于公元前361年(时间有争议),他把都城从安邑(山西夏县)迁到了大梁(开封)。

翻下地图就知道,安邑离秦国近,大梁离齐国近。按照中国古代都城选择的原则,都是近量离主战场近一点(有点天子守国门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一直到现在,魏国还是把齐国当成头号敌人。

其次继续交好邻国,不但请赵成侯赵种和刚上任的韩昭侯韩武吃饭,。也和秦孝公吃了几次饭,缓和了和秦国的矛盾。

当然,此时的秦国也需要和魏国缓和矛盾。

除了迁都和外交之外,内政上他也有一些举措。比如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开放林泽(山川林泽属公室财产)等等,算是为治下的老百姓干了一些事实。

不管怎么说,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到了公元前356年,秦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第一次变法的时候,鲁、宋、卫、韩等国没事又开始来拜码头了,魏国隐然又恢复了三晋老大的气势。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魏罃,属于魏国的时代已然结束了。

1、桂陵首败

每一个小弟心中都有一个当老大的梦。

比如赵国就很不爽魏国。

这也难免。当年人家赵家先祖赵无恤在晋阳城里泡水的时候,你们魏、韩两家还给智氏持戈驾车呢。虽然说最后你们弃暗投名,站在了正义的这一边,但这事必竟是赵氏起的头。可结果呢,封完侯以后,你魏国反倒成老大了。

当然了,这也是人家魏文侯有出息,不爽也没办法。但是心中不爽,难免会表露出来。于是乎,赵国就动不动还撩拨一下老大哥,但多数都被魏国给按在地下教训一顿。

前些年赵种即位以后,发现齐国势力越来越大,并且跟魏国极不对付。于是,就请齐威王田因齐吃了个饭,说以后齐、赵两国要好好相处,一致对外。

这还不算,他还拉拢了宋国、燕国。这下终于引起魏罃的警觉了——小兔崽子,背着我去拉笼别的诸侯,你想造反不成?

于是,公元前354年,趁赵国攻打卫国的时候,魏罃派庞涓向赵国发起了进攻,直入赵境,并且包围了邯郸。

但庞涓不知道,就在他出兵之时,有个人已经冷冷地盯上了他的后背。

孙膑,据说是孙武之后,据说曾与庞涓同窗,据说都是师从鬼谷子。

但庞涓为魏将之后,把他叫到了魏国,然后诬陷他犯罪,将他的膝盖骨给挖了出来。后来孙膑秘会齐国使者,让其将自己带回齐国,交给了齐国重臣田忌。田忌很看重孙膑的才能,就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面试之后,把他封为了军师

我一直很疑惑,按照当时嫉妒别人有才的做法,无非是要么把人赶走,要么把人杀掉,都已经诬陷人家有罪了,为啥不直接杀掉,却只是挖掉别人的膝盖骨,然后既不杀也不放是几个意思?

但不管怎么说,复仇的机会到了。

第二年,齐威王先派一路大军会合宋国直攻魏国的襄陵(河南商丘睢县),又派田忌引兵救赵。孙膑建议:现在魏国正跟赵国死磕,精兵锐卒倾巢而出,国中只剩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军急袭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冲击他们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赵回兵救援。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国内以打击。

这就有意思了。庞涓围赵救卫,孙膑又围魏救赵,不愧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这庞涓虽说不厚道,但也不白给。别看围魏救赵成了千古美谈,但实际上赵国并没有被救下来——十月,邯郸降魏。

只不过围魏救赵的重点既不是围魏,更不是救赵,而是打援。

具体来说,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先率军向平陵城(山东菏泽市附近)移动,并且又调集附近的齐军向平陵城发动了进攻。与此同时,又派出轻骑直袭大梁城,摆出一副要攻击大梁的姿态。

而拿下邯郸的庞涓,原本准备进入卫境,与攻击卫国的赵军决战。一听到消息,只好回军急援。

但实际上,无论是攻打平陵还是大梁,皆是虚兵。齐军主力已在桂陵(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附近)集结,截击了轻装回援的庞涓。

是役,魏军大败。

次年,也就是公元前352年,此时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已经卓有成效,为了向秦孝公进行一个阶段性汇报,公孙鞅亲率秦军攻打魏国。

再次年,公孙鞅觉得不过瘾,又亲自率军来攻打魏国,取固阳而还。

同年,魏军撤出邯郸,重新与赵国盟好。

2、马陵再败

魏国必竟是战国首霸,自桂陵之败后,到公元前344年,用了近十年的工夫,就觉得自己恢复了元气,又重新抖擞起来。

而秦国此时正忙于进行第二次变法,又忙着改革赋税,没空理魏国。于是,公孙鞅亲自来见魏罃,目的只有一个:劝他称王。

这是赤裸裸的捧杀。

要知道,大周集团在封各个子公司的时候,分别给予了一定的职级,受封的子公司按公、侯、伯、子排序。这时候没皇帝这一说,所以王爵就只能是周天子独享。

虽然说楚、吴、越等国已然称王,但他们都是蛮夷之人,中原诸国没人答理他们。但你魏国,正经八百的一个周王朝下的诸侯,你爷爷都没敢称王,你魏罃一个富三代,凭什么敢称王?

但魏罃还真就想称王。所以,他马上就召集了宋、卫、邹、鲁等十二国国君,再加上秦国的公子少官在逢泽(开封市南部)吃饭开会,完了以后又率众朝见周天子。

他搞这一套目的之有一个,就是为了确立自己在诸侯间的地位,为真正称王做准备。

但韩、齐、楚都没吊他。

魏罃又生气了。齐、楚自不必说,那是外人。但咱们三兄弟中,老二赵肃侯赵语都来了,你当小弟的韩昭侯凭什么不来?

于是,公元前342年,魏国伐韩,韩国求救于齐国,齐国答应出兵。

当然,答应归答应,却一直磨蹭到第二年,韩国五战俱败的情况下,才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

这次在孙膑的建议下,连弯都不绕了,一出兵就直奔——魏国的都城大梁。

估计庞涓听到消息都快哭了,姓孙的你有点新鲜的招行不行?不管怎么说,国都被围不是小事,只能收兵回援。

齐军一看魏军回来了,却一枪不发,扭头就走。魏国一看这是什么套路,来游行一圈就想走?哪有这么好的事!于是,以太子申(魏罃大儿子)为主将,率军十万追于其后。

然后就是耳熟能详的减灶之法麻痹魏军大将庞涓,庞涓亲率轻骑紧随其后,追至马陵,但见剥皮的树干上一行大字,点起火把,原来是:庞涓死此树下。

紧接着周围万箭齐发,魏军大败溃乱,庞涓拔剑自尽。齐兵乘胜大破魏军,并且斩杀魏军主将太子申。

3、徐州称王

对待落水狗,聪明的做法就是要继续痛打,不能给他翻身的机会。

公孙鞅是聪明人,所以,他对秦孝公说了很长的一番话,大体意思就是:魏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将来不是秦并魏,就是魏吞秦。原因很简单,魏国有山河之利,进可取河西而伐秦,退可守东山而自保。现在咱们变法已经基本成功,国势渐强,而魏国屡败于齐,我们必须乘此时攻伐魏国,魏国无法抵挡只能向东退却。到时候就变成我们据守黄河、崤山之利了,退可依山河之利自保于秦川,进可向东而征伐于诸侯,这样就奠定了秦国称王称霸的宏图大业。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派公孙鞅伐魏,魏派公子卬为将迎击。

顺带提一句,在这个时候的公子,指的是公室子弟,不像后世是个男人就能称公子。所以公子卬名字叫魏卬,我查了些资料,这哥们可能是魏罃的弟弟。

这个公子卬应该还是有些本事的,所以公孙鞅正面决战拿他没办法,就决定使招阴的。

公孙鞅写了封信给公子卬,意思是当年我在魏国的时候,咱哥俩关系不错,这次既然碰上了就别打了,你过来我请你喝两杯,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算了。

公子卬也觉得这办法不错,就孤身赴宴。没想到这公孙鞅不厚道,埋伏了士兵,摔杯为号,就把公子卬给抓了。

主将都没了,那还打个什么劲啊?于是,魏军大败。

此战之后,公孙鞅被封于商地,所以他还有个名字叫商鞅。

魏罃这下是真怕了,只好把河西之地献给秦国求和。据说他还长叹一声:后悔不听当年公叔痤之言啊。

只不过不知道他后悔的是没有用公孙鞅,还是没有杀了公孙鞅。个人估计应该是后者居多。

魏国之所以到这种地步,说是不怪这魏罃吧,似乎也没错。当时的秦孝公、齐威王,以及楚国的楚宣王和楚威王都是极有作为的君主,他混迹于其间也不容易。

但完全不怪他吧,也不对,因为他的格调确实低了点。

当年,也就是公元355年,他还没这么惨的时候,曾经和齐威王(当时还是齐侯)一起去打猎。

这两个人整天也不见,好不容易见一次就闲聊呗。魏罃就问了:齐国有宝么?

齐威王摇摇头:木有啊。

魏罃摇头不信:得了吧,这么大个齐国怎么可能没有,我又不要你的。告诉你,别看魏国小,我有十颗很大的珍珠,放在车子的前后,可以照亮十二辆大车。

齐威王乜他一眼: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我有大臣檀子,使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又有大臣盼子,使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到黄河边来打鱼。我有官吏黔夫,令其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有大臣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

瞧瞧,这格局。能把牛逼吹到这种地步,魏罃也只能默默的点赞了。

当时两个人都没想到,数年后再相会,情形却完全不同了。

到公元前334年,魏国仍然可以说是“以天下为敌”,但后半句只能变成“天下谁都敌不过”了,在秦、齐、赵、楚等国的夹击中不断惨败,只好采取“合齐楚以按兵”的建议,带了一群小国,到徐州朝见齐侯。

就是在这次朝见中,魏国和各小国魏罃带着一群小弟一起尊齐侯田因齐为王,便是齐王,谥号“威”,故称齐威王。

俗话说花花轿子大家抬,这马屁拍的连齐威王也有点不好意思,反正这王爵也不要钱,得了,当年兄弟你不是也打算称王么,干脆一起称王算了。于是,魏罃也升格成了魏王,谥号“惠”,是为魏惠王。

但是,卑躬屈节换不来真正的实力。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330年秦军围困曲沃(山西临汾市),魏国只好献出少梁和河西之地求和。

但就在八年前,秦孝公去世,刚刚即位的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尽灭其族。

晋国(代指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魏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