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竟也知道“隆”是盘古》

 岁差两万武 2019-02-26
作者:丁丁哥 2018/02/25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大师之一,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引用《荀子.致士》:“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这一小段话就一连串好几个“隆”字,感觉眼前一亮,因为按这样引用,“隆”字很可能就是在代指“盘古”。

我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华夏约近五千年的历史原点是在中原以北,黑龙江流域的可能性最大,而黑龙江在大兴安岭北端,有一条支流叫“盘古河”,还有一个“盘古镇”,以为可能是“盘古”的出生地。

后来发现,“盘古河”附近还有一条黑龙江的支流“呼玛河”,其下级有一条离“盘古河”很近的小支流叫“如舟河”,“如舟河”流程约有10公里,其发源的一头在基座山,山脚下有个村子叫“兴隆村”,其汇入“古龙干河”的另一头有个村子叫“五隆屯”,再加上这里的附近有“五龙山、宝龙屯”等像在做注释,“舟”是“盘”的字根,应该比“盘”更早,所以这两个“隆”应该跟“盘古”有关,而且很可能是盘古的出生地,“盘”很可能是“盘古”长大以后,“舟”的联合体。

继续,之后我又发现,“盘古”的字号是叫“文”,造字时很多字都有反字配对,所以,“文”是与“攵”字同为一个字,而由于“盘古”可能排行老大,所以,也写作“文一”或“攵一”,“隆”字的右上角就是“攵一”,其右下角是“生”,这简直可能就是“盘古的出生地”之意。

“荀子”的这段话还说到“二隆”及“二隆争重”,这也正和了我的另一些推断,因为我发现当时黑龙江流域的“齐齐哈尔”的“天齐宫”还有一个“天齐王”,“齐”的字形就是“文二”,可能是“盘古”的二弟,后来进中原被封为“东岳泰山王”,山东有无数“天齐庙”,这应该是山东“齐鲁”的“齐”的出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当时“盘古”是“天帝”之位,“天齐王”是仅次最高的“齐天”的地位,他后来跟随“黄帝”一方追杀“蚩尤”及余部去了西北。

还是我的研究发现,再后来,“天齐王”往西追杀“蚩尤”及余部,其主支的末端痕迹是甘肃天水甘谷县“磐安镇”附近,在那里建有“天齐宫”;而后来“黄帝”在中原崛起,“盘古”是往南离开中原,其个人的末端痕迹是在浙江金华市的“磐安县”附近,“盘古”最后丢失了最宝贵的“皿”字而空余孤“舟”,两个“磐安”相距数千公里,竟然完全一致,这些还有不够证据的问题吗?

谢谢“荀子”的文章,“荀子”的“儒家”与“盘古”的“”同是被比为“巨儒艮”,其也叫“巨海牛”,身体长10米、重10吨并极温顺(连牙齿都没有),是只生活在黑龙江出海口外的广阔海域的巨型食海草哺乳动物,“儒”的字形中的“而”就是“巨儒艮”的面相象形,汉语的“孺子牛”应该也是该动物,“荀子”是站在“盘古”这一方说事论理的。

认识了“隆”就是“盘古”,第一个可用武之地,就几可指认红山文化的“兴隆洼遗址”是“盘古”从黑龙江流域南下的相关痕迹,这个遗址不仅有“隆”,而且还是“兴隆”,仅赤峰市这附近就有好几个“兴隆洼”(据百度地图搜索抄录:敖汉旗兴隆洼、敖汉旗上兴隆洼、敖汉旗下洼-大青山兴隆洼镇、敖汉旗发来甸子-宝国吐兴隆洼村、松山区兴隆洼村、翁牛特旗兴隆洼村、巴林左旗兴隆洼、元宝山区兴隆洼)。

注:“巨儒艮”至十八世纪才被西方人捕杀灭绝。

(完)

附:网上引用“荀子”的文章:《浅谈隆一则治》

    “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荀子.致士》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权威;父亲是家庭的主宰。有一个主宰,国家则治,有二个主宰,国家就分裂混乱。从古至今,不曾有过国家有二位主宰在那里争权而国家能长久的。
     
       千人聚,不以一人为主,不乱则散。(郭象《庄子注.人间世注》)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人作首领,不是乱就是散。
      
      十羊九牧,其事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旧唐书.刘子立传》十只羊由九人放牧,事情难以做好;一国有三人当权,下面的人听谁的呢?

      以上所述得知,齐家治国之道必须要有核心,有核心则力量集中,内部扯皮之事减少,如果能兼听而后集思广益就更好了!

      有民主而无集中,就会争而无节制,甚至争而分裂,自相杀伐。同样,无兼听与民主,只是集中,则会一意孤行,刚腹自用。惟有将民主与集中统一起来,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同时贯彻起来有力量。

——由《丁丁哥的家》原创:http://blog.sina.com.cn/gzddg


                         丁丁哥·置顶·文章                         


          《先夏100年文集》         
     《我们的中国道路》    
          《拆毁国家的年代》         
     《统一有什么好?》    
          《客观民主真民主》         
     《实践与真理标准》    

                          《创造"1"经济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