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外流?解密国宝颜真卿《祭侄文稿》

 公司总裁 2019-02-26

国宝

国宝解密:

颜真卿《祭侄文稿》

流失的国宝?


一个古代书法藏品展览,吸引不了太多国人的注意力。

一个国宝级的书法藏品展览,会吸引到一小撮有兴趣的国人的注意力的。

一个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书法藏品展览,嗯,会挑起国人一点好奇。

一个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书法藏品放到北京展览,哇,估计会引起欢呼。


但是......

当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书法藏品,放在日本(敲黑板......“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立刻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辩论。

正方观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很正常。

反方观点:1,纸质丝质文物容易损坏,不适合外展;2,卖国求荣,汉奸卖国贼;3,必须归还大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争辩永远不会又结果,但很明显的是,因为争辩,祖国自称关心书法的人口剧增,民族自我认同感更加强烈,我觉得,就冲这一点,该展览已经成功。


吃瓜群众先刷刷存在感。有图有真相嘛。


东京国立博物馆入口


博物馆主馆。


一般特展都会放在平成馆举行。这次《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也一样。也有人对这次展览的名字很不满意的:“超越王羲之?考虑过我们中国人的感情吗?”(这句话真的是从网上录下来的,哈哈哈。)



吃瓜言论:不断的妖魔化下,仇恨重新深入人心。啥都可以,日本No。

颜真卿零距离


对于国宝级文物《文稿》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国人有很多复杂情绪,这一点不难理解,近年对日本的不断妖魔化,很多国人对岛国的认识已经固定在各种神剧里面的丑恶但愚蠢的格式,再有就是新闻联播指责的 军国主义高涨 的论调里。

为了证明不该借展、为了证明东京国立博物馆不认真对待我们的国宝,网上有很多帖子去力证“他们没把国宝当一回事”,“我们亏大了”。


颜真卿的真迹,吃瓜群众当然不愿意错过,哪怕是在敌占区展出。


网上流传的台湾访谈视频,台湾某反对派议员大声说 竟然借给第三线的博物馆!宣传没有提到台湾故宫博物馆的名字等等。

事实:这是该展的宣传海报,海报的C位,蓝字“来自台湾故宫博物馆,奇迹到来的日子”。

至于该议员还说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三线博物馆,嗯,那第二线第一线是谁?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内陆某报说的随便照相这个事情,展馆内不准照相。但为了照顾参观群众的激动情绪和群众们有图有真相地晒朋友圈的热情,展馆展览区开辟了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拍照的区域,就是这幅《泰山颂》拓片周边。《泰山颂》是东京国立博物馆自己馆藏 藏品。


我站在一个自认为没有破坏力的地方举起手机朝上按了一下,还特意关掉闪光灯,马上有工作人员过来鞠躬请我不要拍照。随便拍照一说,不成立。


过了验票口还没入场处,拍张大堂,这里没有工作人员过来鞠躬。

网上某报说的询问工作人员关于安保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怎么回答且不愿意回答,记者表示很愤慨。讲真,你这样简单一问,安保人员马上把保安布置图拿出来给你看,那才是真正有问题好不好。

另外日本没有我们国内到处可见的安检系统,政府机构没有,地铁没有,博物馆也没有。


机场?有。


也有记者为了证明可以随便拍照,去现场成功偷拍,并把照片晒网上(就是这张照片了),但对这种行为,我就呵呵了。

还有说《文稿》只简单地放在玻璃柜子里面展出的,我也就继续呵呵,从上面偷拍的照片可以看到玻璃的厚度,我肯定这个不会是馆长家的金鱼柜反过来蒙着。至于罩子后面和下面会不会有啥乾坤,我真不知道。


的确要喷的话,这个用《文稿》做包装仙饼纪念品,很是让人无语。制作人明显不了解该作品的历史背景,猪队友处处有。看完展览的当天在“非死不可”给展馆发了个投诉的邮件,以表不满。


争论就说到这里,看热闹的可以走了,哈哈哈。

对《祭侄文稿》真正感兴趣的,请往下看。

看完你再去跟别人谈论颜真卿书法,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肯定别人对你刮目相看,哈哈哈。

介绍一下颜部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唐朝名臣、书法家。因当过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颜真卿擅长行书、楷书。他的楷书端庄大气,行书气势遒劲。他的楷书被后世称为“颜体”,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颜真卿家族在对抗叛军的斗争中忠勇无比,牺牲的颜家子侄超过三十人,《祭侄文稿》就是这样悲壮的背景下写的。《祭侄文稿》,不仅仅是书法作品,更蕴含着悲壮的家国情怀。


颜真卿同志像。

颜鲁工官至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部长,属于国家领导人了。


颜真卿的《自书告身》贴,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这种楷书字体,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了。



吃瓜群众如是说:

老干部爱写书法,是有历史可考的嘛。


《文稿》为啥这么牛

《祭侄季明文稿》(又称《祭侄文稿》),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 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第二大行书”之说法起于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为《祭侄文稿》写的跋语,他说:“唐太师鲁公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民间普遍认为指王羲之《兰亭序》乃天下第一行书)。

就算对颜体楷书不咋滴的米芾也认为“颜鲁公行字可教。” 他在评论《祭伯父文稿》时,认为是“天下奇书”。


《祭侄文稿》是这样子的。文稿详细意思就不抄录了,有兴趣的同学问度娘。


《祭侄文稿》全文简单演绎的话,大意下面这个意思:

作为颜季明的十三叔,我开国候颜真卿在此祭奠。

英明神武一表人才的侄儿颜季明,你为国捐躯,死得英勇而冤枉。

你们在常山被围困,而贼臣(王承业)见死不救,导致你们父子先后被杀,真是没有天理啊。

蒙上恩典,我现在带着你的躯体回来,希望你魂归故土,安息吧。


颜部长一边写一边流泪,心的另一边,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直奔王承业。

(怀着敬意写下这段,没用官方语言而已,请不要质疑我的敬畏心)。


书法角度看《文稿》


一如其名,《祭侄文稿》是一篇文稿,也就是文章的草稿。并不是当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写的时候书者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

写的时候书者肯定没有考虑书法技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颜部长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书者的情绪,也随着笔意而散发。

其实这些笔外的情绪,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祭侄文稿》最让人醉心的地方。


宋人陈铎曾详细地分析《祭侄稿》书写过程,认为:“文稿前十二行‘甚遒婉’从‘自尔’后六行,‘殊郁怒,真屋漏痕迹(笔法用语)矣!’自‘移牧’至‘尚飨’末五行,沉痛切骨,与禊叙《兰亭》哀乐虽异,其致一也”!真可谓入‘木三分,非深谙笔法,墨道者不能言此也!


《文稿》起笔很平静,但越往后,情绪越悲愤。


最后几行,沉痛切骨的悲愤,跃然纸上!


还是有很多人会说,这字真不咋地,毕竟只是草稿。

嗯,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抛开各种其它因素,如果简单地把《文稿》里面的字体单独放大,你看到的,会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简单列几个看看:

这是个繁体的 兰 字。


惟、生、闻、阶。


每、慰、人、(晋戈)

善、德、季、灵。


没想过可以这样看吧?有没有惊为天人的感觉?


藏品角度看《文稿》

《文稿》卷轴全貌的尺寸比例如图,图片上传被压缩得有点失真,小小遗憾。


我们之所以要去博物馆看真迹,而不是简单地坐电脑前翻百度照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到了现场,有更深更直接的体验感。很多平时被忽略的细节,到了现场,一览无遗。

比如《文稿》,只是简单翻查百度的话,往往只是着眼《文稿》那六七十厘米的篇幅,而忽略了这卷长达两米多(?)的卷轴的其它部分。

其实卷轴的其它部分,同样精彩,同样充满故事。


卷轴的起首,是收藏界的熊孩子,有“收藏界泥石流”之称的清代皇帝乾隆同学提的跋,洋洋洒洒一大篇,幅度甚至超过《文稿》本身,呵呵呵。

好在这次乾隆同学自个儿加页,然后在加页上题跋、盖印章,忙个不亦乐乎,自嗨不已,不过,也间接挽救了后面的一系列内容。


熊孩子真迹之后,就是颜真卿同志的巨作《祭侄文稿》。左边密密麻麻的印章,肯定有不少是乾隆同学的。


随之是元朝著名收藏界张晏提的跋,那段有名的评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就出于此。

左上角小字,是熊孩子“泥石流”乾隆同学见缝插针题的到此一游。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的跋随之。这段简单精炼,类似今天发了个朋友圈。


明朝大家董其昌也看过,恭恭敬敬地留下读后感。


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词人、文学家王顼龄。号松乔老人题的跋。


和所以的古代藏品一样,很多《文稿》的曾经收藏者,都会在藏品上盖上自己的收藏章。“泥石流”乾隆同学,也盖了不少,不过这次他主要是自己加页玩,也没把空白处都盖满。


上面一些印章的简单介绍。其它的还有比如赵孟頫、宣统、吴希元、杨明时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这件文物的厚重感的最好沉淀。



吃瓜科普:天下三大行书:1《兰亭序》,2《祭侄文稿》,3《寒食帖》苏轼。


海 蓝 (陈学君):


职业旅行家、自由作家及摄影师、书画创作人。

游历世界六十多个国并继续行走,在各大网络平台拥有个人专栏,长期出任电视节目策划及担任嘉宾主持。其旅行和创作都崇尚有深度、有阔度、有温度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