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在山里都觉得人容易口渴。 老师父说,在山里都热得烦渴了,在山下肯定火得难耐,你们跟我去挖三根。 草草、木木带上工具、药篓子,叫上小沙弥们,就到田边挖野葛根,水边挖芦根,草地上挖白茅根。 小沙弥们最喜欢到户外采药了,他们在比拼谁挖的药根最大,最完整。 在采药之中,趣味连连,笑声阵阵。 草草就不解,一般人要生病了,医生确定是何病,再锁定用何药,再上山去采摘。 而老师父经常逆反这个常规,往往先去采好药,放在那里,说来也奇怪,病人就会得这种病,要吃这种药就会好。 这点本事常常让草草弄不清搞不懂,好像你未卜先知,早知道有只兔子会撞在这木桩上,很快就捡到这兔子。 果然一批又一批的小儿高烧,大人烦渴,上山来求医问药,草草早已把包好的三根茶,野葛根20克,芦根20克,白茅根20克,分发给他们,绝大多数烦渴燥热发烧的,喝一两次烧就退了。 草草忍不住问师父,用三根治烦渴,我都学会了,可怎么知道最近的烦渴热病会这么多呢? 老师父说,凡禅客有二智,此木木名之由来也。 一曰妙观察智,二曰妙体验智。 你见一叶而知人间秋凉,看到心急气败就知道要给他解郁降火,用桑叶、金银花。 饮半盏便知江湖滋味,亲身体验节气变化,知道火热来临,就能开出清凉甘露三根茶。 老师父没什么,只不过比你们多活了几十个春秋经验而已。 以后会有一部《见微知著》的书,就是观察体验到细微动作,就知道有大的变化。 木木在本子上记道: 葛根、芦根、白茅根,三根清凉,解烦躁,热病口干与高烧,好像甘露将火浇。 |
|
来自: 红拂了 > 《草草木木学医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