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温暖的

 江山携手 2019-02-26

听万平老师讲座心得

——教育是温暖的

李瑾

5月11日和5月12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扬州“有效落实德育目标,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学习。这次会议分两天,一天一位老师主讲。

第一天主讲的老师是徐州一中特级教师李凤遐老师,她担任了近30年的高中班主任,并且在这30年里工作、生活两不误。她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是相当幸福的,身体也是棒棒的,用她的话说“根本不知道感冒是什么感觉”。她之所以能把如此繁杂的高三班主任工作做得如此成功,之所以能够拉回那么多在悬崖边缘徘徊的叛逆期的孩子,其实是归结于她推崇的“爱”,她是用爱感化了每个学生,理解了每位学生,才让她的工作变得游刃有余,轻松无比。

第二天主讲的老师是北京市德育特级教师万平老师。她是北京史家小学的一名班主任,其实她以前是一位音乐教师,只是她读的书多,特别是苏联文学,所以在作文教学方面创出了一番天地。她独创了“日记教学”的模式,也因此她们班的孩子都会而且有兴趣写生活中的点滴,再配上自己画的可爱插图,这样作文就变成了孩子们乐意去完成的作业了。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她们班的每个孩子都会背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因为她认为这是“德”之本。

这两位老师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李老师说话慷慨激昂、活力四射,用李老师的话说“虽然她是60岁的人,但永远18岁”,她在一天的讲课时间里,基本上都是站着的,很有激情;万老师说话呢则犹如一阵春风拂面吹来,是那样的温暖、细腻、温婉、动听,感觉是一位古典淑女在为我们讲课,让我们感到了温暖。我想这可能是一个高中班主任,一个小学班主任,面对的群体完全不同造成的。这里我要说的是,她们虽然风格不同,但她们有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会用爱感化学生,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做学生要做的事,这也是最值得我学习、探索、实践的地方。

下面因为万老师是教小学的,所以我主要谈谈万老师的讲座。在聆听报告中,万老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深地打动了我,有好几次,听着听着,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特别是她讲到她的一位家境贫寒的学生,写他父亲在寒风中送他过桥的作文片段时,让我想到了那样的画面。我觉得,在万老师的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魅力,这种魅力使我们在整个讲座都那么认真地、安静地聆听。“泪水是用来洗涤心灵的”,相信大家如果听了万老师的讲座,一定也会产生来自心灵的触动和明亮,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对师德的素养、对教育的等待,一定会有新的启迪和感悟,一定会有新的生长和提升。

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老师?万老师用自己一个个鲜活精彩的教育故事,给了我们答案。好的教育,好的老师,至少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孩子因而进步,因而转变,因而获得成长的开端与力量。

讲座中有三句话令我感受深刻:

一、幸福着孩子的成长

从万老师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线教师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学生涯。听到了一个心中充满着爱的老师最朴实的心声:用自己的爱,让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从而让自己幸福着孩子们的成长。

从讲座中感受到万平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张力,但给人的感觉是,虽然张力但不张扬,她低调,平实,内敛,斯人斯年如一日。她的教育故事和她的为人一样,慈悲如土地,在她的教育世界里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没有什么不能蕴育的,没有什么不能承载的,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万老师教过了37个特殊的个案学生,这些学生在万老师爱的润泽中,在万老师的坚守和等待中,可以成为“绽放的花蕾”结出童年最美的果实,又可以“像小树一样慢慢地成长”。为孩子开端了美好的未来,万老师在用自己的言行温暖着孩子们心灵的同时,也从孩子的成长中收获着幸福。

二、教育是温暖的

“温暖”,更多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到春日的阳光,想到真、善与美,想到孩子们一张张健康的笑脸——是的,那是我们的心灵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应该保有的温度啊!

教育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教育的温度”。教育,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冷冰冰的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教育的温度是用师爱和师德来传递、升温的。正如万老师所言:以爱,才能育爱;以能,才能养能;以心,才能传心;以德,才能培德。

我们的心灵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从许多词语中能够感受到……让一让,搀一下,扶一把,帮个忙,搭把手,夸一夸,鞠一躬,笑一笑……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说到这些字词的时候,我的心里永远有一种敬意,因为它们都要靠心灵的温度才能够完成——在普通教师的教书生涯中,教育从来就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而是细细如春雨,潜潜润无声……

三、教育需要沉静地行走

教育需要远离喧嚣和浮躁,能够沉静地行走于教育路上;教育需要辛勤的耕耘和劳作,“这个一亩三分田的耕作不用锄头,不用犁头,而是眼睛对着眼睛,心灵对着心灵!”

教育需要坚守和坚韧,“教育从来就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而是细细如春雨,潜潜润无声,静静守候花开的声音,花朵的绽放…”

教育需要等待和宽容,“教育和人类世界中所有最美好的事物一样,她的本质是爱。我们,是用爱心来创造奇迹的人们!”

教育需要摒弃和不舍“摒弃粗暴、粗鲁、冷语言、冷手指、冷暴力、体罚”“不舍激情、张力、奉献、爱心、耐心…..工作要用激情,找到工作的感觉,恋爱般的做教育,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孩子的校园生活有家的温暖。激情、张力、奉献、爱心、耐心”。

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它是种树,它是一种对儿童持续不断的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它是一种为了终极放飞而无比宽厚温暖的对童心的拥抱…

最后,我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