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51-55

 馨雅慧缘 2019-02-26

    51、调胃承气汤证
​   
久利案
​   
刘渡舟医案:安x x,男,38岁。患慢性痢疾一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兼挟粘液,有下坠感,伴腹胀肠鸣。舌质红,苔黄,脉弦。先按厥阴下利治疗,用白头翁汤加白芍,麦冬,二剂后大便粘液明显减少,但仍腹胀肠鸣而下坠,此属热结阳明胃肠气机不利,通因通用,宜从调胃承气汤法。
​   
大黄9克,风化硝9克,炙甘草9克,白芍15克,川楝liàn9克,青皮9克。
​    服药一剂后,大便泻出黄黑色粪垢甚多,顿觉腹中宽适。宗前法用调胃承气汤原方又一剂,诸症皆消。
​   
【解说】承气者,用以承顺胃肠六腑之气机,胃肠六腑之气不顺,责在内有邪气凝滞。大、小、调胃三承气汤都能攻逐胃肠六腑凝滞之邪,所以皆能承顺气机下行。病有大便硬结,腹满腹痛者,是由于腑气不利;有大便下利,腹满腹痛者,亦由于腑气不利。所以三承气汤,不但能治大便硬结,又都能治疗大便下利。用三承气汤治疗胃肠实热内结的大便硬结易明,但用此三方治疗大便下利却不易明。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药味各异,剂量不同,煎服方法亦各有特点,所以治疗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如下利后重,腹胀疼痛俱盛者,证情急迫较重,用大承气汤;下利后重,以腹胀为主者,用小承气汤;下利后重,虽有腹胀而证情轻缓者,用调胃承气汤。由此可见,承气汤的主要作用在于逐邪通腑,凡下利后重,以腑气不利为主,有明显腹部胀满表现者,切其脉沉滑有力、舌苔黄厚不退都可以用承气汤下。

    52、小承气汤证
​   
(1)腑实腹痛案
​   
刘渡舟医案:陈x x,男,12岁。过端午节时多吃了几个粽子,第二天胃痛腹胀,啼哭不止。其父前往药铺购买“一粒丹”与服之,不但无效,腹痛反而加剧。询知大便已3日未解,解衣观腹,腹胀如合瓦,以手按其腹则叫哭不已。脉沉滑有力,舌苔黄白杂腻。此因过饱伤中,食填太仓,胃肠阻滞,气机不利所致。
​    大黄9克,枳实9克,厚朴9克,藿香梗6克,生姜6克,一剂。
​   
服药后约一个时辰,腹中气动有声,旋即大便作泄,泻下酸臭物甚多,连下2次,腹痛止而思睡。转用保和丸加减善后。

    (2)大实类虚案
​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21岁。患者头晕体疲,不欲饮食,勉强进食则腹中胀痛不已。自以为体虚而前来求开补药方。询问先前所服药物,皆人参健脾,十全大补等丸药,不但不见疗效,而反更显体弱无力。视其舌苔黄腻,切其脉滑而有力,不属虚证,因而再问其二便情况,果然大便干硬而小便黄赤。此乃大实而有虚候,胃肠内有结滞,胃气不降,燥热上熏。干扰清阳则头晕;腑气壅滞不通故腹胀疼痛;气蕴于里而不达于外则体疲乏力。土气太过,则成敦阜,必以泻药平之。
​   
大黄9克,枳实9克,厚朴9克。
​    服药一剂后,大便泻下3次,头晕顿时减轻,周身轻爽如释重负,腹胀愈其七八。后用平胃散调和胃气而愈。
​   
【解说】小承气汤是为治疗大便已经成硬,但尚未至操屎的程度。所谓大便已经成硬,指的是大便干硬,但犹能形成条状。临床所见,腹部胀满,大便干硬,辨为小承气汤证比较容易。但腑气不通,邪实于内,反见虚赢之象者,却不容易辨认。曹颖甫用大承气汤治头痛,认为是“阳明燥气上冲及脑”;本案用小承气汤治头晕,辨为“燥热上熏,干扰清阳之位”。二者方证虽然不同,但其辨证思路及治法的选择则基本一致。这类情况临床不属少见,应该引起注意。
​   
此外,凡服承气类方剂,临床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辨证明确时,当下则下,若明知腑实当下,而又恐攻下伤正,则延误病情;二是服药后,得大便利则止后服,不可过服求快反而伤正。 

    53、大承气汤证
​   
热利案
​   
刘渡舟医案:李x x,男,35岁。病下利腹痛,肛门灼热如火烙,大便后重难通。曾自服“十滴水”,腹痛当时得以减缓,下利3日未作。至第四天,腹痛又发,较前更严重,里急后重,下利皆为红白粘液,有排泻不尽之感。以手按其腹,疼痛叫绝。脉沉有力,舌苔黄厚。其证始于胃肠积热,乃葛根芩连汤证,反服“十滴水”热性之品,使邪热凝结不开,以致气血腐化为红白之利。治当通因通用,荡涤胃肠积滞以推陈致新。
​   
大黄10克,元明粉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滑石10克,青黛3克,甘草3克。 
​    服药一剂后,大便泻下粘秽数次,诸症随即而愈。
​   
【解说】仲景立大承气汤是为治疗阳明病腑气不通,燥屎内结而设。所谓“燥屎”指的是大便干燥,坚硬成球如羊屎,这反映了燥热邪气伤津,糟粕凝结,嵌顿于肠内而不得排出体外。所以,一般来说,必须具备腹部痞满疼痛,大便燥坚与潮热的证候特点。大承气汤具有泻热软坚,荡涤胃肠,攻逐六腑的作用,其力甚大,不但燥屎内结必用之,凡秽浊邪气凝结不开,腑气不利时也可用之。如本案治疗热利,抓住“以手按其腹,疼痛叫绝”这一特点,参合舌脉,非荡涤胃肠积滞不能取功,故用大承气汤一剂而效。前人吴又可对此独具见识,他说:“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必侯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搏,变证迭dié起,是犹养虎遗患,医之咎也。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或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huì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后行哉”?

    54、麻子仁丸证
​   
脾约证案
​   
刘渡舟医案:刘x x, 男,28岁。患大便燥结,五六日排解一次,每次大便时,往往因努责用力而汗出湿衣,但腹中无所苦。口唇发干,用舌津舔之则起厚皮如痂,撕之则唇破血出。脉沉滑,舌苔黄。此是胃强脾弱的脾约证。疏以麻子仁丸一料,服尽而愈。
​   
【解说】麻子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和蜜为丸而成,治疗“脾约证”。脾约有二个含义:一,约者,穷乏也。津液素亏,脾无津液输布而穷约;二,约者,约束也。脾之弱阴被胃之强阳所约束,津液不能还于胃中。为什么会形成脾约?在正常情况下,阳明与太阴相表里,脏腑之气相通,脾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使燥湿相济,以维持脏腑间的阴阳平衡。如果阳明胃气过强而太阴脾阴太弱,则胃之强阳反凌脾之弱阴,使脾阴受约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胃肠失于濡润而干燥,大便因此而难下。所以,脾约证仍属阳明腑实证之一,但是这种大便难有以下特点;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大便秘结,其粪块异常干硬,虽然数日不大便,但无腹满腹痛,潮热,谵语等证,所以不属于承气汤的治疗范围,而应该用麻子仁丸润下通便。

    55、厚朴七物汤证
​   
挟滞伤寒案
​   
刘渡舟医案:某男孩,8岁。外感风寒,发热头痛,无汗,又内挟食滞,腹中胀痛,大便不通。脉浮紧,舌苔黄白杂腻。
​    大黄6克,厚朴9克,枳实6克,桂枝3克,麻黄3克,杏仁3克,甘草3克。
​    服药一剂,大便通达,汗出热退而解。
​   
【解说】厚朴七物汤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治疗腹满便秘而又有发热脉浮等证。本方由厚朴三物汤合桂枝去芍药汤而成,具有表里双解的作用,但此方重用厚朴,轻用桂枝,所以治疗偏重于里,为七里三表之法。
​   
本案由于发热无汗证属表实,所以取厚朴七物汤之法而易姜、枣为麻黄、杏仁,加强了达表散寒的作用,治疗表里各半之证,所以一剂药后则使表里气机畅达,汗出便通而安。亦可谓师古而不拘泥于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