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版档案: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实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2-26

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实:老山之战综述

老山之战综述

历时五年的老山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而最值得回忆的当然是首战老山的部队。这是笔者依据目前已经公开的战例和有关史料,参照当年使用的战区作战地图,草绘的一张老山战区主要地段和主要阵地示意图.大家可先看看地图,再结合看看战史资料,相信必有裨益。

虽然在老山也呆过那么长一段时间,初看战例和老兵的回忆文章,有时还真是云里雾里,搞不清说的是哪个方向。再则有些文章,说是回忆吧,又像是小说;说是小说吧,说的时间、地点人物又是有鼻子有眼的,真真假假,还得揣摸半天。正好从战友老乡那里得到一张他还保存的,当年的作战地图,皱巴巴的,还能依稀辩别出方向。看图说话,也许人们对整个战区的作战背景、地形、及战斗的组织指挥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形象、直观、全面的概念。

在战时,作为一次大的进攻战斗,每个干部战士、每一级指挥人员、每一个兵种,所担负的作战任务都不一样,所见所闻也不一样。但作为一场战斗整体的一部分,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互相对照一下,可以相互了解。当然,笔者在采用文史资料时,有自已的见解,也有自已的立场、观点和取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

常言道,外行看热烈,内行看门道,看老兵的战争回忆录,正史野史都要看。看多了,再回想一下,就可能对每次战斗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正确与错误、是与非,功与过、真与假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判断。

老山作战,实际上是七九年自卫反击作战的继续。本来是收复属于我方的骑线地区,结果为了那片士地,敌我双方打了近五年。双方都先后投入了近二十作万作战部队,轮流作战,在那个地区反复争夺、撕杀,其悲壮、惨烈的程度,在建国以来历次边界战争中也是少见的。这场战争,抛开当时的政治、军事原因不谈,仅从战场上敌我双方军队斗志、斗勇、斗谋上看,确实检验出双方军事指挥艺术,军队的战斗力、后勤保障力、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军人的素质,军人的情操、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的真实水平,下面是笔者依据当年参战部队的相关战例和总结,选择自已认为可信的史料作为范本,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收复老山之战进行综述。不一定全面,敬请内行们补充纠正,特别是当年参战部队师、团作战训练部门的人补充纠正,力争史实真实可信。

战前背景

在同志加兄弟的中越友好时期,中国一直是越南的大后方,那时边界领士虽存在很多争议,但并不影响两国边境的安全。在两国友好时期,边民互市通婚,不分你我,彼此亲如一家。作为抗美援越的大后方,当时的中越边界,大都数地段也都是有边无防,这也为后来两国交恶时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随着越南南北的统一,黎笋当局由亲苏、疑华、到仇华、反华、排华,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边境局势日益恶化,领土纠纷、边界纠纷逐渐升级为武装冲突。随着越南当局大量驱逐华侨,大批难民涌入,进而悍然出兵柬埔寨,并与北边的苏联遥相呼应,企图称霸东南亚,对我西南边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惩罚越军的嚣张气焰,确保我国西南边境安全,打破可能形成的南、北受敌的不利局面,中国政府不得不决定对黎笋当局进行惩罚,以维护国家尊严和周边安全。这就发生了七九年那场自卫还击作战。而那场战争的导火索又与越出兵柬埔寨、大量驱逐华侨并在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到一个月之内,我军一举摧毁了越南当局在云南、广西当面数千公里边境地区,针对我方苦心经营了数年的军事设施,消灭了其边境一线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曾目空一切,自称第三军事强国,企图称霸印支联帮的美梦,同时也震慑了北方。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我军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部队迅速撤回境内。在我云南方向大军班师回营后,越军又乘机占领了老山和者阴山等边境一些骑线地区。并越境构筑工事,埋设地雷,把老山、者阴山变成蚕食中国领土和进行军事挑衅的前沿碉堡。据统计,5年中,越军依托那些制高点,不断地向中国境内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发射各种枪弹4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35人。迫使很多边民离开家园,穴居岩洞。致使该地区31793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数十万库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不能上学读书。

基于边境军事安全的战略考虑,我军在撤军回国后,由边防守备部队分别对边境一线的战略要地加强了防守力量,控制了大部争议地区,对一些骑线地段也进行了地雷封锁,以防越军特工渗透、骚扰和刺探情报。

1980年11月7日,在老山方向,鉴于越军抢先占领老山等一些边境骑线地区,对我境内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云南省军区作战部门,根据省军区首长关于“骑线点,我军不占领越军就要占领,攻击时必然要会付出更大的牺牲,应先予以占领或封锁”的指示,给边防十五团(现二团)下达紧急命令:要求该团务于当年11月8日20时前完成对1175.4高地的地雷封锁。

1175.4高地是八里河东山方向的最高点,位于麻栗坡县船头地区,与老山相邻相对,高地前沿是一条深遂的河谷,麻船公路从河谷中穿过,北过麻栗坡县城,南达越南清水县(抗美援越时期,我大批援越物资就是从这条公路源源不断运往越南)。1175.4高地如同立在这条河谷左侧的一把利刀,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要是越军占领了它,将与老山之敌遥相呼应,把河谷置于他们的绝对控制之下,将对对我纵深30—40公里范围内造成极大威胁。相反,我军要是占领了这些高地,就可以死死扼守这条河谷,并观察到越方纵深几十里内的情况。同时,大大减轻老山之敌对我境内造成的威胁。

11月8日,该团司令部电令5连,迅速组织人员,务于11月9日10时前占领1175.4高地,完成布防任务及做好长期坚守准备。2营营长杨恒接到命令后,亲自到5连组织了一支精干小分队,由副营长张阿林、5连付连长李世荣、排长夏大光率领,开上了1175.4高地。

在上山的头几天,他们没吃过一顿热饭,全是干粮充饥。每人每天只能喝上半口缸水,洗脸全靠用毛巾轻轻地在片片树叶和草尖上“精心”收集露水。他们顽强地战胜困难,在阵地上开挖堑壕、埋设地雷。

11月18日,越军发现我方行动后,派一股武装人员,向张阿林、高永年等5人的埋雷组展开突然袭击。战士高永年端起埋雷组唯一的一支冲锋枪,不顾个人安危边射击边向敌人扑去营救战友。在撤退途中,其腿部中弹,倒在雷场,触雷牺牲。

19日清晨,数倍于我的敌人包围了1175.4高地,并步步逼近阵地,在抗敌进攻时,排长夏大光中弹牺牲,在紧急关头,营长杨恒带领支援分队奔赴了阵地,击退了越军的进攻。为了加强1175.4高地的防御能力,改善高地上指战员们的生活条件,团党委和上级机关对高地给予了许多及时有效的支援。政委李大兴、副政委李初,茶树美等领导进行慰问。为战士们捎去家信、图书和报纸,为战士们治病,兄弟连队也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派出人员为高地抢修道路,搭盖住房,通信兵们还将电话线拉上了山顶,使高地上的生活条件有了初步改善,并牢牢地控制了该高地。此举也为我军后来收复老山创造了有条件。

在未收复老山之前,在云南边境一线,中越双方在其它边境骑线和有领士争议地区的边境战斗从未间断过。此断时间的边境保卫战主要由边防守备部队进行。在我边防部队基本控制了边境其它地区后,昆明军区最后决定,动用14军和11军各一个师的野战部队和军区有关部队的炮兵部队,并加强文山军分区的边防团,同时收复老山和者阴山(限于文章结构,本文暂不对者阴山作专门介绍)。

老山主要作战区域概况

老山战区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

东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大致在1436高地(12号界碑)由西向东北方向沿国境线至81号高地。山势北斗南缓,大小共27个山头。老山海拔1442、2,米,位于盘龙江岸(越大青山以北,我扣林山以东),紧锁船头通往越南一个省河江的咽喉;662、6高地、那拉位于老山东侧,是老山左侧“臂膀”和重要制高点。整个地区成东西走向,由东向西逐渐增长,向东经662、6高地、那拉至盘龙江;向东南经1072高地至756高地至1426高地,山高坡陡,一般为70度,植树被茂密。骑线中方是橡胶林和灌木、青竹、荆藤交织的原始林区;越方多为蒿草,间有竹林、灌木和耕地。道路稀少。

境内主要道路有麻(栗坡)船(头)、麻猛(洞)公路,碎石路面,通行良好;天保农场至南榔、船头至曼棍、夭六至芭蕉坪、天保农场至偏马均有简易公路,晴通雨阻;乡间小路仅供人马单行。

境外道路有从船头经清水至河江公路,碎石路面;黄罗至南戛、634高地、老山;1058高地至老山;绥都方至老山均有小路连接。

战区最大的河流是盘龙江,西岸陡峭,水流湍急,不能徒步,泅渡困难。船头公路桥是唯一通车的桥梁,载重20吨;那马西侧钢索便桥,由工兵搭设制式桥面,可行车辆。

整个战区属热带山岳丛林地,雾大潮湿,常年阴雨,能见度低,利于部队隐蔽集结和突然发起攻势,但机动困难。

在东区和西区的中间地带是中区,大至在81号高地由西向东沿国境线至拉那口子这个范围。区内有一条长达4公里的山梁,叫松毛岭。以松毛岭为界,以南为越南,以北为中国。以松毛岭为基本点,其东面是一个呈南北走向的峡谷,峡内有一条河,叫泸江河,河水由北向南,从我国流入越南。河边有一条公路,就是当年我国支援越南的四号公路。峡谷的东面是笔直峭立的八里河东山。由松毛岭向南,七公里以内,是片丘陵地带,有大小56个山头,海拔最高的为634米,最低的为200米。由松毛岭再向南七公里以外,是越南的大青山。山热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平均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在大青山和八里河东山交汇处的峡口,有一个越南村寨,叫清水口,是当年我国支援越南的交通要道和越军进入老山地区的咽喉要首,军事意义非常重要。由松毛岭向西,顺山梁走5公里就是老山主峰。

西区: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大致在那拉口子沿国境线至1059高地这个范围。那里是峰峦叠嶂,山势南北走向,平均海拔1600米,国境线为由老山以东向西北穿过,由中越双方军队分别控制着各自的疆域。东山位于八里河村以东中越国界中方一侧,景点分两片,呈南北向展开,长约1.5公里,六峰相连,高差百米,峰峰林翠。南片就是后来被称为著名的"八十年代上甘岭",分两个峰头,主峰海拔1175.4米。分布着战壕、雕堡、猫耳洞、营房等军事设施,山体南部坡高岩陡,往下俯视天保口岸、越南清水河、河江一览无遗,是几个主战场中最理想的观察之地。

老山地区越军布防情况:

驻守在老山地区的是越军三一三师一二二团。该团成两个梯队部署:第一梯队由一、二营和三营1部组成,其中三营九、十二、二十侦察连各一部在12号界碑、3号高地和绥都方地域;二营在17号、18号高地、968高地地域;一营在100号高地、那拉东侧、清水地域防守;营部在241高地。第二梯队由三营主力组成,在南劳、朗屏地域,营部在那顿,团指挥所在谷怩(哥奈)。该师四五七炮团第十营在朗屏地区,十一营在板兴,十二营在朗首;一六八炮旅四营在满美地区,直接支援一二二团战斗。越军侵占老山地区5年的时间,构筑了以短洞、钢筋混土工事为骨干和土木质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组成了以迫击炮、机枪火力为骨干,远近、曲直、明暗、正侧、斜射与倒打相结合的火力配系,构成了以地雷为主,辅以铁丝网、竹签、陷井、筑城障碍和地雷场相结合的障碍区,形成了既能独力作战,又能相互支援,能打、能藏、能生活的支撑点式的环形坚固防御阵地。

根据敌情和地形,我方决心:由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编成两个梯队,采取秘密穿插、边打边插、先围后歼、翼侧突破、向心攻击、边打边剿的战术手段,要求在总攻发起后,速决、全歼老山、662.6地区的越军,尔后转入防御。

师决心以两个步兵团另1个步兵营为第一梯队,1个步兵团为第二梯队,以1个步兵团担任前送后运,对老山、662.6高地同时攻击。东区(老山)方向:分别由81号、1072高地向老山方向实施主攻,向上5号、48号高地方向实施助攻;中区(662、6)方向:分别从101高地向114号、116号高地实施主攻,向128号、119号高地方向实施助攻。担任主攻任务的两个团攻占老山、1072高地662.6高地后,尔后分割、围歼残敌,改造工事,组织防御。

步兵第一一八团为师第一梯队右翼团,全歼老山之越军后组织防御;步兵第一一九团第一梯队左翼团,全歼662.6高地越军后组织防御;步兵第一二二团为师第二梯队,隐蔽配置在铜塔、曼文、戈主地区。攻击发起后,在第一梯队后跟进,随时准备增强第一梯队的突击力量。步兵一二0团配置一一八团高机枪连,担负前送后运任务。

边防第十五团第五、八、十四、十五连坚守所在防区阵地,制止越军袭扰,保障攻击部位翼侧安全。机动营和炮兵营进至猛洞地区,加强扣林地区防御,与越军十四团炮兵作斗争,并以一部兵力牵制1426高地越军。

师炮群由军区炮兵第五团和边防十五团152加农炮连编成,在交止城、夭六、老寨地区占领发射阵地。师炮团130火箭炮营由师掌握,以连为单位分别在坡脚至磨刀石、那央地区选择发射阵地,掩护、支援步兵作战。拦阻增援之越军,压制其纵深炮兵、指挥所和集团目标。师高炮群由军高炮团圆37高炮营和师高炮营编成,分别在坝子、干田地区占领发射阵地,掩护师指挥所和炮群空中安全。

诸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由师炮团85加农炮营1个连编成,配置在干田东南地区,随时准备摧毁突入的装甲目标;运动保障队,由军舟桥连编成,除在那马西南侧盘龙江面架设一座钢架桥,猫猫跳附近盘龙江面架设一处浮桥渡场、两处门桥场外,随时准备修复被越军破坏的道路、桥梁,保障交通顺畅;工兵预备队,由军工兵连编成,配置在干田东南岔路口南侧凹地,构筑师指挥所,保障曼棍至船头南榔,船头至猫猫跳的道路畅通,转入防御时担任快速设障;防消预备队,由师防化连编成。在南榔东北侧无名高地开设防消观察哨,在南榔西侧开设洗消站,负责化学侦察、观察、洗消。

师指挥所,后方指挥所在曼棍开设,观察所分别在大山、1175.4高地、南榔东北侧无名高地、1574.7高地开设。

此次两山作战计划,代号为《14、17工程》。从4月2日至27日为“14工程”前期阶段,是“17工程”即拨除“两山”之敌的战斗前奏。在“14工程”期间,昆明军区组织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陆军第14军、11军的各种火炮257门,以船头为中心,对田蓬、马林、杨万、都龙、金平当面之敌工事、炮兵阵地、指挥所、驻兵点仓库等414个目标,实施了全线大规模炮击,总计毙、伤敌900余人,摧毁敌火炮30余门、军车20辆。此举意在迷惑敌人,造成全线出击的假象。同时迫使敌人分兵把守,以便我集中兵力,保证“14、17”工程作战计划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总攻发起后老山左、右两翼的安全。4月22日8时30分,军前指令配属其直接指挥的边防15团7连于26日秘密占领1019高地,确保老山左翼安全。

25日19时,7连124名干战乘车离开驻地夭六,于20时到达芭蕉坪,20时30分,7连官兵在夜暮掩护下向1019高地秘密开进,于26日9时55分顺利占领1019高地。(注:7连在1019高地潜伏7天7夜,战斗打响后又坚守阵地10天10夜,顶住了敌2500余发炮弹的轰击,粉碎了2次偷袭,11次进攻,毙敌66名,伤80余名,击毁敌轻重机枪各1挺,缴获轻机枪2挺,冲锋枪4支和部分弹药物品。战后,昆明军区给7连记集体一等功1次,中央军委授予该连“边防钢七连”荣誉称号)。

在老山的右翼,边防15团12连奉命在总攻发起前,首先攻占12号界碑附近的7、8、11、15号高地,尔后攻占1426高地。(注:4月28日凌晨4时20分,12连按计划一举攻占了12号界碑附近的7、8、11、15号高地。在老山方向总攻发起后,11时20分,该团首长又命令12连迅速攻占1426高地。该连立即调整部署,由1排加强工兵、重机各1个班,担任攻击任务,2排接替1排坚守7、8、11、15号高地。11时55分,副连长陆增平带领1排沿山背经负1号地区逐点搜索。17时48分,尖刀班摸入敌第1道堑壕,17时50分,1排控制了整个高地,并向负2、3号高地搜索前进,分队在向负3号高地前进中,6名战士触雷负伤,指挥员立即组织抢救伤员,调整力量,以火力压制负3号高地之敌,掩护分队攻击,分队占领负3号高地后,在搜索中缴获枪榴弹12枚,手榴弹70余枚,还有一部分文件、书信、教材、密语等。29日18时30分,12连又奉命占领13高地,该连经调整部署,冒着敌人炮火连夜开辟通路,尔后向敌阵地摸进,于30日凌晨6时,占领了13号高地。保障了老山主攻部队右翼安全)。

主攻部队于1984年4月25日开始行动,经历如下:

一是多梯队夜间展开,隐蔽占领夜间出发阵地。4月25至27日,在炮兵分队掩护下,4个步兵团、3个炮兵群和高炮群,分3个梯队从麻栗坡集结地域出发,秘密向待机地域开进,炮兵群全部完成射击准备,担任攻击的第一梯队在待机地域休整后,于27日17时开始秘密接敌。一一八团在马黑、80号高地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阵;一一九团在83号高地和里头寨南侧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阵;一二0团一连在17号高地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阵;一二二团到达指定位置;边防十五团七连秘密占领1019高地;诸预备队进入配置地区;师、团指挥所亦开设完毕。

二是多路秘密接敌,占领冲击出发阵地。28日2时30分,攻击、穿插分队向预定目标运动。一一八团一营先头穿插至78号高地南侧;二营在20号、45号高地一线展开;三营进至59号和82号高地南侧地区。一一九团二营穿插至474高地时被越军发觉,随即强行穿插;三、六连分别在104号、102号高地展开;一营在127、128号高地展开。

三是突然发起进攻,强占老山和662、6高地。28日5时56分炮火准备,6时30分发起攻击。一一八团一营加快穿插速度,向76号、1072高地发起攻击,遭火力压制。二营攻占21、45号高地,在46号高地北侧遭火力压制。三营攻占56、57号高地,向54、50号高地进攻.一二0团一连穿插至1153和071高地,形成对内对外正面。

一一九团六连在炮火准备中攻占了103号高地,发起冲击9分钟即占领662,6高地。其它连队相继攻占了124、123、634、119号高地。至7时15分,基本攻占越军一二二团一营表面阵地。攻占662。6高地后,各分队密切协同,展开多路攻击,分割围歼守敌。

四是分割围歼守敌,攻占老山主峰。一一八团五连向老山主峰攻击,遭越军炮火反击,几经反复,立足困难。9时10分,该连与四连并肩突击,仍未奏效。10时15分,四、五、七连和六、九连共同围攻老山主峰和59号高地。与此同时,八连攻占54号高地,一连攻占76号高地,三连攻占77号高地。

一一九团在巩固即得阵地的同时,先后又攻占116、114、138号高地。边防十五团秘密占领1426高地,并以一个排前至13号高地,控制了该地区。28日除1072高地外,全部攻占预定目标。

五是乘胜扩大战果,攻歼那拉之敌。29日,部队主力转入防御,一部兵力积极准备攻占1072高地和那拉。10时15分,对那拉、146高地进行炮火急袭,16时45分,一二二团八连在七连配合下,攻占146高地。随后,九连和一一九团三营相继投入战斗,20时前,先后攻占那拉地区大部高地。老山方向,第一二0团四连于13时55分占领1072高地。

30日拂晓,一一九团组织部队继续在那拉地区发展进攻,于12时15分攻占168、156、167、149、150号高地。至此,全部攻占那拉以南高地和以北地区,全歼越军一二二团一营和三营一部。

六是巩固即得阵地,抗击反扑袭扰。5月1日17时后,根据主攻部队伤亡情况,指挥部迅速调整防御部署,一二0团分别以1个步兵营另1个连在老山和662。6高地、那拉地区组织防御,于5月3日完成防御部署。其余分队配置在里头寨、662.6高地和60号高地附近,担任团预备队。

一一八团、一一九团分别以一个步兵营另一个步兵连在老山和662.6高地、那拉地区组织防御,于5月3日完成部署。其余分队配置在里头寨、662.6高地和662.6号高地附近附近地区,担任团预备队。

一一八团、一二二团为师预备队,分别配置在马黑、响水、小坪寨地区和那谢、铜塔、曼文地区。

5月2日上午,越军趁我刚转入防御之际,出动五辆坦克配合步兵反扑,被一一九团、师炮团击退。毙33名,击毁坦克3辆。4日至14日,越军4次偷袭1019高地,均被边防十五团击退。8日,越军向高地实施反扑,一二0团三营连继击退其8次冲锋,毙敌40余名。

5月15日6时15分,一二二团向八里河东山发起攻击,经62分钟战斗,收复了八里河东山诸要点,至此,老山地区进攻战斗结束。与此同时,者阴山也于四月三十日被十一军三十一师的部队收复。

两山收复后,我军开始全线转入防御。而在老山方向,一场更大、更残酷的战斗考验着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

老山之战,按照拟定的决心意图,达到预期目的,我军在老山方向的东、中、西三个作战区域完全控制了战区主动权。

为确保收复的领土得而复失,我军在各主要作战地区的阵地前沿,建立起了三至五公里的军事缓冲区,以阻敌于国门之外。在军事缓冲地带,我军一边抗敌疯狂的反扑,一边利用越军遗留下的残缺工事,昼夜不停地加紧抢修、改造工事,作好与敌长期斗争的准备。我工程兵保障部队也开始在战区快速修建急造公路,以保障各种作战物资及兵员及时前运后送。

越军自丢失被占领的老山地区诸要点后,日夜不停地对我各阵地进行炮击和规模不等的轮番攻击。至当年六月十日前,先后对我前沿和后方阵地发射了近万发炮弹,并发动了从班、排、连到营等不同规模的偷袭和进攻,均被我一一粉碎。但越军仍不善罢甘休,6月11日,组织一个团的兵力,企图在中区撕开口子,仍未能得逞。

6月19日,越北二军区又以两个步兵团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松毛岭防御方向发动大规模攻击,企图从我老山防御线的东线打开口子,尔后沿松毛岭国境线向老山主峰发起进攻。最终,在我军的顽强抗击下,越军的进攻又遭到惨败。

国境骑线上的攻防战,双方都受特殊战场环境的限制。作为我方来讲,不能越境过深,作为越军来讲,也不具备越境作战能力。在此情况下,双方若没有强大的炮兵、军事实力和后勤作保障,要想在骑线攻防战斗中取胜是不可能的。我军在骑线一侧建立的军事缓冲区主要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通俗的讲,就是不能让对方堵在家门口打仗。军事缓冲仅是权益之策,是特殊背景下的军事斗争需要,而不是为了长期占领,军委当时对部队的作战要求也是收复失地后,作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但不要求主动前出,所以军事缓冲区大都在国境线的反斜面或有争议的地段。越军尚能审时度势,而不是用武力的方式贴身与我反复争夺,并不停地进行炮击、偷袭和反复争夺,与我打阵地消耗战,也不会出现后来更大的惨败,葬送其成千上万无辜儿女的生命,同时也造成我军人员的伤亡。此举也迫使我军高层不得不做出部队轮战的决策,一则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二则借用实战锻炼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当然不是本文要探讨的。

也许是出于国内的政治压力和民族自尊心的驱使,越军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仍不甘心,又在原苏联军事顾问的周密策划下,越南国防部、越北二军区连续几天召开秘密会议,拟定了“84-MB-北光”计划。此次作战会议是在越南一个叫'北光村’召开的,故为“北光计划”。据说,越军二军区司令武力曾立下军令状:不拿下老山甘愿弃官丢职。当然,这个作战计划的详情,也是后来我军综合各方情报,并从被俘的越军军官口中得到验证的。所谓“北光计划”就是:越军从河内、老街、高平、凉山等地,从其的精锐之师——316A师、356师、1师、炮三师、炮18旅、特工团、坦克团、工兵团等单位调集了8个团——计一万八千余人的兵力,再加上二军区的地方武装共四万多人,经过周密的准备和实兵协同演练后,拟定于1984年7月12日向我老山地区发起大规模全线进攻,企图一举夺回老山,以挽回战场上的败局。

从1984年7月1日起,越军所有的无线电台停止使用;越军前沿部队停止向我军进行的任何挑衅行动;越军炮兵也不再向我防御阵地和纵深发射炮弹。交战的双方都处于按兵不动的对峙状态,整个老山战场一时呈现出了出奇的平静。尽管越军对其作战计划高度保密,但我军各情报部门对越军的兵力调动情况早已查察。战场上的异常动向,已引起我军各级指挥机关的高度重视。面对这种极不正常的兵力调动,以及战场上的异常情况,我军各级指挥机关反复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越军可能的企图。尽管当时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作为依据,但大战、恶战在即已在各级指挥员和一线防御部队中形成共识。因此,前线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平静时机,加固和构筑防御工事、设置各种障碍、大量存放各种弹药。在东、中、西三个区域分别进行了火力和兵力调整,防御的重点放在中区,即那拉和662、6区域。同时,命令各兵种部队,特别是工兵、炮兵、通信兵,在5天以内必须完成大战、恶战所需的的各种保障。

在此后几天,我军工兵部队用火箭布雷车向我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30多万颗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地雷区。

我炮兵部队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征用地方车辆近800台,昼夜不停地从内陆弹药库将大量的炮弹运到每个炮阵地。按照有关规定:每门炮的弹药基数一般都在0.75左右,最大量不得超过1.5个基数。而此次准备,我军每门炮的弹药都达到了3个基数以上。同时,使用了先进的炮兵雷达监测系统,只要越军的大口径炮弹一发射,通过计算机就能很快判断出越军的炮兵阵地所在区域和火炮的类别,这对于摧毁越军的炮兵阵地将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我通信兵配发了专程从北京空运来的先进的单边带电台和同步调频双边带电台,以保障主要防御方向的通信联络畅通无阻。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也于七月十日前接到军委下达的作战命令。部队停止正常训练,从事生产活动的连队火速撤回营区,所有出差、探亲、休假人员电令归队。部队经过两天平转战的动员准备后,乘坐云南省支援前线指挥部紧急调来的数百辆地方东风车,加上军事运输车辆,七天之内从滇西方向快速开进战区,随时做好随时从老山方向加入战斗的准备。

一切都按照前线指挥部的布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老山战区已重兵云集,我军张网已待,单等一声令下,将置敌于死无葬身之地。

十天之后,1984年7月11日晚23时50分,在我电子侦听部队严密监听之下的越北二军区前指电台发出一个无线电信号。经计算机破译,其内容是:“各部速报准备情况”。得知这一情报后,我军指挥机关马上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认定越军很可能在7月12日凌晨开始实施其作战计划。12日凌晨零时30分,越军各部队先后以无线电条码信号的形式报告其上级:“准备完毕”。这就更清楚地证实了我军准确的判断。

根据这些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和波长,我无线电测向仪和测距仪立即进行了跟踪监听和区域电子扫描,基本确定越军集结地域距我防御前沿5—10公里一带,我军指挥机关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我“老山主攻团”的防御地带。根据地形和敌情,我军指挥机关判断:如果越军要在老山地区组织战役级规模的作战,其人员和辎重就必须从清水口经过,而后才能沿地形展开兵力。除此之外,别无他路。为此,我军指挥员定下了“赶羊入圈,分段拦截,关门打狗,务求全歼”的作战决心。

“赶羊入圈”就是运用各种手段,诱使和驱动越军进入我防御地带;“分段拦截”就是运用我强大的炮兵火力,将越军的战斗队形打乱,使其不能首尾相顾,便于我各个歼灭;“关门打狗”,就是以各种炮火将峡谷口的清水口封闭,使越军后续部队不能进来增援、先头部队进来回不去。

“务求全歼”:就是运用各种歼敌手段,将进攻之敌基本歼灭在那拉地。后来的作战经过和战果表明,这个决心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凌晨2时30分,越军各部队以无线电条码的形式向其上级发出了“开饭完毕”的电报,这就预示着越军已经开始向我防御前沿运动。

在得知越军已开始向我防御前沿运动后,我军指挥部即向各部队下达命令:

------命令炮兵第四师,以130加榴炮(大口径远程炮,射程30公里)向越军后方供给基地、炮兵阵地、后续部队、保障部队等可能集结或屯留的地区进行10分钟火力急袭,待取得战果后,即行加大炮火密度;

------命令炮兵第320团,以122加榴炮对敌清水口附近地域进行10分钟火力急袭,待取得战果后,即行加大炮火密度;

------命令三个小口径炮兵营,对我防御前沿三公里地段内进行10分钟火力急袭,待取得战果后,再改用大口径火炮射击。

凌晨2时50分,在我军第一次火力急袭过后,向我运动之越军各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有些遭受重创。同时,这突然的打击也迫使越军潮水般涌向清水口,密密麻麻地进入我防御阵地前沿,被我强大炮火打得晕头转向的越军,东寻西找,相互之间不能照应,乱作一团,有的越军在惊慌之中,仅用电台发明语向其上级报告:“我部建制已被打乱,请给予协调”。还有的越军干脆在电台上大声急呼:“我部被敌炮火拦阻在某某地区,不能按时到达某某号高地,请求压制敌炮兵……”。

凌晨3时,越北二军区前指以通播电报形式电令各部:“迅速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按原定计划行动。”得到这个情报后,我军指挥部立即命令所有炮兵部队,对越军的后方地清水口、我军防御阵地前沿按计划实施地毯式轰炸。随着命令下达,我方阵地万炮齐鸣,地动山摇,整个老山战区马上变成了一个啸叫与火光的世界。

尽管我军的炮火打击一直持续不断、尽管有些越军部队尚未展开攻击就已溃不成军,但越军仍旧按照原来的协同计划在东、中、西三个方向开始实施攻击。凌晨5时10分,越军168炮兵旅加15个炮兵营按照协同计划开始向我各防御阵地实施火力急袭。与此同时,已抵达我方警戒阵地的越军各步兵分队,开始排雷破障、开辟通路……

据此,我军指挥部确定:

------以两个炮兵团,全力封锁清水口子,务使清水口以外的越军一个人也不许进来,以内的越军绝不能再让出去”;

------以一个炮兵团对八里河东山的越军实施不间断轰击,令其无法居高临下威胁我军;

------以一个炮兵团支援老山主峰的战斗;

------以一个炮兵团加5个火箭炮营,对我防御阵地前沿实施反复地梳头式射击;

------以三个小口径炮兵营,对凹地、山头的反斜面及死角地带实施大密度轰击,用以打击敌人的指挥所和二梯队屯留地;

------以两个85加农炮兵营,将火炮推至前沿阵地,用以消灭敌人的坦克……。

从1984年7月12日凌晨开始,中越双方在老山地区中段,共投入47个炮兵营,用各种类型、口径的火炮对这块东西宽5公里、纵深7公里的土地实施轰击;火光之中,是双方三万余名战斗人员在这块狭窄的地带上进行着殊死拼杀。攻守双方,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寸土必争;一个是气势汹汹、来者不善,一个是临危不惧,主动还击;一个是不惜一切代价,拼死向前,一个是誓与阵地共存亡、死不后退半步……。

至上午八时,战斗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阵地上,到处是排山倒海似的炮弹爆炸声、地动山摇的撕杀声、疾风暴雨般的枪弹呼啸声、令人胆颤的坦克隆隆声、我军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敌人垂死挣扎的哀吟声。老山战场如同一个巨大的露天舞台,在大本营的指挥下,齐奏着蔚为壮观的战地交响曲,伴随着令人心碎胆寒的乐曲,是千万颗绚丽的弹流光往来穿梭、交相辉映,衬红了那灰蒙蒙的天际;巨大的气浪冲天而起,搅得天地间一片昏暗;那绚丽的、黑红的、剧烈开放的、瞬间熄灭的火焰,惊天地泣鬼神,火焰中矗立起来的是民族的尊严。

这是老山之战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也是十年边境战争中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恶战一直持续到深夜,进行了十七个小时,此战共歼敌3700多人,其中毙敌1700多人。

陆军第十四军所属参战部队从四月二十八日发起攻击,到七月二十六日撤下阵地换防,至八月四日0时全部移交指挥权,历时四个月。拔点作战时期,昆明军区加强和配属四十师作战的有:炮兵第四师;14军炮团;41师炮团;步兵122团;昆明军区通讯团;军区工兵第7团;汽车22团;军区敌后侦察大队;42师侦察大队;文山军分区边防团;麻栗坡民兵团等。同时,原昆明军区为了在战略上麻痹越军,采取以真示假的手段,调动了500余部各种型号的电台,配以少量的佯动部队,造成我企图大举进攻黄连山省的假象,成功迫使越军调动主力316A师、313师向西移动。在作战期间我共歼敌7100多人(其中4、28歼敌700多人,611歼敌1300多人,7、12歼敌3761人。其它战斗每次在100-500人左右),击毁敌火炮187门,坦克4辆,军车78辆,摧毁弹药库62个,营房350栋。我军阵亡XXX人,伤XXX人。

七一二战斗结束后,11军前指接了老山战区的指挥权,该军三十二师所属部队于八四年七月三十前接管阵地完毕,八月四时零时接替老山方向的指挥权,从此拉开了老山长达五年之久的战争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