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历来被誉为“百草之王”,在很多人印象中,一根人参须就能救命。正因为人参珍贵可遇不可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不过不用担心,六种“平民人参”,让你用白菜价买回人参效! 陈月明/图 白萝卜在我国民间自古便有“小人参”的美称,更有“萝卜进城,医生关门”之说。 中医理论讲,白萝卜为顺气之品,而很多头痛的原因是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因此,在鼻部局部用药,利用白萝卜的顺气之性,就能起到理气、止痛之效。 白萝卜汁滴鼻腔治疗偏头疼:将白萝卜捣烂成汁,昂头滴进鼻腔。如果左边偏头痛,用药液滴右鼻孔;如果是右边偏头痛,就用药液滴左鼻孔;若两侧都痛,就两侧鼻孔都滴。 萝卜还能下气止咳消痰,将白萝卜汁、梨汁、生姜汁各等份,放入冰糖适量加热服用,有止咳的功效。白萝卜洗净绞汁饮服,对于轻度醉酒者还有解酒的功效。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特别是到了夏末秋初时,肉质达到了最为肥美的时刻,常被作为清补食物食用,故被称为“河中人参”。 中医认为,泥鳅性味甘平,无毒,有补中气、祛湿邪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清补食物,什么季节食用都可以,但是冬天是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这个时候食用较为合适。 泥鳅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即使在臭水沟里也能生存。但是脏水中生长的泥鳅会含有寄生虫等病原体,因此如果食用的话一定要选择专门人工养殖的泥鳅。 为了更好的口感,烧之前,最好将洗净的泥鳅加精盐、黄酒拌匀,腌10 分钟。黄瓜、番茄和青菜等都是搭配泥鳅的较好食材。 山药,古名称薯预,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补虚上品,有“小人参”的美誉,有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其营养价值十分高,里面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它由于药性平和,可以放心长期大量服用。 山药吃法很多,其中清蒸山药制作较简单:取山药适量,去皮切段,放入锅中蒸熟,然后蘸白糖食用,清鲜绵软香甜可口。 平时我们可以熬点山药排骨汤喝。汤味清香飘逸,健脾开胃,特别适合肠胃不适,五更泄泻的人。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颜色白如莲子,细如珍珠,被誉为“水中人参”,古药书中说,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 中医认为,芡实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等功效。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书中自述,自己在老年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这些都得益于数十年来天天坚持食用煮熟的芡实。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因炒芡实时要加麦麸,要掌握好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炒芡实一般能在药店买到。 另外,也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是以补脾、止泻为主。芡实宜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要注意的是,芡实无论生食熟食,一次切忌食之过多,否则难以消化。 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口感清甜,有美容养颜、清热凉血、延年益寿等功效,是药食同源并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养生保健食蔬,素有“止咳人参”的美誉。 秋冬季节新陈代谢速度减缓,瘀痰咳嗽失眠多梦都找上门来,身体急需外力帮助调和,用点百合就是极佳的选择。 肺阴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喘气、少痰、食欲不佳且时有虚热烦燥者,可以煮点百合粥。百合粥还可以用于治疗神不守舍、烦燥不安等症,尤其对热病后余热末尽、神思恍惚、烦燥失眠者,疗效甚佳。 慢性咳嗽两个月以上的患者,常表现为伤阴伤气,气阴两虚,治疗上必须气阴双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取百合30克,党参15克,猪肺250克,共煮成汤喝。所有材料加水炖至熟,加盐少许调味。 黄芪味甘、性微温,效果一点也不比人参差,而且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是最常用的补气药,被誉为“补气人参”。 临床应用时,习惯分黄芪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如果容易疲劳、没精神,想补补元气,最好选用炙黄芪。初次服用时,最好再咨询一下医生,看适不适合自己的体质。 黄芪的服用方法很多,最方便的就是泡茶,用炙黄芪15克、枸杞20粒(一天的量),代茶饮用,对心慌气短、神疲乏力、懒言少语这类有心气虚的人来说,补气的效果特别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