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26

↑↑↑生命宝贵,看更有诚意的文物解读

【亦文亦物聊文物 第302期】冶底古村

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寨墙

上七里 下八里 不是犁川是冶底

冶底岱庙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在岱庙南侧,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冶底村。

它历史悠久,地形奇特,被誉为“蝎子城”,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 蝎子城

如果站在冶底村南侧的佛头山顶俯瞰这座千年古镇,就能看到它清晰的面目:

一条水脉从古镇中穿过,为这里带来灵动活气,冶底和周边的建筑群,就像是一只头朝东、尾巴朝向的巨大蝎子,横卧在河谷之间。

村西岱庙,高大挺俊,是蝎子的尾刺,村东面古城寨和村南奶奶堂共同构成了蝎子的两只巨大钳子。

山西古村落多如牛毛,但格局如此奇特的确实少见,站在南山上远眺,越看越像,这是成千上万古村落营建格局的一个缩影。

蝎子,是象形,正暗合了古代“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观。

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村中民居

三皇五帝时,伏羲将代表天象的“星辰”和代表地理、物候的“地辰”对应,用来解释气候的规律,指导百姓的农耕。据说,冶底村对应天象中天蝎星象,每当初春时节,中央部薄暮时分就会在地平线上浮起红色的火星,征兆就预示着春分的到来。

古人是出于什么考虑而将这里建成蝎子城的呢?

我们无从推测,可能无外乎法天象地的概念吧,城市规划的思路值得今天的设计人员借鉴。

二 清化重镇

冶底虽是村,但规模并不小。

它距离晋城市区约15公里,人口三千余人,是古清化一大道上的重要的关镇,也是晋城南部的第一大村庄,山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刚刚我们提到了一处古官道:古清化一大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古道遗址

这是条连接山西、河南、山西三省的通衢之路。

经过冶底这个交通节点,往南直到洛阳、长安;往东是河南博爱(即古清化)、汴梁。

在古代,官员、民众、商人、兵丁来往者络绎不绝,商业、客栈尤为发达。直到今天,冶底古村中还留有多处古店铺和两条完整的街巷;在村东北一处高岗,还矗立着一座古寨,城墙和垛口还有留存。

而在冶底村西北,数里长的古代清化大道遗迹还在,宽厚的青石板上,是深深的马蹄印和车辙,数百年来的痕迹。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民居

三 董仲舒的后人

这座建于春秋时期的古村镇,村民中的大姓是董姓,他们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汉代大儒——董仲舒。

毕竟,全国姓董的人家太多了,凭什么都要往名人身上靠呢?

冶底董家的来历,还真不是胡说。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从陕西的咸阳往东去朝拜、封禅泰山,就曾经经过这里。当时村子没有名字,旧有的村址也不在现址,而是在村东北部的早园附近。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董仲舒

后来,这里富含铁矿,在这处狭小的盆地中,冶炼作坊遍地而起,百家冶炼,这里有了“冶底”的称谓。

冶,指的是炼铁;底,指的就是村中地形,四壁围合,是一处小规模的盆地。

西汉末年,王莽改汉朝为新朝,史称“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之际,汉室的功臣和贵族相继外逃,而名相董仲舒的后人就迁移到了这里。

当然,汉代至今已经2000年,传说故事模糊不清,做不得数。

冶底村有一块挖掘出的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的墓志铭残碑,上面写的明白:

公姓董氏,讳子轨,字秉元,号对溪,为泽州冶底里巨族,派出汉名相仲舒之裔。寻得宋元碑碣,而董姓多著,时远近皆称冶底董大姓。

明代即有记载和实物出土,可谓不易。不过,事情也有各种说法,比如关于冶底董家的兴盛,也有可能和明代皇族有关。

相传,明万历年间,本村有一位董姓美女被选入宫中,成了娘娘,当地官员就在南面蔡岭和北面的周村立下了路碑,昭示来往民众:凡是经过古道的各级文武官员,一律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显天家威严。

四 现存民居

冶底古村到底还留下那些值得看的古院、民居呢?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未修缮前的冶底戏台

首推的是娘娘董氏世家所居住的棋盘院。当地人因门前原有一对石狮而称之为狮院。

这里分前后两进,中间设河界,东西各有四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

整座院保存完整,精巧木雕不少,内容为牡丹、梅花鹿、龙凤呈祥、菊花等吉祥、寓意的图案,目前石狮已遗失。

另外,赵谷洞的“赵百万”院也独具一格。

这里有六院老宅,并在院东修筑有后花园一处,全用砂石铺就的地砖,古韵盎然。

董拽亮院也较不错,是一处清代四合院,正房建于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房主名叫董士让。

这是一座座坎门巽的院落,水流向坤位,南房的窗棂上雕刻有花鸟、树石、凤凰等木雕作品,工艺讲究,巧夺天宫。

此外,冶底建有老君庙,供奉的却不是三清祖师老子,而是冶底的一位铁匠神。

在老君庙外,立有一根完整的旗杆,砂石材质,方形束腰须弥座,四边雕花,旗杆上施有云斗。旗杆,在古代是主人身份的象征,举人以上的家庭才能树旗杆,而这也是晋城地区为数不多的保留下来的旗杆院之一。亦文亦物聊文物第302期:冶底古村

岱庙石狮

冶底岱庙与冶底古村相互依存,庙村对影,也别有一番滋味。(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并鸣谢)

作者∣韩静

关注公众号【亦文亦物】寻访文化山西,领略中华之美

声名:图文原创,剽窃、抄袭、搬运、改编,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