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路边人

 传奇人物1 2019-02-27

每当我坐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下了车都要走过一段长长的铁路。由于这是一段废弃的铁路,铁路两边就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在盘踞在谋生活,也就是俗称的“走鬼”。几年来走过,有一些铁路边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些已经离开了铁路边不知所终,有些仍然在铁路边忙忙碌碌。忽然有一天,我有了一种想把他们写下来的冲动。

 

闹市书香

 

他是一个圆脸大眼、衣着整洁的中年男人,在铁路边众多小贩之间卖着翻版书。与其他走鬼小贩不同,他是在别人的杂货铺旁边辟了一个不到两平方的地方做生意,里面有些简陋的木架放满了书,门前还摆着几个胶箱放满书以便路人挑选。

 

他的书品种也不小,言情玄幻武侠小说、军事历史财经读物、饮食养生时尚读物等等,大部分都是10元一本。有客人在看时,他也推介交流一下,但言辞却是不多的;没有客人时,他就拿着一本书在静静地看静静地等待。

 

我每次经过时都喜欢停留一下,看看有没有我想买的书,虽然这一类的书好多错别字,但毕竟其价格吸引人啊!这些年来,书价真的是上涨到爱书人心寒的。我帮衬了好多,也介绍了好多人去买,慢慢地我就成为了熟客,他还给我打起折来。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他的书总是更新得好慢,有时托他找一些热门的书也没有找回来。在这个快餐时代,卖书必须象是卖时装一样才容易生存。有一次,我特意和他聊了好久,提议他要将一些积压已久的书处理掉,腾出资金多进些热销书,这样才能货如轮转。另外,如果有一些书没有把握进,可以把货单带回来,让我们这一类熟客订好了再去进。

 

当时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还以为我给这个不象生意人而更象文化人的他开窍了,心里还暗暗高兴,毕竟是帮助了人嘛!但其后我发现情况并没有改变,慢慢地我开始在其他地方买书了。以后每次经过,我远远地看一眼他那些泛黄的书以及门前冷落的境象,就会隐隐的有几分担心。

 

终于有一天经过的时候,我听见她老婆在吆喝-----“清货清货,五元一本”,我知道这一抹闹市中的书香就要消逝了。我问她“老板呢”,她说“不做了,去上班了”。

 

 

离群卖菜

 

一般来说做生意都讲究成行成市,就如铁路边的走鬼菜档,都是紧紧挨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档买一把菜,那档买几条葱,好不方便。就是他,在离开那些菜档好远好远的地方孤零零地摆着一个菜摊,当然也是在铁路边上。

 

圆头短发、瘦小精悍的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大约是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他主要是卖一些辣椒、红罗卜、马铃薯、大蒜等等,偶尔也卖一些瓜菜之类。每次我经过时,总是见到他或蹲或坐在地上,勤快地拿着一把小刀劳作着,不是在削红罗卜,就是在剥大蒜。

 

他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论份来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另一个地方。他坐在地上,身后是一担箩,然后在面前铺着一块塑料布,上面整齐地放着一堆堆或是一份份辣椒、红罗卜、马铃薯、大蒜等等,还用纸皮写着每份多少钱这样,大多数都是2元3元,给人一种很便宜的感觉。但其实也不是很多人帮衬,因为他的东西看上去不怎么新鲜。

 

有时下雨,当然是细雨的时候,我仍然能在那个地方碰到他。他披着一件黄色的旧雨衣,依然默默地坐在那里削啊剥啊,眼镜片挂满了水珠。这时我就会想,他的这份敬业乐业精神,确实值得好多人学习。

 

每次经过我都会寻思,他为什么要离群卖菜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呢?后来我终于发现,他这样做其实是有两个好处的:一是避免了同行的非议,因为他的东西卖得便宜有抢生意之嫌;二是照顾了购买者的面子,因为买便宜的东西怕人笑毕竟是人之常情。如此看来,这也都算是经营的智慧吧?

 

 

树下理发人

 

铁路边的一棵老树下有一面墙,墙上挂着一面方镜,镜下面是一张旧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些理发的工具,然后是一张给客人坐的椅子,这些就组成了一个露天的树下理发店,成为铁路边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省吃俭用的老人家和头发长得飞快的小孩子就是这街头理发师的“米饭班主”。      

 

他看上去年纪不到三十岁,中等个子,平头方脸,浓眉大眼,轻易是看不到他的笑容。我还看到他左脸颊上有一道隐隐的伤疤,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了,但仍然可以告诉我,他或许是有着不平凡的故事的。

 

他骑一辆半旧的自行车,载着蓄电池和理发工具来到树下,略作收拾就开始做生意了。这时,要理发的街坊就会走过来帮衬。有时人会多,人们就会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自觉轮候;有时又会冷清,他就拿着一张旧报纸在翻看。也许是便宜和方便的原因,我每次经过基本上都看到他在忙碌。

 

我偶尔也帮衬他,并且每次都尝试着和他聊天。我问他在这里摆档理发,街道城管那些有没有来干涉?他嗫嚅着,我没有听清,但我察觉到他嘴角的一丝冷笑;我见他理发时轻轻咳嗽,就叫他别抽烟了,他说是头发丝飞进了喉咙,下次经过时我就给他带了几个口罩;有一次我问他为何不去发廊做,在这里日晒雨淋的,他说不想受拘束,喜欢自由自在。

 

每次夕阳西下夜幕来临时,他都会将地上的那些头发扫好倒掉,然后才离去。我时常在想,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将一个不羁少年雕琢成这样一个自食其力者,究竟是岁月的神奇还是生活的魔力?正当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他的时候,他竟如一缕云烟一样消失了,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从此我再没有见到他。有次我经过时向街坊打听,他们说“他好久没来了”,还指着远处说“那边吧,那边都有理发的”,他们以为我想理发了。

 

 

另类走鬼

 

夜幕笼罩下的铁路边,白天走鬼菜贩子卖菜的的地方又轮到了走鬼烧烤档来盘踞。昏黄的街灯下,几档烧烤车已经摆开了阵势。烧烤车上都有一个炭炉,炉上架着一个铁架;然后旁边整齐地码着羊肉串、牛肉串、鸡翼、鸡腿、鱿鱼、生蚝以及茄子、韭菜、玉米、金针菇等等;还有油盐酱料、烧烤汁、竹签、筷子和饭盒等。熊熊的炭火下,肉香四溢,烟雾缭绕。

 

环绕着烧烤车排列着一些低矮的小桌子,坐满了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一边开怀吃喝一边大声谈笑,还有些在猜拳行令或摇色盅赌酒。也有些情侣模样的混杂其中,炒一碟田螺,烤几只鸡翼,然后喁喁细语,互诉心曲。

 

穿过这几档往前行几十米,就见到了我要说的这个另类走鬼了。他的烧烤档也是摆在了一间士多的对面,也是熊熊的炭火,也是码得整整齐齐,也是低矮的桌子,也是年轻的食客,不过就没有路口那样的热闹。

 

这个另类的走鬼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胖胖的脸,大大的眼,留着小平头,高挺的鼻子显得精神。只是他不象其他走鬼一样起劲的吆喝招徕,等到有人路过的脚步慢下来时,他才问一声“想吃点什么”,显得有些腼腆。

 

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幕是在一个深宵,我踏着毛毛细雨归家时,看到他将烧烤车推到一个屋檐下避雨,几张小桌子仍然散落在原来的地方,这时一个食客都没有。只见他拿着一本书,在昏黄的路灯下看得聚精会神,以至我停在他面前他都没有抬起头来,我看到那本书的名字是《如何创业》。

 

再后来,不知从哪时起,我就再没有碰到他了。铁路边的烧烤档一如以往般火爆,只是他以前运营的位置一片寂然。这时我就会想,他是转战到其他地方继续其走鬼生涯,还是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谱写其创业的篇章呢?不得而知了。

 

……啊!那些平凡的日子!那些铁路边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