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十八)

 may 2019-02-27

  文艺复兴后的西方绘画重视对人文内涵的挖掘,诗意来自人的身体换发的美和神性;而在中国绘画传统中,“诗章” 在自然中方可寻觅,即便是人物画,也在水墨同调的挥洒中变为融入自然的一方窠石。

原文

思因记先子尝〔1〕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并思亦尝旁搜广引,以献之先子。先子谓为可用者,其诗虽全章半句,及只一联者,咸〔2〕录之于下。好事者观此,则古今精笔,亦可以思过半矣。

注释

〔1〕尝: 曾经。 

〔2〕咸: 全郜。

译文

我于是记录下来先父曾经吟诵称道、能够启发奇思而付诸于绘画的古人清秀章句。同时我也广泛搜罗了一些这样的诗句,来献给先父。但凡是先父说过可以入画的,从全篇到一句半联,我都记录在下面。喜好绘画的人看过以后,对从古到今的精妙笔法大半就能体会到了。

原文

先子尝诵诗可画者: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下野桥。(  唐 ·羊士谔《望女儿山》〔1〕)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长孙左辅《寻山家》〔2〕)南游兄弟几时还,知在三湘五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沉山。(窦巩《寄南游》〔3〕)   

钓罢孤舟系苇梢,酒开新瓮鲊〔4〕开包。自从江浙为渔父,二十余年手不叉。(无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老杜〔5〕)

渡水蹇驴只耳直,避风羸仆一肩高。(雪诗〔6〕)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摩诘〔7〕)

六月杖藜来石路,午阴多处听潺湲。(王介甫〔8〕)

数声离岸掳,几点别州山。(魏野〔9〕)

注释

〔1〕羊士谔: 中唐诗人,泰安泰山(今山东)人。此诗一般题为: “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

〔2〕长孙左辅: 中唐诗人,此诗描绘出了一种悠闲恬适安静的山野生活。《唐贤清雅集》评曰: “闲细入情,心眼俱慧。”

〔3〕窦巩: 中唐诗人,字友封,元和年间进士。白居易编次往还诗尤长者,号《元白往还集》,窦巩也在其中。口讷不善言,世称“嗫嚅翁” 。《全唐诗》录其诗三十九首。

〔4〕鲊: 用盐腌制的鱼。

〔5〕老杜: 即杜甫。此句为《客至》首联,全诗为: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表达了一种山居情趣。

〔6〕雪诗: 此为唐代诗人卢延让《雪》的残句。卢延让,字子善,范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年间在世。《唐才子传》称他“有卓绝之才” ,“词意入僻,不竞纤巧,且多健语”

〔7〕王摩诘: 即王维。此句出自王维《终南别业》,全诗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亦表现隐逸志趣。

〔8〕王介甫: 即王安石。此句原题《定林》,是王安石在定林寺的题诗,全诗为: “定林修术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

〔9〕魏野: 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其诗风追随姚合、贾岛,清淡朴实中苦力求工,以隐居知名于世。代表诗作有与贾岛同名的《寻隐者不遇》,亦堪称名篇。

译文

先父曾经吟诵而可以入画的诗句有: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下野桥。(  唐 ·羊士谔《望女儿山》〔1〕)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长孙左辅《寻山家》〔2〕)南游兄弟几时还,知在三湘五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沉山。(窦巩《寄南游》〔3〕)   

钓罢孤舟系苇梢,酒开新瓮鲊〔4〕开包。自从江浙为渔父,二十余年手不叉。(无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老杜〔5〕)

渡水蹇驴只耳直,避风羸仆一肩高。(雪诗〔6〕)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摩诘〔7〕)

六月杖藜来石路,午阴多处听潺湲。(王介甫〔8〕)

数声离岸掳,几点别州山。(魏野〔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