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友质疑古塔修缮,照片对比原是乌龙,但仍有不同声音

 alayavijnana 2019-02-27

网友发图质疑古塔修缮

近日,爱刷微博的梵华君发现,位于广东佛山的青云塔和太平塔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发帖称,青云塔经过修缮后,颜色变得十分鲜艳,并配上修缮前后对比照片。该帖发布后,引发广大网民热议。不少人认为,修缮后的青云塔失去了古建筑原有的沧桑感。

针对质疑,青云塔所在的佛山顺德顺峰山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对比照片中出现的并非同一塔,而是青云塔和太平塔两座古塔,二者被当地人称为“双塔”。

在进一步探讨修复问题前,我们不妨先一起走进双塔。

历史

明万历年间,双塔由顺德知县倪尚忠捐俸禄倡议建造,并广泛发动县绅捐资参与。

太平塔旧照

太平塔,又名旧寨塔,于万历已亥年(1599年)七月初动工,庚子年(1600年)十一月底竣工,2006年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可登临八角楼阁式砖塔,高25.6米,塔基边长4米。外有七层,用牙砖叠涩出檐,纤细小巧,如环带围绕塔身;内可达四层,四层以上为通高,且内壁无壁龛。

青云塔旧照

青云塔于万历辛丑年(1601年)十二月动工建设,壬寅年(1602年)六月竣工,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亦为可登临八角楼阁式塔,高45.4米,塔基边长4.6米。外七层,塔基周围八方各镶嵌石雕托塔力士一个;首层门上部置灰塑一幅,以夏荷冬梅等花卉图案为主。塔身外每层均有围栏通道,可供凭栏远眺。塔顶为莲花座,上置铸铁铁塔一座。内十三层,楼梯穿壁绕平座,塔腔内壁一二层有佛龛。

塔,自传入中国,便从最初的宗教信仰寄托逐步走向世俗之路,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外观、功能。双塔,是古顺德的风水塔、文昌塔。顺德有大量文献和碑刻都记载了双塔的兴建和屡次修缮。二者可谓古老县城繁华与跌宕的历史见证者。

修缮

顺峰山公园官方微信公众号4日发布的双塔修缮项目通告显示,双塔在2018年下半年启动修缮工程。

青云塔修缮效果图

青云塔的修缮方案显示,其塔基复原参考了与其同时期建造的多座古塔的塔基。对于塔身上被认为是清代重修青云塔时添设的灰塑,部分已因剥落严重无法辨认原有灰塑图案的,参考了该塔尚存的部分灰塑或清末其他建筑的灰塑进行纹样复原。

此外,青云塔现存栏杆为后期复原之物,铁质,红棕色,局部腐朽、断裂,为防止其余已腐朽的栏杆断裂,用金属栏杆替换,仿木样式,外表涂刷栗色油漆以仿木质。

根据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工程用纸筋灰调矿物土红颜料作红抹灰。瓦片保留1985年的绿色琉璃,局部破损作更新替换。塔心室墙面抹灰部分剥落,照明系统对楼板产生破坏。修复方案考虑将塔内照明系统撤除,延续钢筋混凝土结构,墙面铲去原有抹灰覆上白色抹灰,楼面刷红木色抹灰以恢复原有的木楼板风貌。

太平塔修缮效果图

太平塔的修缮方案中指出,据考究,白墙、红枋是太平塔的主要色彩,而墙面抹灰剥落较多且有不同时期的修补情况,此次修复工程用纸筋灰为白墙主要抹灰,局部墙面调矿物土红、黑颜料作抹灰,外墙裂缝采用填补方式处理。

“争议”

公园管理处称,网络照片中修复后的太平塔,正是将最初颜色复原。

太平塔修缮前后

虽乌龙解除,但部分网友对“复原”后的太平塔,也存在一些微词:看起来焕然一新,感觉不到多少历史痕迹,更像新建筑……是否严格遵循文物修旧如旧,保留必要的历史意境呢?

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塔刚修建时就是这个样子,没毛病……修旧如旧只是修复观点之一,又不是唯一观点,也没什么对错之分。

网友对修复后的太平塔持不同观点

对此,公园官方是这样回应的:

两座古塔经专业勘查结果显示塔身墙面以白色为主,辅以红色和黑色,符合广东珠三角明代万历年间塔身色彩特征(可查看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的《广东古塔》一书)。双塔的外墙抹灰面层现状是全面风化受损(青云塔墙面风化或剥落面积约为75%;太平塔墙面风化或剥落面积约为90%),不适用于局部修补的措施。同时,修复中已针对性解决处理后人局部叠加的各种面层。双塔新做面层均采用传统工艺,使用纸筋石灰并适量添加糯米浆、红糖等传统材料。红色部分添加土朱矿物颜料,并根据现场勘察和同类古塔研究,恢复原状表面颜色划分。省内文物专家多次莅临工程现场定板,保证外墙抹灰工艺。明代万历年间同类类似的广州赤岗塔、琶洲塔等修缮也是这个效果。

青云塔修复现场

太平塔修复现场

两座古塔是文物,修缮中不应对其文物本体进行不符合文物原状的调整。古塔墙面抹灰因长时间受风雨侵蚀而残损,为保护古塔砖砌塔身进行重新抹灰是必要的。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老先生提出,国内建筑家泰斗梁思成对文物修缮的观点是“修旧如故”,即使北京故宫的墙面修缮,按照传统工艺重新抹灰后颜色也是鲜艳的,关键在于用传统工艺和材料恢复原状。其次是,目前双塔墙面抹灰只有经过自然的风侵雨蚀后,才是唯一最好的做旧工艺。

取舍

至此,梵华君突然想到,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千手观音像,2015年,历经8年时光,这座800岁、早已斑斑驳驳、主体十分脆弱的贴金塑像终于完成修复,“焕然一新”、“重现金光”,但各方争议也同时纷至沓来。争议主要集中在全新的金箔和被修改了的主尊面容上。很多人认为,专家们把千手观音修得太新、太鲜亮了,失去了文物应有的古朴之美,也可能损害了文物的真实性。

修复后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不过在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看来,修复工程开始前,千手观音已有三分之一的“手”不稳定,有的已粉化,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其物质状态将面临极大损坏。从外观讲,当时观音像已经斑斑驳驳、满目疮痍,可以回贴的金箔不足20%。且这部分金属也已经失去了金的属性,只是一层金皮。如不改变这个外观,只加固本体,不再贴金箔,也有问题。

千手观音修复前后对比

针对“修旧如旧”,黎方银说,当这个理念受到非专业领域人士和社会普遍认同时,公众往往把其都当成审视文物保护成效的标尺,甚至唯一标尺,被这些理念所框住。在实践工作当中,抽象性、概念性的文物保护理念和原则,难以涵盖文物保护对象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要客观评估文物受到现实安全威胁的程度,坚持思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文物保护理念的价值要求做出取舍,树立动态、发展的保护理念。

最后,无论如何,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即发布信息前一定要仔细认证、确定。

梵华君想以一位网友的言论作为收尾:有时候,求证比讽刺更为重要。

文字:李芳

资料来源于顺峰山公园官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