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圆雕动物赏析

 桂林0773 2019-02-27

中国的玉雕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而圆雕也是流传时间相对较久的一种玉雕技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其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等题材。

我国玉石雕刻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根据生产活动中的实践积累,已经能够熟练琢制出一系列的玉器动物形象。圆雕动物玉器也出现较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中可以看到玉鸟、玉猪龙、玉蝉、玉龟、玉鹰等生动的圆雕动物形象。这些表现大自然中动物形象的玉器作品与其他文明早期的艺术作品一样,带有初创时期古拙、稚真的趣味,在技术上也比较简单。圆雕动物玉器材料坚硬、稀缺,作品立体性强,加工难度高,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艺术类型。因此,与平面类型的玉器不同,圆雕动物玉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定型阶段,到战国晚期,甚至可以说进入汉代才逐步走向成熟。

圆雕动物相对于平面或浅浮雕的礼器与佩饰,个性化差异大,雕琢难度更高。特别是要在既定的材质上以精确的比例来表现特定动物的形象与神态,更需要高超的技艺与概括提炼能力。在开料成型后,往往需要采用隐起、减地、镂空、阴刻等多种雕琢手法。对于以陈设为目的的高档玉器来说,还要经过全面的打磨拋光程序,以消除制作过程中所遗留的一些工艺痕迹与瑕疵,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

汉 玉猪

青玉,玉色略偏绿。圆雕卧伏猪形,表面以宽深阴刻线勾勒轮廓,具有典型的“汉八刀”加工特征。

玉猪是汉代具有特征性的殓玉,常见墓葬出土,通常成对握于死者手中,通体光素无纹,刀法简洁、明快。汉代以后虽然少见,但死者手中握物的习俗一直流行。内蒙古地区发现的陈国公主墓表明,在契丹人建立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入殓时分别手握琥珀龙、凤或莲鱼雕件。玉猪在明代墓葬中亦偶有发现。这都表明死者手中握持物品习俗的源远流长,以及在古代各民族间的普遍流行。

元 玉鱼

白色玉质,有大面积墨斑,间以赭黄皮色。圆雕鱼口衔莲枝,肥厚敦实。鱼身满布阴刻平行交叉斜线,表示鱼鳞。莲花、莲蓬、莲枝均浮雕,姿态婀娜,与朴拙之鱼相映成趣。

汉 玉天马

青色玉质,有絮斑、绺裂,局部可见黄色沁斑。圆雕卧马,头微昂,张口露齿,脑后垂贴长鬃一绺,背起脊,身生双翼。肌肉饱满,富力量感。

清乾隆 青玉卧马

汉代 玉辟邪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辟邪

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

汉 玉辟邪

汉 青白玉辟邪 清宫旧藏

玉料青白,表面有桔黄色及赭色斑。雕一兽伏地,爬行状,兽为扁方头,曲颈。从头形看,似虎,头顶有长角,角端分叉,四肢短粗有力,身侧有翼,为前后两组羽组成。 

汉 玉辟邪 汉元帝渭陵北汉代建筑遗址出土

玉质为和阗子料。外表局部有桔红色皮壳.圆雕,昂首挺胸作行走状。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辟邪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头顶有双角,双耳竖起。两颊及下颌有须。前腿跟部雕有双翼,臀部披毛连尾,长尾下垂作S形卷曲。

汉代 玉辟邪 汉元帝渭陵北汉代建筑遗址出土

辟邪作行走状,采用和阗子料。外表局部有桔红色皮壳。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躯体向右弧形弯曲.瞠目、张口、露齿、卷舌.高浮雕双目、双耳、兽首、羽翅。尾部下垂分岔上卷。局部鬃毛及兽角用阴线刻。

汉代 玉熊 汉元帝渭陵北汉代建筑遗址出土

熊作行走状,采用和阗子料。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圆目、圆、抿嘴、夹尾。圆雕躯体,浮雕双耳、双颊、尾巴、熊掌。阴线刻双目、鼻孔、双颊和四足鬃毛。

汉代 玉鹰 汉元帝渭陵北汉代建筑遗址出土

玉质为和阗子料。外表局部有桔红色皮壳。圆雕,作展翅飞翔状。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眼、嘴、背部羽毛均阴线刻。两爪相对.羽部扇形展开。

南北朝 玉辟邪 中国国家博物馆

白玉,立体圆雕。器呈蹲卧形,昂首仰天,双角后伏。双目圆睁,张口露齿,颔下长须齐胸。长颈,挺胸。身饰双翼,长尾上卷。前足前屈,后足曲踞,刻出爪纹。口部镂空一孔。 

清 青玉甪端 清宫旧藏

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头较大,身体粗壮。头顶有一小角,脑后有长发。大耳,张口,颌下有须。凸胸,胸部有横节纹。前肢短,足大似蹄,细阴线刻出指爪。尾分三歧。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兔青玉质,局部黄沁为人工染做。玉兔呈伏卧状,四足弯曲向前,背部、双耳处有数道阴刻线刻画出毛绒质感,口衔灵芝,更显玉兔之温顺可爱。玉兔嵌有红宝、碧玺等彩色宝石八颗,颜色明艳洁净,从青玉的底色中透出闪闪的斑斓,赋予玉兔灵动之感。此兔造型圆润,雕工洗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清 青玉双猴

清 青玉回首鸭

玉呈青白色,微透光,质地温润清朗。鸭身肥硕,圆臀阔胸,短颈,短翅,翅及鸭身有排列整齐的羽,并布满仿古勾云纹。鸭作回首状,一足踏于地,一足向前,似在行走中。其口衔谷梗,梗垂于鸭身,谷叶似飘似摇。

清 白玉大象

此大象用白脂玉料圆雕而成。象作向右回首站立状,体态肥硕,臀上有一小孩,身着短衣长裤,足穿长筒靴,头带金箍,右手拿着二枝菊花,左手持着树枝,左腿曲起,右腿蹬直,作向上爬势,神态怡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唐 玉狮 清宫旧藏

狮白玉制,略有绺裂。狮圆雕卧式披发,发呈多绺的螺旋状,环眼,阔嘴,四肢伏于地,肘部带有螺旋纹,尾自身后上冲,亦带有螺旋纹。

明 玉兔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白玉,圆雕。兔呈蹲卧状,头上双耳长且后抿,耳中部呈洼状。头部长圆,吻部较尖,双圆眼外突,鼻、嘴、胡须雕刻精细。臀部肥硕,短尾上卷,四肢前屈蹲卧。底部刻出肢爪,腹部横向对钻两穿孔,可系挂。

西汉 青玉猪 1993年出土于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后楼山2号墓

青玉,表面有灰白色沁斑。呈趴卧状,采用圆雕的手法,简洁明快,表面光滑。由于墓葬早年已被盗掘,墓中仅出土1件,是目前徐州地区发现的时代比较早的西汉猪形握具。

西汉 玉熊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熊镇为青玉质,伏卧状,颈部戴有嵌贝项圈,体形肥硕,表情憨态可掬。采用圆雕和局部线雕相结合的手法,线条圆润洗炼,将熊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玉熊脖颈上戴有项圈,表明熊在当时可能是楚国王室驯养的宠物。

西周 玉兔 1957年陕西省西安张家坡出土

圆雕。玉兔四肢弯曲呈蹲伏状,双圆眼向外凸起,长角向后伏,形状如磨菇形,角下有双耳,嘴大张,口部琢一圆孔直通到尾部,孔两面钻成,孔径达0.6厘米。背部起脊,短尾,臀部肥硕,刻出四肢及爪部轮廓,身体只刻出两道区分肢体肌肉的弧线纹。

商 玉燕 殷墟出土

玉为青绿色,圆雕。器伏卧状,仰头,双圆圈形眼,尖喙,短颈,双翅微展,露出尾部,尾部雕两个圆孔。双翅雕刻翎纹,背部为勾云纹,均为双线阴刻。

商 玉鸽 安阳妇好墓出土

玉为浅绿色,立体圆雕。卧伏状,头部为圆球形,双圆圈形眼,尖喙,头、颈部饰长方格纹,胸腹肥硕,身两侧饰翅羽纹和云纹,背脊与腹部饰节状纹,腿屈卧,与宽尾平齐,尾向后翘起,呈弧形。上饰勾云纹。胸前有一横穿孔,可穿系佩挂。

商 玉怪鸟 安阳妇好墓出土

器为黄褐色,立体圆雕。鸟呈站立状,臣字形双眼,勾喙,头顶正中有凸起的冠,并与背脊相连,头两侧有对称弯勾形角,似羊角,上刻阴线纹。腹部肥硕,脊背浑圆,腹、脊处刻竹节纹,双翅刻羽翎纹,足下刻出爪纹。头顶冠部有一横向透孔,可系佩。

清 青白玉十二生肖

生肖一套12件。青白玉质。十二生肖均圆雕,或卧或蹲。双目或管钻,或阴刻,或减地阴刻。阴刻表现鼻孔、嘴、毛发、须、额线、蹄中线等细部特征,背脊凸起。状态摹形以简约取胜,蹲龙、坐猴、卧鸡的五官、鳞、羽、情态的表达相对更显细致、生动。

清 青玉狗

玉狗前腿直立,后腿蹲坐,圆耳下垂,双眼直视前方,嘴前突,腹两侧露肋骨,脊与腮部刻画毛发。玉料青绿色,色泽温润,采用圆雕手法,简洁洗练。 



明 青玉雕梅花双喜

圆雕二喜鹊,一上一下,似正在嬉戏中抢夺口衔的梅枝,动态捕捉精微传神。下部翻身向上的喜鹊实际上还起到了底座的作用,设计颇为巧妙。此器演绎吉祥图案而丝毫不觉生硬,充分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精于提炼的高超的工艺水平。

清 青玉雕衔桃卧鹤

随材料之形圆雕卧鹤,眼部凸起,显得炯炯有神,是很少见的处理方式。翅膀及尾羽悉心地琢制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口部镂雕桃枝、桃实,颇能显示工艺水平。桃叶伸至仙鹤颈部,却用浅雕而出,效果独特。局部人工色斑则有巧作之妙。

清 青玉雕衔桃立鹤

圆雕立鹤,昂首向天,口中衔桃枝,吉祥寓意显明。其背部羽毛刻画精细,一丝不苟。桃枝屈曲劲健,与仙鹤柔和的曲线轮廓形成对比,使器物在整体上更增趣味。

清 青玉雕衔莲鸳鸯

圆雕鸳鸯侧首伏卧形,口衔莲花。其翅羽装饰多小涡纹,富于仿古趣味。磨制细腻,线槽过渡圆润,阴阳起伏变化精微。配木雕湖石花卉纹座。器身上贴黄条,书“墨云室三十三号”,可知原陈于养性殿西暖阁之西室。

明 白玉雕鸳鸯

圆雕一鸟伏卧,胸部前突,翅尖上翘,口衔花枝,造型夸张写意。阴刻眼睛微阖,似欲安眠。肩部琢成涡纹状,带有仿古意蕴。头后有穿孔,可供系结。此器形体特征不明确,因其颌下毛发延至脑后、翅膀上举如帆,与鸳鸯的体态有相近之处,故暂定此名。

清 青玉雕立凤

圆雕一凤立于湖石之上,口衔桃枝、桃实。凤凰的头冠、尾羽于重复中寓变化,具有规律之美。凤眼的眼睑、瞳仁琢出了立体感,显得神采奕奕。翅膀上的纹饰则具有仿古倾向。桃枝、湖石略具凹凸,与凤身的光洁形成对比。不过总体而言,此器磨工上佳,表面呈现蜡状光泽,充分显示出材质之美。

清 青玉雕山座立凤

圆雕凤凰落于山岩,半展双翅,尾羽向右侧弯转,覆于石上,左翼下有绣球花一簇。此器雕琢之精主要体现在凤羽的刻画上,层叠铺展,结构清晰,不同部位形状、质感均有区别,十分细腻。

明 黄玉雕卧凤

此器圆雕而成,形象较为概括。卧凤扭项回首,翅羽上翘,尾羽翻卷下垂。其造型与装饰均有仿古意味。阴刻线普遍浅而短促,肩部的鳞状纹极具装饰性和时代感。眼部虽仅用如逗号般的线条来表现,却很传神,足见创作者的功力。

清 青玉卧狗

  青玉质,圆雕。狗呈卧姿,昂首,双睛外凸,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尾分三束上翘。背部凸雕出明显的脊骨,脊骨两侧用简练的阴线刻画出肋骨。狗颈系有项圈。

明 青玉卧狗

青玉质,圆雕。狗呈半趴卧状,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背部凸雕出明显的脊骨,脊骨两侧用简练的阴线刻画出肋骨。明代的玉狗较之清代显得精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清 白玉卧狗

白玉质,圆雕。狗卧姿,回首,尾上卷,颈部套一环。通体光素无纹饰。清宫收藏的玉狗一般用作陈设品,纹饰虽简却形态生动。

汉 玉卧羊 清宫旧藏

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元 青玉莲托蹲龙

青玉有绺裂、墨斑,局部有黄褐色沁。圆雕坐龙居于莲花座之上。龙昂首,一爪抓握火焰珠。双角,眉目细长,向后延伸。背起脊,关节处阴刻后扬之肘毛。刀法刚劲、粗犷,透雕处留下明显的掏挖痕迹。底部中心一大孔,边一小孔,据此推测本品原应固定于他物之上。

唐 青玉童子骑象

青玉有绺裂、絮斑。圆雕一男子侧身坐于象背之上。象卧伏,神态温顺。人物头戴软帽,微后仰。着长袖衫。右腿搭于左腿之上,右手举起放于脑后,左手置于腿上,长袖下垂,作舞蹈之姿。

清 青玉三阳开泰

整器圆雕3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商 玉鸮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

商代遗物。玉质透亮,圆雕,鸮体躯正面羽翼近似方形,应是屏翅俯冲向猎物时的姿态。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

西周 玉羊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

出于晋侯墓地63号墓。青白玉圆雕,羊卧伏回首,大角内卷。造型简练生动。头、背、尾有隆起的棱脊,极具装饰效果和写意风格。

汉代 玉羊 震旦博物馆藏

汉代 玉牛 震旦博物馆藏

汉代 玉马 震旦博物馆藏

西周 玉马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

出于晋侯墓地63号墓。灰白色圆雕。马安详经历,颈项粗壮,鼻翼翕张,胸肌略鼓,臀腹紧圆,颇符解剖原理。婉转柔和的双勾阴线云纹表现马的肌理轮廓,兼具写实与装饰之美。惜耳、尾有残。

商代 玉鹰 2005年曲沃县羊舌村出土

圆雕,呈站立状,玉质莹润,有褐斑。喙部大回勾自然成穿孔,造型质朴而生动。

汉代 鸟首兽身玉神兽 震旦博物馆藏

这件玉神兽已整体白化,表面附着黑色有机质。整体作圆雕匍匐前行状,首部似鸟,顶有独角,双目圆睁,勾喙卷舌。身体如兽,四足前后交置,两侧带翼,一贴附在前肢上侧,一歧出于背脊上端。鬣鬃、羽翎等细节特征皆以汉代流行的阴刻平行线纹勾勒。造型立体生动,气韵非凡。

玉蝉  楼子湾4号墓出土

浮雕成爬立状蝉形,颈部饰凸弦纹。

玉熊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此器为圆雕,为熊抱膝蹲坐状。昂头,吻前伸,鼻微隆,双耳直立。以粗阴线雕琢出臀部和前后肢,并刻出足趾等。熊颈背部有两个上下对穿的小孔,臀下部也有圆孔,内有朱砂痕。动物形玉雕是商代装饰玉器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玉器的传统品类之一。玉雕通过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深刻的文化内涵。

商 玉鸮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圆雕鸮形,站立状,头部有双角相连,正中钻一个圆孔。大勾喙,斜伸前方并向胸内弯卷。双翅紧贴于背部,正中雕刻脊齿,双腿及宽尾支撑身躯,双足粗壮并雕出四爪。双阴线雕刻纹饰,腹、翅饰翎羽纹,全身饰勾云纹。鸮面的喙部被极度夸张,粗腿和大尾羽也别具特色,形象十分威猛。商代的玉凤,凤首多加羽冠装饰构成神鸟形象,而凤身则与同时期的玉鸮形态近似。

唐 玉狮

白玉,狮呈蹲卧状。昂首,头部较大且圆,双耳,双角向后勾卷。双眉向上卷,双圆眼凸出,阔鼻,张口露齿,胡须向下,与胸相连。短颈,挺胸,身体两侧有飞翼状纹饰。臀部肥硕,尾向上卷,上刻细阴线纹。四肢曲卧于腹下,前后肢有细阴刻线纹表示茸茸细毛。

商 武丁时期 玉琥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玉质为深绿色,上有黄色沁,立体圆雕呈虎形,作伏卧状。方形头,头顶双角后伏,“臣”字形眼,张口露齿,背呈弧形,中部下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尾长下垂,尾尖上卷。器身饰卷云纹,尾饰竹节纹。 

商后期 玉龙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