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赵孟頫说的“笔法千古不易”?主要难在哪个阶段?

 对岸合欢树 2019-02-27

元代书法大家松雪道人赵孟頫这句‘用笔千古不易’话说的好,虽然这话讲出年代不算很久远,也算千古名句,之后写书法的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它还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但更鼓动了爱书法人的思考,求解。当初,子昂要是再把这用笔之法再释解一下,岂不是更好。

对‘用笔千古不易’有不少反驳的论点,有的说,欧,虞,褚笔法都是不一样的,那来的千古不易,有的说,赵孟頫主要是针对二王笔法说的,因为他非常反对宋代的书风,认为宋代书风背叛了二王。

清代大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之言,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我认为很有道理,赵孟頫指的是用笔,强调以用笔为上。就是指用笔的发力。

何为用笔,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笔力,笔法和结构为用笔的形态,就和人走路一样,人走路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就如同字形不一样,但不用力是无法行走的,看军人的步代,模特的步,他们走的好看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一样的道理。用笔之重要,重在发力。卫夫人《笔陈图》第一句话就是,夫三端之妙,莫先于用笔。还讲,点画波撇,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书法家田英章讲,我练书先是指力,后是腕力,再是臂力,现在是全身之力。

所以说,这用笔就是书法的夲,‘用笔之难,难在遒劲’,不会发力,不善发力,那里来的遒劲。发力是书法的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难也难在发力,字的结构,笔画的形态,千年留传,特别是现代媒体的发达便捷,字帖满天飞,临帖很容易,很方便,但学发力就不是那么简单。临帖临的象只是面,是表象,发力对不对才是质,是内涵。

笔力是书法艺术必备的基础,通笔力表现出书法线条的美的质感,美的形态,美的符号,美的篇章。

笔力是需要训练的,也是需要去‘悟的’,古人讲意在笔先,我个人体会还要力在笔先,用力引着笔走,笔引着毫走,而不是力在后推笔,力还要与起收,提按,转折,顿挫,等结合,与毛笔的弹性相结合,与缓急轻重相结合,讲笔笔中锋,还要讲笔笔有力,无处不用力,无处不有力,点到力到,划到力到。力与锋的结合,如‘包丁解牛’那样得心应手,才是大家。

最后用卫夫人一句话结束,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