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谡守高山是否正确,三国中这几处细节告诉你答案

 小天使_ag 2019-02-27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命赵云邓芝兵出斜谷,佯攻郿城,诸葛亮本人亲率大军进攻祁山方向。魏军果然中计,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继失守,蜀军威声大震。魏明帝曹睿惊慌失措,亲自坐镇长安,急令大将军曹真防御郿城,又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曹睿随后又派遣辛毗孙礼率军五万,前往助阵曹真。

魏军反如此神速,让诸葛亮很吃惊。诸葛亮料想司马懿必取街亭要道,张郃乃当世名将,于是急派军前去守街亭。参军马谡自告奋勇,诸葛亮因马谡没有实战经验,拒绝马谡之请求。马谡愿以全家性命为抵押,并且立下军令状,孔明这才派遣马谡守街亭。然而马谡到达街亭后,屯军与山上,致使魏军围山,蜀军断水缺粮,不战自乱。马谡无力控制局面,率残部突围,街亭失守。然而有人便提出疑问,马谡舍弃大路而守高山是正确的马?个人认为,马谡守高山是错误的战略布局,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马谡屯军于山上,依据却是兵书所言。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因担心马谡无实战经验,便让王平前去辅助,诸葛亮知道王平一向生性谨慎,并要求他将战略布局详图,以及周围地形图报送回来。马谡与王平到达街亭后,王平要求马谡,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在五路总口下寨。然而马谡却不以为然,看到街亭旁边有一座孤山,马谡认定要在山上安营寨。并且认为蜀军自上而下攻击,可以势如破竹,魏军必败。王平声称,如果魏军围山,蜀军将不战自乱。马谡辩驳道,如果蜀军身陷绝境,必将死战,将会以一敌百。

马谡果断拒绝王平的劝说,并且自恃抱读兵书,就连诸葛亮每逢战事,也要想他请教。王平无奈只得听从,并率军五千前去守住水源。显而易见,马谡弃大路而守高山,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指导,而是马谡从兵书的出的结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马谡又想效仿项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惜马谡不是项羽,蜀军也不是项家军。故而个人认为,马谡在高山下寨是错误的。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谡大笑曰:“汝(王平)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若魏兵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我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挡百也。”

其次从演义这几个细节中,可知马谡于山上下寨是错误的。一者诸葛亮让马谡在五路总口下寨,并且让军士制作围栏,这样魏军便不能偷过,尽可能更长时间守住街亭。诸葛亮身经百战,他的战略布局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却一般却能有惊无险。但马谡偏反其道而行之,去守高山,丝毫没考虑诸葛亮的策略。二者王平曾死劝马谡,不要在山上下寨,王平也是当世名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于战略布局也有相当的研究,他坚决反对马谡的布局,这说明马谡的布局确实是有问题的。

三者从司马懿父子口中得知,马谡的布局是错误的。却说司马懿让司马昭前去探路,得知孔明已经派大将守住了街亭和柳城咽喉要道,懿曾赞叹:诸葛亮真神人,吾不如也!然而司马昭却告诉司马懿,街亭很容易得手。原来司马昭曾亲自前往街亭探哨,看到大路上并没有寨栅。司马懿大意,得知是马谡如此布局之后,便说马谡是个庸才,诸葛亮用这样的人,岂有不败之理。显而易见,司马懿对马谡的战略布局,也是持否定的态度的。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再次马谡守高山,确实违背用兵之道。马谡的战略布局,从后来的结局,就知道他错了。马谡弃大路,导致张郃长驱直入,前去借助王平,司马懿又派遣申仪、申眈直将山围的水泄不通,蜀军缺水,几天后不战自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马谡成功突围,街亭失守。其实魏军可以不攻山,大军长驱直入,畅通无阻,马谡守山又有何用。

再者说,无论是将才还是军队数量,马谡都不占优势,除了王平能战张郃,却又被派去守水源。马谡不知有何底气,敢放魏军进来,这是引狼入室之计。如果马谡在五路总口下寨,魏军被阻挡在街亭之外,蜀军不会被围,更不会被切断水源。最主要其蜀军不会败的那么快,魏延、高翔等几乎都没有时间救援。因此个人认为,马谡弃大路而守高山是错误的。

你是如何看待马谡守高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