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太极、大成拳之拳技真髓(一语道破)

 天马行空3zpfuv 2019-02-27


形意拳有三层功夫: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精化气即以工顺之明劲练外形,以“易骨”,使形体上搏人之元本一一精(精力、生机,机能、内精等)上升为更为灵透的“气”。第二步功夫练气化神,即由形体之搏人之本、灵透之气而内达于神;即由形而达于意,外形之搏人动作变成意中搏人,使形意(神气)归一。形神归一功夫无须象第一步“易骨”以练搏人之本那样发刚劲之“明劲儿”,它只须着意于神经,意念对筋肉活动的支配,由内到外,落意成形。故只须发'暗劲”活络筋肉(易筋),使意-形的变换高度灵敏。这样,形意合一后就能意到形至(所谓“意到气到力到”),此时变化在心,心快则手快。所以为求得变化就要进一步着重于精神锻炼(即“化劲”阶段,以练神为主,拳上谓之“练神还虚”)。神是动作的出源,即人之精神意念。人之活动莫不支配于神经大脑,只有经过对神的不断刺激和操练,才能逐步使动作成为本能反应,达到“不假思索、不烦拟议,不期然而然”的程度。然后方可称“虚”,即发拳自我莫测,全出于无心和不觉,“形无形,意无意”。

太极拳亦讲“形、气、神”三步功夫。太极拳一开始即八松柔入于,以训练中枢神经对肢体支配的灵敏度,使内外高度合一。可以说是先练“易筋”功夫,提高筋肉与意念之连络能力。在松柔中着意体会意念与肢体活动之间的谐调,使意到动作即到。它的“坐桩走架”、“落点刚发”要求以及专门的站桩、单势发力甚至抖大杆子可谓是其“易骨”功夫。经过长期的操练使形神归一后,才进一步研究“神化”功夫。在行功走架中加上“腾挪闪展”的心法,使气势和招势贵有腾挪和闪展。手快终不如意快,既然已能够意到手到,那么进一步当然应该练意。只有将意练得无可捉摸,则由意支配之外形动作才能达到无可捉摸的境地。此是太极的“练神还虚”。形意和太极最后都是要练神而达到神妙莫测的地步,故世称“神拳”。

集诸家之大成的近代大成拳,也讲“术、意、大成”三步功夫。即先学练各种“术”,属于法,搏人基本,有效之法。法成意就,有意即有法,意之所至法已至则上升为“意”的阶段。最后练有意而达于无意,应敌动作纯为本能反应,“不期而至”即为“大成”。

形意、太极、大成拳皆为中华武技中之佼佼者,最终都是为了达到“神化”境界,使发拳自我莫测。历史上早已有极多的前人达到了这个阶段,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最后都注重“神”的训练,练神还虚而达于无意,致使心中空空洞洞,非有千万法而又有感皆应,于不觉之中克敌制胜,化险为夷。

拳击也好,泰拳也好,以易学实用为本的擒拿格斗也好,虽易见成效,但大概其不能称为神拳,就在于其“以形为本”又“以形为终”,欠于“练神”这步功夫。拳术之成就于形、意的高度归一,是古今中外大多数拳种的最终标志。发力已非常顺达,意念已非常灵活,招法已达到十分巩固的掌握,然而“神拳”的称号,只有少数优秀拳种才能担当。在这一点上,先人们已用他们的神妙拳技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被称为“神拳李老农”的形意大师李洛能,可以在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本能地用后背将偷袭者弹出文外;太极举一代宗师“神拳杨无敌”杨露禅也是能以手掌拍打突袭之来拳而将其人打跌出去,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对敌时已达到“纵横自在,有感皆应”的妙境,观其意,似乎闭目亦可与人搏。这些作拳表现是先人“神拳”的高级境界,已向人们说明了拳技存在着最终神妙的终结。

由是观之,无论操何科武技,如想彻底练成,都应以达到“发拳自我莫测”为终极。如此方可谓“拳艺上身”。拳技成为自身的组成部分,“拳我合一;形神两忘”。自我练成一部发拳机器,触之即发。它的操练过程就是那些优秀摩种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的过程。先操练肢体和技术方法,培本筑基,以获得真正的素质和科学的技术(科学性需要实践的检验,如推手、对接等)。然后进一步求神经对动作支配的灵敏性,使形意合一。此时要轻劲操练,练筋肉之活络,着重体会意念的支配作用。意到手法即到,使意念活动与胶体动作高度合一。合一之后就必须求“神化”,假以“神运”;求意念之闪动,内气之冲撞,肢体之不意而发。我们通常在突受惊吓时的哆嗦和惊叫是何等快呢?真是“无形无意”,“不意而发”。(这是触动了“真神真意”)。形意合一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假借“神运”功夫练此真神真意,使每招每势,周身处处都能不意而发,还其本能。这步功夫虽是着意练神,但不能使外形动作退化。大成拳早期称“意拳”,以强调注重对意感的体认和操练。但由于有的人因过分重意而忽略了外形肢体,最后致使肢体动作赶不上精神意念,二者乖离而未能学有所成,所以后改名为大成拳。练神不忘肢体,形神神形,多次反复才能巩固。

在神意练到了家,肢体动作已能极灵敏地随意所至之后,只要受到拳术意义上的刺激,使自卫和发招之“真意”受到启动,内气马上就能在经络上产生冲撞,使肢体猝然发出凶猛的不意反应。此时类似受惊时的哆嗦和惊叫已被极简捷有效的进击动作所代替,于不觉之中,使敌受到重创。即促在睡梦中,有人不慎启动其萌动真意的机关,彼亦会闪电般发手。八卦掌之始祖董海川公不是曾在睡梦中将前去照看的弟子打跌出去吗?很多高手不敢随便与人推手论功。忧虑不意伤人也就是这个道理。极灵敏、周身象电一样,是练神的结果。操练神意使拳术达到高度的空灵才是武技的最后归结。

如何才能练神以达到“还虚”的“真意”阶段呢?主要是最后在松静中借以想象,前人谓之“神运”。平常我们的真意被世间繁杂的事务和意念所冲淡,但如果你想象独自流落荒岛或关闭在洞穴中,在惨静的环境下马上能体会到真意和真气的频频萌动(近来有所谓“神电气功”问世。恐怕即是走了类似捷径),“极静”产生“极动”。真意真气人人都有,只是要通过松静,排除任何肢体上和外界对神意的干扰才能逐步对其加以体会、操练和培养。功夫高妙者最后喜于在更深人静、在野地甚至坟地里练其神技是有奥妙的。如形意巨子郭云深喜于坟地;八极圣手“神枪李书文”喜于野地。优秀拳种最后也都要求高度的入静。能入静还要借以想象,“即在“极静”中以闪动的意念触发“极动”与人对拳,神意一动,即把自已练之纯熟的科学有效的招法闪电般发击,致敌以重创,“假借无穷意”。这步功夫做得好坏,除需理清路明之外,就要看习练者的“天份”,如对拳的悟解、智慧、联想力;神经与肢体的灵敏度等。但勤能补拙,习练者只要不断巧练,一定会成功。过去也有很多语性稍逊的习武者最终靠努力而成为贤达妙手。

随缘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