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水 ——天一生水 好雨知时

 老叟童心94io0p 2019-02-27

 雨 水 


2019年2月19日  07:03:51

 己亥年  正月十五


怅卧新春白袷衣    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    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阳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330度。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阳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一样,反映着节气的降水现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 
 



寅月(阴历一月)

属于十二辟卦中的泰卦



上卦为坤,下卦为乾。

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

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这便是说——

雨水节气,太阳的位置在室宿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六宿。

初昏时刻,参宿出现在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尾宿出现在南方中天。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簇(即太簇),其数八。



雨水节气之日,夜观天象,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寅时,即方位角45°(东北),古人称之为艮的方向。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气温回温至0 ℃以上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



雨水节气期间,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说到这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降水雨量增多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一候  獭祭鱼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  鸿雁来

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  草木萌动

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春寒多雨水    地僻少轮蹄

湿气连山暗    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    城冷野狐啼

回首关河道    风尘道路迷
                                       ——王冕《春寒》



拉 保 保



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接 寿



雨水节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接寿”,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占 稻 色



占稻色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回 娘 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风俗。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顺 乎 阴 阳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病,奉长者少。”


这就是传统中医文化春天养生的基本原则,亦即春天养阳之道。



《黄帝内经》言:“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以立春作为阳气生发的转折点,到雨水则阳已逐渐旺盛,此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更会随着春季的阳气生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



五运六气

主气:厥阴风木

客气:少阳相火

司天:太阳寒水

中运:火运太过

主运:少角

客运:太徵



坐功:每日子、丑时,叠手按髀,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疾悉治。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雨水节气对应的是人体的腰1椎,与腰1椎对应的穴位是悬枢



精 神 调 摄



雨水节气前后,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除了应当进行春捂之外,还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心平气和。



起 居 作 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旺盛,也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雨水节气之后,就要准备养阳了,起居作息应随之作出相应调节。


 “春日甘霖到,早起晚睡觉”。春天清晨起床要早,不能再像冬天一样赖被窝,“夜卧早起”,最好差不多6、7点钟起床,晚上11点钟左右睡觉。



时 令 饮 食



省酸增甘养“脾气”



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调养脾胃。


多吃温性的食物



雨水节气应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多吃温性的食物从而对脾胃进行调补。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作为药膳的调理品。


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油腻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天气转暖,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所以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



适 度 运 动



天气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因此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音 乐 疗 法 



雨水适合听木音(“其音角”,木音也)。木音是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的音乐,高而不亢,低而不臃,绵绵不断,好似枯木逢春,春意盎然。


木音入肝胆之经,可以疏肝利胆,保肝养目,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魂人睡,对于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的也相当有益。


多听木音,可以转移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如《春风得意》、《江南好》等。




传统的意义在于

当下的在场

文化的生命在于

无时无处不在的

举手投足

和呼吸吐纳




微信号:shhanweiyang

官网:www.hanweiyang.cn

微博:@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016095


汉未央 · 静安馆:

上海市静安区康定东路85号  021-52135726

汉未央 · 嘉定馆:

上海市嘉定区南下塘街11号  021-69571606

汉未央 · 未央学宫:

上海市嘉定区嘉旺路862号  021-591061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