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是生活的歌|方楚乔绘画作品欣赏

 山地之仔 2019-02-28

方楚乔,1953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河山画会画家。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创作是生活的歌

在当今岭南画家群体中,方楚乔是以全面、稳健而为人称道的一位。他凡事计究秩序条理,对人和善。而他的画也如其人,流淌着一派生机葱茏且安详沉稳的诗意,或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中游走激荡,或在自然的怀抱里畅怀吟咏……体现出非同寻常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波密急湍》138×69cm

在暨南大学任教近20年的方楚乔,桃李满天下,但为人却异常的低调,采访时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对生活充满着感情,才能表现出美,才能感动观众。”“不刻意”可能是他做人的准则,也可能是他艺术的追求。但是朴素、真诚地去画画,却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凡熟识方楚乔的朋友,都不难感受到他沉稳、儒雅背后的自信与坚守。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不善言说的,或许他的话都精彩地留在了他的一幅幅作品里。

《春到虎跳峡》367×145cm

《春风又绿湖上山》180×68cm

《春谷流泉》247×124cm

说起写生,方楚乔想起了刚读研究生的情景,“当时一个人去贵州写生,景色很美,就是不知从何下手,回来林丰俗老师找我拿出来看看,老是不敢见他,连素写稿都拿不出来”,经过这件事,方楚乔明白了自已的短处。在黎雄才、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几位大师指点下,走了一条循序渐进、临古而创新的正确路子。大师们注重传统,强调临摹的作用。于是,方楚乔在学画期间,从临写清代“四王”入手,继追明代之唐寅、仇英等诸家。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讲究写生、创新,于是,方楚乔又遍游祖国山水,去大自然写生,积累素材。最后才是创作。“同样的大自然,每位艺术家笔下都有所不同。这是最能体现艺术修养与个人禀赋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艺术家必须与大自然接轨,从大自然汲取灵感。”方楚乔说。

《岩壑叠翠图》248×123cm

当然,现在的方楚乔已能驾驭自已的双手了,能熟练地把自已的所见所想通过笔墨呈现出来。在“2010年中国美协组织建党90周年走进革命老区--贵州”之行的活动上,方楚乔画了一批批的速写,甚至在坐车的间隙也用来画画了,评为团里的“最积极劳动模范。“现在很奇怪,很想画画,有空我就会拿张纸,纯粹地画,感觉很多东西想去表现”方楚乔说,“我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只要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且是比较自信朝这个方向努力,相信假以时日又会上一个新台阶”。

《翠谷春泉》249×124cm

数十年来,方楚乔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到各地体验生活,同时也从中领悟到了一些真谛。“中国画的最高标准是气韵生动。以气写形,形气互补,方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有的人画一辈子,光抓形不抓神,重形不重气,终身匠人。” 方楚乔认为,画山要像出水芙蓉那样,要有从云雾里升腾出来的感觉。

《翠岭叠泉》247×125cm

在画展上观众称赞方楚乔的作品“融情而见美、悟淡以归真”。 “大家都说我画得好,其实我只是画得多了。” 方楚乔说。因为与生活有了感情,所以一直坚持学习,画速写稿不下数百千幅,创作山水图也不下数百千幅。方楚乔将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精神表现得十分到位。

《虎跳峡》247×124cm

著名画家林墉曾说:“方楚乔的画,大都很满,形满,笔满,气也满。”是呀,笔者在欣赏他的2012年的新作时,缜密周到的笔法营造出来的山山水水,同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

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伟铭也说“方楚乔的山水画承接了宾虹老人开启的新古典主义传统,这种传统要求画者在以真诚的态度重建与大自然的亲和感的同时,从运笔用墨的过程中,去深入地体会古代大师的经验。在这个周而复始、循环反复的过程中,恪守理法固然重要,对景写生,闲居理气,同样不可或缺。”

《岷山皑皑》249×124cm

“我一直在坚持我的个性,通过山山水水来抒发我的内心和情感。什么是创新?百花园里有我独特的一朵在绽放,我就满意了。” 方楚乔说。作为当代岭南画坛的中坚力量,方楚乔有着谈定而自信的心态。他是一个有规划、有目标的人,经过多年的创作和积累,他对自已的未来看得非常清晰,他信奉:“创作是一首生活的歌,必须用心去吟唱,用情去体悟。” 方楚乔说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因为他“始终觉得前面有一个灯塔在引领着,催人去奋进和攀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