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与咸亨酒店)
原曾以为“咸亨酒店”是鲁迅小说中杜撰的店名,后来到了绍兴,才知道那是一家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也就是甲午年,这一年发生了甲午战争,留下的记忆特别深刻。 酒店的创建人是鲁迅的堂叔,叫周仲翔。取名“咸亨”,出自《易·坤》:“(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寓意生意兴隆,万事亨通。
“咸亨”是个好词,唐代的李治不就用“咸亨”作过其年号么? - 唯一的一次到这里就餐,却没留下好的回忆。 2001年的一天,带一伙人出差绍兴,中午慕名到“咸亨酒店”就餐。点的菜中有绍兴有名的梅干菜烧肉,吃着吃着竟在菜底夹出一只油乎乎黑黢黢的木夹子。 请客的东道主挺生气,与服务员吵了起来,惊动了门店的经理。思泉两面规劝,息事宁人,后以减掉这份菜的菜金了事。 一生中就遇到这么一次,因此印象特别深刻。 - 如今面貌大改,估计不再会有这类概率极低的“低级事故”出现。否则也不会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小酌浅饮。以至于著名作家李准酒酣之际留下“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的感叹;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了“酒逢咸亨千杯少”的墨宝。 位于路口鲁迅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的地标性建筑“咸亨文化柱”就很有特色。 文化柱高近十米,约两米见方,顶部四面的“咸亨新天地”,十分耀眼,具备导向的适用功能——走到这里,知道马上就要到鲁迅故居。柱下部有几十块石板材干挂于其上,石块上镌刻着鲁迅先生的手稿、语录和作品封面等文化元素。 -这就是那位“唯一”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从古铜色的雕塑上没法看到鲁迅所描述的细节。 ![]() - 离开“咸亨酒店”往东,石板路两侧,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前面一段是各式土特产、餐饮店铺。 再往后,就是前面“去”过的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参见《绍兴游(四,鲁迅故里——周家新台门)》)、百草园、周家老台门(参见《绍兴游(五,鲁迅故里——百草园、老台门)》)、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参见《绍兴游(六,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寿家台门)》)、鲁迅纪念馆(参见《绍兴游(七,鲁迅故里——鲁迅纪念馆)》)和鲁迅笔下的风情园(朱家台门,参见《绍兴游(十,鲁迅故里——鲁迅笔下风情园》)等。 朋友,如果看过前面几篇,是否可以认为这些景点是立体(4D或5D)解读鲁迅文化的场所? 有人这样评价,如果将江南水城绍兴比喻成一部漂在水上的书,那鲁迅故里无疑是全书的最精华篇章,同感。 ![]() ![]() ![]() ![]() ![]() ![]()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
|
来自: 新虞舜客 > 《国內旅游/景区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