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又称“六邪”,即风、寒、湿、暑、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一般不易于使人致病。但是!当气候变化异常(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急剧的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的“六淫”,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六淫邪气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风 风病主要包括两种: 自然界风邪主要侵犯人的体表和肺,常见的病症有发热、恶风、咳嗽、鼻塞、中风、破伤风、风疼等,多发于春天,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肝风内动主要包括血虚、热极生风,肝阳化风等种类。 寒 寒包括外寒、内寒两种 外寒指寒邪外袭,外寒病主要有寒伤脾胃和寒邪侵表两种,寒伤脾胃主要是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患者可出现呕吐、恶心、腹挥、腹部疼痛等病症;寒邪侵表患者可出现咳嗽、浑身疼痛、关节疼痛等病症。 内寒指的是人体的抵御能力减弱,阳气衰弱,内寒病主要有上焦阳虚、中焦虚寒、下焦虚冷三种类型。 湿 湿分为外湿和内湿, 如果居住环境过于潮湿、长期进行水中作业、淋雨都容易引起外湿致病,常见的外湿病主要有表湿和湿痹两种。 内湿指的是脾脏的运化功能出现紊乱,导致水谷津液聚集滞留,内湿病主要包括湿滞上焦、湿阻中焦、湿注下焦三种。 暑 按照暑病的轻重,可以把暑病分为伤暑、中暑两种。 伤暑病症较轻,是由暑热引起的,主要病症有浑身发热、口干舌燥、疲倦、多汗等; 中暑主要是由在高温、烈日环境中活动引起的,也有轻重之分,严重的可引起昏厥、冷汗、脉大、脉虚等病症。 另外,由于暑易携湿,人们还容易患暑湿病,主要症状有四肢无力、大便稀薄、小便发黄、食欲不振、恶心、胸闷等。暑病主要发于夏季。 燥 燥分为外燥和内燥两类 外燥主要是由外界燥邪侵入人体引起的。外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多发生于初秋,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干咳、口渴、心烦等,凉燥多发生在秋末,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 内燥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过少、精血亏损引起的,主要病症有皮肤干燥、便秘、身体消瘦、毛发干燥等。 火 火证主要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 实火的症状表现有浑身发热、便秘、口渴、面色发红、目赤、舌头发红、心情烦躁、尿血、便血等; 虚火的症状表现有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尿短而赤、干咳、舌苔较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