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学明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2018年草鱼主养区发病情况 1 寄生虫病 车轮虫 斜管虫 锚头鳋 2 细菌病 烂鳃病 赤皮病 暴发性出血病 肠炎病 细菌性烂鳃 赤皮病 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肠炎 3 肝胆综合症 防控措施 ▼ 确定膨化料合理的投喂量 膨化料和颗粒料的合理搭配 发病季节注意控料 开发生态料(发酵料) 4 病毒性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此病于1972年在我国湖北滠口首次发现,目前在全国所有草鱼养殖区均能发现被感染的鱼。
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全长2.5cm~30cm的草鱼鱼种,也可感染麦穗鱼,鲢、鳙、鲫、鲤等淡水鱼类,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但可以携带病毒,是疾病的传染源。当年草鱼死亡率一般在30%-50%,最高可达70%-80%。二龄以上草鱼较少发病,但可携带病毒而成为传染源。
主要发生于5~9月水温在20~32℃的季节,尤以25~30℃为流行高峰;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含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病。
对草鱼出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通过水或外寄生虫),传染源是己经感染的或带毒的草鱼,也可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
草鱼出血病病毒攻击鱼类的肾脏,导致鱼的免疫力下降。发病时正值高温季节,此时的细菌繁殖也特别快,极易诱发继发性细菌感染(老三病),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GCRV引起草鱼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症状 ▼ 按其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红身、红肉、红肠,三种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主要症状为肌肉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丝因严重出血而苍白,多见于5-10cm的小草鱼种。
主要症状为体表、鳍基、鳃盖严重出血,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有出血点,多见于10cm以上的大草鱼种。 病鱼腹部出血、鳍条充血
主要症状为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内脏点状出血,体表亦可见到出血点,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均可见到。 肝出血,红肠,积水 病毒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 诊断方法 ▼
水温22~30℃,尤其是25~28℃时,草鱼鱼苗大量死亡,而其他同塘鱼类并无死亡,病鱼出现红鳍、红鳃盖、红肠子、红肌肉等的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作为草鱼出血病疑似病例。
防控方法 ▼ 草鱼出血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最有效的措施是注射疫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包括正规疫苗和土法疫苗(自家苗)两类,正规疫苗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证书号:(2010)新兽药证字51号),目前由广东温氏集团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 两类疫苗的性能对比 2017年5月21日,福建漳浦养户使用土法疫苗1天内鱼苗全军覆没。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
小 结 ▼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转载声明 来源:大华农,本平台经授权分享,转载请自行联系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