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领域已愈发显得重要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溶瘤疱疹病毒、溶瘤腺病毒、M1溶瘤病毒外还有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等多种溶瘤病毒。 近日,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Manish R. Patel等人发表了《JAK/STAT inhibition with ruxolitinib enhances oncolytic vir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odels》研究论文,作者使用JAK/STAT抑制剂(Ruxolitinib)联合水疱性口炎病毒(VSV-IFNβ)对肺癌进行治疗,结果显示,Ruxolitinib可以显著增强VSV-IFNβ的溶瘤治疗效果。 Ruxolitinib可以提升VSV-IFNβ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能力 作者使用五种人类NSCLC细胞(H460, A549, H838, H2009, H2030),两种鼠NSCLC细胞(LLC、LM2),除H460和LM2外,其余细胞均有部分完整的IFNβ信号通路活性。体外实验表明,H460、LM2细胞对VSV-IFNβ敏感,再引入抑制剂Ruxolitinib后效果提升不明显;而其余具有IFNβ活性的细胞可抑制VSV-IFNβ的溶瘤作用,而当引入抑制剂Ruxolitinib后病毒的抑制效果被解除,在低MOI的情况下病毒也可以发挥很好的溶瘤效果,对比发现Ruxolitinib可以提升溶瘤病毒(VSV-IFNβ)在细胞中的复制。
PD-L1成为关键分子 Ruxolitinib是通过什么途径,促进了VSV-IFNβ的溶瘤效果的呢?研究结果显示在IFN信号通路活性的肿瘤细胞使用VSV-IFNβ后会提高细胞PD-L1的表达,进而产生免疫逃逸。引入Ruxolitinib后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 降低PD-L1表达提升溶瘤效果 小鼠实验模型中,作者测试了LM2小鼠模型(IFNβ信号通路缺陷型),发现联合治疗有提升生存率的趋势;在IFNβ通路缺陷的情况下Ruxolitinib并不会减缓VSV-IFNβ引起的PD-L1升高,与体外实验一致,反推在有完整IFNβ通路的肿瘤中,Ruxolitinib会降低PD-L1的表达;与VSV-IFNβ单独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会引起更多调节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中,这表明Ruxolitinib可能会提升免疫治疗的效果。 小结与展望 这是一篇目前还在探索中的文章,后续作者可能会继续研究联合治疗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毕竟正常细胞有完整的IFN信号通路去抵抗病毒复制传播,引入抑制剂会不会使正常细胞受损? 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Ruxolitinib会影响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会对IFN通路有很好的作用,在文中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引入检查点抑制剂也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的。 知识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