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状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实施,目前主要针对病死猪。在市场运作方面,吸引了社会资本的注入,所以在国家政策相应出台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迅速,显现着发展活力。但在发展过程中,需逐步规范,才能确保持续性,形成产业,为人民的食品安全、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和卓有成效的贡献。
一、体系建设基本现状
在中国社会进步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安全意识也更加强烈,特别是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直接关联。过去,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采取的焚烧法或掩埋法等,简单的处理方式,有发生次生污染的可能,而推动科学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再利用,是大势所趋。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需广大养殖户的积极参与。在实际的了解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和人们 的意识,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落后地区,规模养殖户好于散养户,有的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认识不够,存在病死畜禽流向餐桌的风险。广大养殖户意识提高,要通过宣传引导、监督执法、惠农激励等方面,采用各种有效方法,让广大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处理,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参与其中。病死畜禽的来源在养殖户,广大养殖户对无害处理的认识提高,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也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需合理布局。处理厂的建设与当地的养殖量息息相关,处理厂的投资规模适当,才能确保营运。有的地区,政府为监管的方便,不管当地养殖量的大小,每个县市都建一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这样的布局,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产业发展。在处理厂建设布局上,从一个县到一个市,应当统筹考虑,兼顾全区域的养殖情况,结合实际,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共建一个处理厂,综合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区统筹后,在政府的监管层面,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养殖户送交时严格把关,处理中心收集运输监管,通过技术手段和各种方法,实现各节点的闭环管理。合理的建设布局,有利于处理厂的良好运行,可以减轻营运时政府补助和企业的自身的财务压力。
保险联动让养殖户减少损失,减轻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保险联动的配套政策,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至关重要,越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越能产生积极效应。各地区,保险联动有政策,但保险细则不尽相同,有的地区生猪保险全覆盖,有的地区只把育肥猪纳入保险范围,偏远地区,只给能繁母猪保险。保险联动机制,惠及养殖户,若能从这方面入手,再深入细化畜禽保险,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需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提高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认识,并能自觉的参与其中。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配套保障政策,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保障资金中,中央财政明确补助标准,但向无害化处理企业的补助,全国各地有着差异,比如,有的省区全额补助给无害化处理企业,养殖户依托保险联动弥补损失;有的省区对无害化处理补助,分出部分给养殖户;有的省区,结合地方财政,与中央要求的标准,补助到无害化处理企业的费用,有着地区特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差异化的补助标准,虽然符合市场化运作,企业参与竞价,或者以超低价格取得项目运行资格,但从该行业产业化发展来看,如果不进行规范或客观看待,会扰乱刚刚兴起的产业。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从定位上属公益性,也是一项惠民政策,与全体人民的卫生健康紧密相连,也是畜禽养殖业不可回避的事实。其次,该产业的发展,作为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服务,所以须从服务上下功夫。
二、建设与运行基本现状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一般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标,或通过招商引资,除政府自建的以外,多数地区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社会资本参与的商业模式,一般为建设与运行由企业进行,政府支付病死畜禽处理补助,目前这样的商业模式居多;另一种模式,由政府建设,委托企业日常运行,给予一定补助。当然,还有其他的运作模式,作为新兴行业,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用实际运行情况来检验那种模式最有效,不久的就来,会经历赛选、淘汰、择优,最终会有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形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业发达的国家,运行优良的商业模式的形成,也是逐步建立的过程,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大家蜂拥而至到行业的重新洗牌,把公益性项目产业化发展,造福于养殖户和广大人民,并使这个行业兴旺发达。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地的建设,选址仍存在问题,如垃圾发电厂、殡葬等行业一样,在选址上会遇到各种阻力。有的地区,项目批复已多年,场地选址无法落实,包括终端的收集场地,镇区收集点的建设,同样遇到阻扰。各地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选址难成为共性。这是政府和企业都要面对的现实,并需得到解决和突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重点是无害,而动物的病死原因,主要为疫情的发生,防疫工作到位,可以解决人们的顾虑,但要消除人们的担忧,力排众议,需要做很多烦琐工作。向阻挠方讲清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畜禽的互存关系,公开透明各项建设内容,人们会理解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的必要性。虽然选址难,但开工建设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也基本按照计划推进,难的前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都要把工作做到位。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若不从资源再利用和环境安全上考虑,如填埋法、焚烧法等,只要做好卫生防疫,这样的处理方式,技术含量偏低。参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发达国家产业化生产,主要为环境安全和资源再利用,达到这样的预期目的,需要先进的处理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国由于病死畜禽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提升空间应该很大。目前,在确保政府监管需要达到的生产工艺外,比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生产时的时间要求,温度要求,为基本处理工艺,而各处理厂设备不同,无国家规定的设备标准参考依据。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的国家标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情况下,少数有势力的企业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后,从国外引进设备,但价格昂贵,运行和维护成本高。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是今后确保资源再利用的前提和根本,也会让该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并能蓬勃发展。当前,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厂化运行的设备,还不能支撑起这样的一个产业。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属于农业项目,归属农业类,有明确的标准,但跨领域的监管标准,比如环保要求、税收政策、只能参照其他相似的行业进行办理。中国庞大的畜禽养殖业,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上,各种规范和标准,应当有自己的独立属性,不管是从政府各部门的监管层面,还是其他方面,急需相应清单和标准,而不是找类似行业参照。
三、资源再利用现状
企业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创收模式,依托政府的补助,在资源再利用上的经济价值,当前的状况,占收入比重较小。在国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的资源再利用,为主要创收来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广泛应用于有机肥和动物饲料,政府职能部门行驶监管权,对进入市场应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产物有严格要求和标准。目前,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在资源再利用方面,肉骨粉只能做有机肥的添加剂,油脂用于工业类,资源再利用受众面窄,应用形式单一。
拓宽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资源再利用的渠道,在确保安全,各项检测指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能应用在动物饲料领域,会使该行业有更广阔的前景。
科研单位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的资源再利用,应当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设备研发,对产物的检测仪器,制订规范的工艺标准,然后,再由政府职能部门对病死畜禽处理厂进行监管。病死畜禽从收集到无害化处理,处理产物的销售,进行全程监控,不管是做有机肥或动物饲料,都不应对人和动物、环境有任何风险,最后,真正做到资源再利用,受惠于无害化处理企业和畜禽养殖行业,并能形成可利用、可循环的产业链。
四、行业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更高企盼,特别是食品安全,人们会更加关心,从而会促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业的发展。政府对美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在政府的主导下,变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安全保障,吃放心肉,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会让该行业的发展有可持续性。政府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将会越来越重视,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能够给予扶持和鼓励。
社会资本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业,有利于行业发展,政府只做好监管,企业负责运行,责权明确,能让该行业的发展健康有序。
产业兴起的同时,相应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会主动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的研发,技术专利申请会有急速增加,会有更高标准的工艺要求衍生出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产物,资源再利用的开发,会是一个新亮点,政府的监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容许资源再利用有更多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业的人才储备,将会得到充实。管理人才和病死畜禽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行业发展,人才梯队建设能得到促进,这样,让该行业充满活力。该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包括人才培养机制。
总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业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