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甩手功简介
易筋甩手功是道家的一种通过导引来强身治病的功法,因为有安乐延寿的功效,所以被仙家列为初乘必修的法门,属于外护功法,与华佗的五禽戏、达摩易筋筋以及张三丰的太极拳一样,同样都是强身治病,炼形换形的修命宫的助道品。达摩易筋经第十二卷中,不少章节都有提到此功,但是早已失传,道经青城秘录末卷也曾经附录此功,因为这个功法简单易行,故文中没有过多的细节描述。修道人入门时,师父大多都会先传此功,以帮助治病防病与强健身心的作用。
甩手功能治疗的病很多,尤其慢性病,见效很快,疗效不下于易筋,太极,与五禽戏等内家功法,不要以为这个功法简单而轻视忽略了,有实例验证,凡是中老年的病与慢性病以及以及因为虚弱亏损而引起的病症,几乎没有不能治愈的,所以我们在易筋经的末尾附录了这个功法,以供大众修习。 甩手功的特点是: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要集中,两手甩动就可以改变体质差的头重脚轻的状态,长期练习能够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身体自然健康无病。
练习甩手功的反应
实修功法,甩手功根易筋经一样,一步努力就会有一步的成效,有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练习后的变化有:胸腹松了,凉脚也变热了,四肢末梢原来血液不足的地方也能走到了,三焦通了,打嗝、放屁、酸麻胀痛、冷热、虫爬、震动等等,病灶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坚持以恒,则想改善体质、战胜疾病是毫无问题的。
功法实施要领
甩手时,要身体站正,脚伸直,脚趾微微用力抓住地下,两脚与肩同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摆动,向后摆动时稍用力,向前不用力,由惯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能弯曲,直臂前后摆动,眼睛平视,集中一点,心中不要有杂念,只是数数即可,开始时候甩到一两百数,逐渐加至五百、一千次为止,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甩完后洒洒腿,散散步活动活动即可,健康要诀公众号:jkyj360
甩手功19条口诀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齿宜叩,舌宜抵,津宜嚥,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
1、上宜虚。虚是空虚的意思,上身自脑到胸部的位置要虚一点,虚则空灵自在,不回滞重呆板了 2、下宜实。实是厚重之意,下体从腰部以下宜实,实则稳健刚重,不会轻浮虚弱 3、头宜悬。悬是挂的意思,像有绳子拽住头发把头悬挂起来的感觉,头悬自然上接清新天气 4、口宜垂。垂是自然垂合,将嘴巴微微合起来,下颌病向后微收,压住两条大动脉,防止血往头顶冲 5、齿宜叩。叩即是上下牙齿微用力相叩,叩齿是佛道养生功法里面通用的功夫,打坐经常会用到 6、舌宜抵。抵是舌抵上鄂,用以接住津液,也就是道家说的搭鹊桥,这样的话任督二脉就相通了 7、津宜嚥。即是咽华池神水,俗称吞津液,用意送到丹田 8、胸宜絮。絮是棉花的意思,想着胸部像棉花一样轻松无力,做功夫时胸部要柔和不要用劲 9、背宜拔。拔是像有东西在上面,用力将你的背拔起来,拔萝卜一样的往上拔,背自然就挺起来了 10、要宜轴。轴是车轮的轴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右旋转,直竖像轴心一样 11、臂宜摇。手臂前后摆动,升轻落重,用力是,升三分力落七分力。 12、肘宜沉。在往下甩手时候,手肘应用意沉下,在向后甩出 13、腕宜重。在甩手时,腕部应该用力向下甩,并且掌突筋露,绷着劲,力达指尖 14、手宜划。划船的意思,手向后作划船的样子,也是使内脏不断的牵动 15、腹宜实。如果肚子像铁石一样的重量,则下体自然厚重 16、跨宜松。两脚可以稍微扎马,跨部自然放松 17、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上提,要点是不要太用劲,使其自然为好 18、跟宜石。将臀部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脚跟稳如磐石 19、趾宜抓。用意念想着双脚足掌像鹰抓一样抓着地面,不由自主便达到上虚下实的妙处了 
甩手歌诀
1.内中提。 2.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 3.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 4.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
玄谷子说:1、内中提,是指的提肛了,,就是在吸气提肛,可以防止内脏下垂,强化前后二阴括约肌,有防小便不禁遗尿等功效。 2、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是说双手前后连绵不断的摇动关节,活络筋骨,甩出的时候观想体内的浊气,脏气全被甩出体外,上虚下实交互甩动,气贯四肢,百脉皆通了 3.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两脚踏实抓地,肩自然下沉,上三下七指的是虚实,即是上虚下实的引申分析,明确的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甩手气氛是实,全身来讲,用劲的比例是胸腹以上三分,腰腿之下七分,向前摆动是三分是虚,接下来向后甩动是七分是实。从手来讲,手是可轻可重的,但手与脚的比例要始终保持三分与七分,手重脚要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劲下更用劲,不用劲,不是完全放松,要用劲也不是全部用劲。全松不起作用,反而要搞错,错就错在脚放松,手用劲,这样就成为上实下虚了,甩手时动作在手上,劲当然在手上,千万不要忘了还有脚的作用,还有腰的作用,而脚与腰时静态的饿,比手更重要,这一点很难理解,从中医经络学来研究就容易理解了,甩手的手是从腰里甩出去的,而腰的根在脚,如果上(手)用劲,而下(脚)不用劲,就是失重了,很多慢性病也是失重引起的,肩胛提肌劳损也是失重引起,半身不遂也是,甩手贡献就在于调整失重,变为平衡。脚里用劲有何必要?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的大穴,心跳快,失眠,按摩涌泉穴就能治疗,就能镇静。脚底还有五脏六腑的对应区域,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的病,脚上用劲即是调整,就是治疗。 4.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气脉不通则在体内御结,越郁结越不通畅,所以通过甩手把气脉调整通畅很重要,气脉通畅,疾病外感就很难侵扰身体

甩手治病诀要
甩手为什么能够治病呢?人体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医认为是气血,左气右血,左升右降。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苦不堪言,反之气血通畅,则百病自去。由于甩手功能根本的改变气血,改造体质,掌握了这个主要原因,所以甩手功治百病就不是问题了
甩手对眼睛有利,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说:“目受血而能视”,还是一个血的问题,气血走不到,当然引起各种病变,全身上下相通,脉脉通达,自然就没有疾病,有些人认为眼睛是个独立系统,根机体关系不大,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甩手之后,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眼睛清澈了,之前看东西模糊的感觉没了。练习甩手功之后,普遍的效果是:能吃饭,能走路,能睡觉,大便通畅,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很大的变化,有些长期便秘之人,甩手功夫没练十多分钟就会大便了,立竿见影。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连在一起,这就是身体内部的气血不平衡,影响气血的流转分布,进而使经络、肌肉、骨节起了变化,特点是两边脉不一样,一边高一边低,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多跳,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面不该充血的充血,下面的血反而无法达到四肢。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呢?甩手不但能治,而且可以防止中风的发生,中风是两边血流有问题,因此脉里反应出来就是不平衡,上下不平衡
中医有脉从脚跟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是五脏六腑的反应。把脉是中医的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做过仔细的研究,有辉煌的成就,从脉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制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治病,关键在能改造体制,既然能改造体质,当然也能从脉里反应出来。
脉跳的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了,是血分不足,甩手能够补血,就有控制气的作用。脉跳的太慢的,在血流畅有阻碍,和血气不足,甩手使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脉也正常了。 脉的改变是经络的改变,怎样改变?脉丛脚跟起,甩手重心在脚,脚用力,如老树生根,和打椿一样打下去,是脚底的气血起了按摩的作用,由此而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骨髓、都不难改变,所以对待甩手功,千万不可忽视,莫作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