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cong)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韩琮,字成封,长庆四年进士。长庆年间,是大诗魔白居易称霸的年代,韩琮与元白比起来,是晚辈。 古今送别多是深情款款,依依不舍,送的大气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不过韩琮同学竟然在这两大洪流里,建了一座都江堰,稳居中流,别有新声。 第一句,“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是叶子多了大了,花凋了少了,点明暮春时节。凤城就是当时的长安城。在花色凋零,绿叶葱茏的暮春时节,你要出城远走。暮春已令人伤,送人就更伤了。 第二句,“暮云楼阁古今情”。不仅是红消绿长的暮春,还是黄昏万里云的傍晚,愁如云浓,心如天晚。云海苍茫,残照当楼,古今多少离别在此地此时。楼阁依旧云依旧,只是送别人不同。 这首诗前两句虽然感慨多,但属于唐诗的套路文,没有什么新意。可中晚唐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别出心裁地说一件事,诉一段情,虽然不能人人都如贾岛、李贺,但他们总是努力突破盛唐光辉下的阴影,想要走出自己的路来。 韩琮也是如此。写送别,真的写出了深度,不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雄浑开阔,也不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更不是“芳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不舍……他把一段感情划入了哲学的境界,把人生的永逝写进了片段的送别。 这首诗好就好在第三、四句,“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诗里的水是浐水,绕大明宫而东去。可是谁家门前没有一条河呢?哪个地方没有一池水?水在日夜不停地流着,年华在朝朝暮暮里消散,青春、欢乐、往日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而模糊。再记起来也许是多年以后的下午,不经意间的一次触碰,像掉在地上的玻璃球,当地一声,回荡在空空的屋子里。 那时候还记得起今日的离别吗?还记得起这个绿暗红稀的落花时节吗?还记得起当初万里暮云,楼阁今古中那相识相知的快乐吗?也许记得,也许不记得。只是这水会不停地流,时光会不停地流逝,过去停留在原地不会走,只是人总会离开…… 也许在他乡,你依然看到一条潺潺东流的河水,也许你会想起分别的那个时候。也许现在我们不要听这水声吧,可它还是流入耳朵,让人不能不想却更不忍不听。年华过去了,它是百代之逆旅,人生过去了,就再也不回来。 分别,我不想太伤感,只是那流逝的年华如宫前的水声一直在提醒我:过去了,也许不再有,珍惜这一刻,纵然不忍听,不忍抬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