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介绍 ▏ 钱范之三: 战国“明”刀陶范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战国“明”刀陶范2件,面范与背范各1件(见《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选》326-329页)。陶范呈长方形,面范镌刻5枚“明”刀正面,背范镌刻5枚“明”刀背面,面范长234、宽127mm;背范长245、宽130mm。

该范系铸造“明”刀之用。“明”刀因刀面铸有“明”字而得名,分为燕明刀、齐明刀两种。燕明刀为燕国铸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尖首明刀,形制上没有脱离尖首刀,但形体较小,刀首平直,弧背较直。有的有“明”字,有的无“明”字。二是弧折明刀。与尖首明刀相比,刀首相对变窄,刀身上下同宽,刀刃没有内凹弧度,柄部纹饰多伸入刀身。三是磬折明刀。刀背为方折,直刃,刀首与刀尾宽度基本相同,刀柄面背竖线及内廓线伸入刀身。“明”字成扁“目”状,外笔圆弧处多已断开。燕明刀的“明”字,杨宽、朱活释为“郾”,即燕国。胡石查、罗伯昭、郑家相释为“易”。黄锡全认为是“明”字,读作“明”或“眼”,“眼”及“燕”①。

所谓齐明刀,是指古齐国境内出土的明刀币。因最早于清代嘉庆年间在山东博山县香峪村出土,又称博山刀。这种明刀,面背文字和制作风格与普通明刀有别,所以自首次发现一直受到学者关注。周卫荣分析了齐明刀的合金成分,发现齐明刀的合金组成同于燕明刀,却与齐刀大相径庭;而且从形制上看,齐明刀仍属于燕刀范畴。他认为齐明刀虽然出自齐国境内,但本质上仍然属于燕国货币的范畴,铸造时间当为燕人占领齐国期间②。

(孟祥伟)

注释:

①白秦川:《中国钱币学》,河南大学出版社,第62页。

②周卫荣:《再论“齐”明刀》,《中国钱币》,1996年第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