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邓铁涛教授 胆囊炎与胆石症方 组成: 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2、茵陈蒿汤加味《伤寒论》印氏加味 辨证要点] 本证是阳黄初起见症,由于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胆汁外溢,泛溢周身,故见身目色黄,由于热重于湿,乃见发热口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心中烦热。 3、大柴胡汤加减《伤寒论》印氏加减 4、胆管结石 李可 5、王幸福 特病专方 利胆排石有效方 王幸福 利胆排石有效方 主方:制大黄9g 枳实9g 虎杖15g 郁金15g 金钱草30g(姜春华方)我常加入威灵仙50g。 主治:胆结 7、胆结石特效方 利胆排石汤 《医灯续传》 8、【加味五金汤】 9、俞慎初(1915年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 胆结石验方 处方:金钱草 30g、郁金 15g、大黄10g 茵陈15g、金银花15g、甘草10g。7付 10、邓铁涛 胆囊炎与胆石症方 组成: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功效: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法:热盛者去太子参加黄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黄;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 11、胆石症:指发生于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病,病因能与胆汁淤积、胆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衡等因素有关。患者合并急性胆囊炎,极易导致发热、胆绞痛、胆汁淤积、胆囊穿孔等,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右胸或右肩胛,绞痛可相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等范畴。胆为“中精之腑”,内藏胆汁,“胆附于肝”,胆汁即是“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积而成”;胆石症主要源于肝气郁滞、湿热蕴阻,以致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汁郁积,久积为石。 本病宜选择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化石排石的中药治疗。 1、四金化石汤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鸡内金、郁金各20g,香附、广木香、延胡索、大黄各15g,茵陈、黄芩、枳壳各10g,柴胡6g。 用法: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1疗程。服药时,宜用药汁加冲琥珀细末3g服下。 加减:患者有口干、舌红少津时,宜加乌梅、石斛;若合并黄疸,可加栀子、重用茵陈;若合并胆囊炎、胰腺炎时,宜加用金银花、蒲公英;气虚明显时,须加黄芪、白术;阴虚火旺时,应加知母、黄柏、川楝子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消石,破结化石;主治胆石症、胆囊炎,如阵发或持续性右上腹和(或)剑突下痛,呈现绞痛或隐痛,甚或放射至右胸或肩背部,少数患者还伴有脘闷、嗳气、恶心呕吐、腹胀、口苦咽干、渴不欲饮、大便异常等。 方解:方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能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排石、消石破结;香附、木香、延胡索、枳壳、柴胡,能疏肝理气、化瘀止痛、调理气机、利胆排石;若同时加用茵陈、黄芩、大黄,还具有清热利胆、通腑化石的功效;琥珀为天然硫氢化合物能镇惊安神、活血散瘀等。 2、茵陈胆道汤 处方:金钱草、茵陈各30g,栀子、黄芩、柴胡、枳壳、广木香、大黄各16g。 用法:上药加水煎2次,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胆,排石;主治胆管结石、胆道感染。 方解:方中金钱草、茵陈能利胆排石清利湿热,栀子能清热利胆;柴胡、黄芩可疏肝解郁、解表清热;木香枳壳能行气解痉、止痛;大黄还可以泄浊泻火。临床药学研究已证明,此方能够显著增加胆汁分泌量、缓解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从而起到消炎、抗感染和排石作用。 3、益气消石汤 处方:党参、生白术各15g,磁石(醋煅先煎)30g,金钱草20g,枳实、制香附、郁金、生鸡内金、青皮各10g,生大黄(后下)3g,生甘草9g。 用法:上药加水文火煎煮2次,每次200ml口服,每日上、下午各温服1次;每日1剂,连用2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舌苔厚腻者,宜加炒莱菔子、姜半夏各10g;舌质淡红时,宜加用川石斛(先煎)30g、知母10g 功能与主治:疏肝健脾,行气清热,利胆排石;主治气滞郁热型老年胆石症,如见右上腹胀痛,并向右胸或右肩部放射;患者多无发热,但有口干咽燥、纳差、疲乏无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薄黄糙、脉弦细。 方解: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肝胆生理功能减弱。方3中加党参、生白术,可益气健脾;加入青皮、制香附、郁金、枳实,可疏肝解郁,能使肝气得以条达。方内磁石一药,味辛咸、性平,辛可散结泄毒,咸能润下软坚,加配小剂量大黄,具有行气活血、除湿利胆、清热通便、散结之功效。 13、中医处方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景祺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疏肝,理气,通里。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肖银昌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气郁湿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方名】胆石通消糖浆。 【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用法】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冷和平方。 【出处】冷和平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方名】三黄排石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世忠方。 14、胆结石 中医认为胆结石属于“胆胀”、“胁痛”、“黄疸”、“结胸”等范围。由于饮食不节、七情所伤、外邪内侵、蛔虫上扰等累及肝胆,使肝胆功能失调,肝胆之气郁结,胆汁由清变浊;浊而不清的胆汁,降浊不畅,渐致胆腑壅阻,浊汁瘀积,日久凝结不散,成为结石。 疏肝利胆汤 【配方及用法】 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草)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以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之胆石症、胆囊炎、急性黄疸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 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李培生验方。 15、胆道排石汤 【配方及用法】 柴胡、枳实各9克,虎杖、郁金各15克,制大黄9克,大叶金钱草30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利胆排石 【主治】胁痛(胆石症) 上海医科大学姜春华教授验方。 16、茵陈排石汤 【配方及用法】 茵陈30克,生山栀10克,生大黄10克,元明粉10克,金钱草30克,广郁金15克,蒲公英15克,广木香9克,枳实10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17、排石定痛汤 【组成】 酒炒龙胆草10克,金钱草6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降香5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旋覆花10克(包),天葵子10克,煨三棱10克,红柴胡10克,硝石(即火硝)15克。 平时可4日服药1剂(即2日服药1剂,休息2日)5剂可服20天,服完停药20天; 【功效】泄火为主,佐以疏肝清胆,散结软坚,化石止痛 【主治】胆道结石 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18、疏肝利胆排石汤 【配方及用法】 柴胡、郁金、黄芩、白芍、鸡内金、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枳实、大黄(后下)各6克,青皮、陈皮、甘草各5克,金钱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肝郁气滞型); 浙江省名老中医盛循卿验方。 19、夺真丹 【配方及用法】 姜半夏30克,丁香3克,槟榔、木香各6克,藿香9克,附子(炮)(先煎)10克,草豆蔻各15克,缩砂仁、胡椒各7.5克。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生姜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效】行气活血 《医方类聚》引《施圆端效方》 胆结石,也称作“胆石症”,是最为常见的胆道疾病,可以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 组成:金钱草30g,郁金20g,木香15g,生大黄15g。 主治:胆石症 加减:胁痛者,加白芍25g;腹胀者,加枳壳15g,砂仁10g;伴胆囊炎发烧者,加黄芩15g;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焦山楂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每天加食动物蛋白(猪蹄、牛蹄、羊蹄、肉皮或鸡蛋)50g,以增加胆汁分泌和胆囊蠕动。此外,最好两餐中间做做跳绳活动,以促进结石排出。 20、组成:柴胡12g,茵陈20g,生鸡内金30g,金钱草30g,延胡索12g,龙胆草15g,黄芩15g,虎杖10g,大黄9g,蒲公英10g,川楝子12g,生甘草6g。 主治:胆结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组成:生鸡内金30g,金钱草60g,海金沙30g,桑螵蛸20g,滑石20g,炒白术20g,砂仁10g,炒枳壳15g。 主治:胆结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1、组成:柴胡8g,黄芩15g,枳实15g,虎杖15g,赤芍12g,白芍12g,金钱草30g,广橘红9g,延胡索12g,鸡内金12g,大丹参15g,广郁金12g,生山楂15g,生大黄(后下)9g,生甘草6g。 主治:疏肝利胆,活血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型胆石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组成:茵陈15g,山栀12g,柴胡9g,黄芩15g,枳实15g,虎杖15g,广木香9g,赤芍12g,白芍12g,金钱草30g,黄连6g,延胡索12g,广郁金12g,鸡内金12g,生大黄(后下)9g,生甘草6g。 主治: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活血通络。主治湿热蕴阻型胆石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2、组成:太子参15g,厚朴45g,醋柴胡9g,黄芩15g,佛手9g,制金柑9g,广陈皮9g,广郁金12g,赤芍12g,白芍12g,虎杖15g,鸡内金12g,金钱草30g,广木香9g,生甘草6g。 主治:疏肝利胆和胃,活血通络。主治肝胃不和型胆石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组成:青礞石250g,浮海石150g,皂矾(煅)25g,王不留行250g,枳实150g,鸡内金150g,连钱草250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主治:降火痰,调气畅血,化石排石。主治胆石症。 加减:视病情酌选下列药物煎汤100mL送服:痛甚,加芍药、粟壳、延胡索;毒炽,加半枝莲、黄芩;黄疸,加茵陈、金钱草、田基黄;呕恶,加半夏、竹茹、赭石。 用法:口服。每天3~4次,每次1g,温开水送服。连服3个月为1疗程。 2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常为B超所发现,病理学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大多数人无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 验方一:莪术、延胡索治胆囊息肉有奇效 处方:莪术、延胡索、柴胡、生白芍、制香附、川芍、三棱、苍术各10克,焦山楂、乌梅各30克,炙甘草、枳壳各6克,用水煎服分2次服用,每天1剂。 金先生回家服药,吃了10剂后,症状开始缓解,医生酌量加减药量,再服20剂后,症状皆消。B超复查胆囊息肉也已消失。 验方二:柴胡、赤芍让胆囊息肉不再来 服药一周后,刘女士去医院复诊,已不再恶心呕吐,医生在上方基础上去半夏、竹茹、加海金沙、金钱草各20克,鸡内金10克,又吃12剂,症状均消。再检查B超,胆囊息肉消失,10年内3次随访,均未复发。 验方三:花粉、穿山甲是治胆囊息肉的良方 周先生今年40多岁了,因为是公司业务,所以经常要请客喝酒,久而久之也养成了嗜烟好酒的习惯。10多年前他被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常吃一些消炎利胆的药,病情也是时轻时重的。最近觉得右上腹疼痛加重,然后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慢性胆囊炎、多发性胆囊息肉”,医生建议周先生用手术切除,他害怕会有副作用。想采用中药保守疗法。医生给开出以疏利肝胆,祛痛消积为主的方子。 处方:蒲公英、天花粉各15克,桃仁、红花、柴胡、莪术、炮穿山甲各10克,大黄、水蛭各6克,郁金9克,白芍12克,茵陈30克,甘草5克,每天1剂,用水煎服。 周先生吃了5剂后复诊,肋下疼痛明显减轻,医生在此药方基础上去郁金,加焦山楂15克,连服1个月,后又复诊,见周先生肋下疼痛消失,面色入场,舌淡苔少,在上方基础上去莪术,加枸杞子,沙参等以阴柔肝。再吃2个月药,胆管息肉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 24、胆结石 吴咸中—国医大师,1925年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两剂汤方,治石奇效 1、茵陈胆道汤 【组成】茵陈78克,栀子39克,黄芩39克,枳壳39克,木香39克,大黄39克,金钱草78克,柴胡3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管结石病。 【方解】方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柴胡、黄芩舒肝清热,枳壳、木香理气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大黄通里攻下。 2、胆道排石汤1号 【组成】柴胡、郁金各12克,金钱草30克,广木香18克,枳壳12克,大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主治】气滞型胆石病。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金钱草清热利湿,郁金活血止痛,木香、枳壳理气止痛,大黄通里攻下。 25、胆结石 在治疗原则上,要从三方面考虑: 第一是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控制胆管感染; 第二是松弛Oddi括约肌,疏通胆汁排泄渠道,降低胆管压力; 第三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总量。 第一、二方面共同起到治本作用,阻止结石的形成和增大; 第二、三方面共同起到治标作用,通过溶解、冲洗结石,以达到缩小和排出结石的目的。 本病要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特别是第三方面应放在首位,而其次是第二方面,再次是第一方面。 在组方用药上,考虑到本病的治疗过程可能会较长,应尽量少用苦寒峻猛之药,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保证能够长期用药。应尽量选用疗效确切和兼有多种治疗作用的药物,做到药简力宏。 通过筛选列出 第一方面功能的药物是:金钱草、茵陈; 第二方面功能的药物是:川楝子、茵陈; 第三方面功能的药物是:金钱草、茵陈、川楝子、郁金、玉米须; 同时选出有软坚化石作用的药物:鸡内金。于是,形成了方剂的初步框架。 本病或因饮食厚味,劳逸不当,湿热内生,或由外邪久侵,阻遏气机,郁滞肝胆,以致胆汁瘀积,燔炼成石。治宜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利胆排石。本方金钱草、玉米须、茵陈清热利湿、利胆化石,共为主药;鸡内金软坚化石、健脾消滞,川楝子、郁金行气解郁、疏肝利胆,以为辅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利胆排石之功。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金钱草30克,玉米须15克,茵陈15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甘草3克。玉米须鲜用要视其干湿程度,最湿时要用6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天1剂。 另外每天以金钱草30克、玉米须30克,加较大水量煎煮,代茶饮服。 30天为一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做一次B超检查。 效果:服用28剂后,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肝胆未发现异常,原来肝内胆管0.6×.05cm的结石不见了。 26、加味五金汤【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玉米须15克 【功用】清热利胆,化结排石。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后入);尿路结石加石韦12克、猫须草12克;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27、金钱开郁汤【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9克、枳壳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郁金9克、乌贼骨9克、浙贝母9克 【功用】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 28、排石利胆汤 专治胆结石、胆囊炎 处方: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生甘草各9克,黄芩、蒲公英各15克,金钱草、郁金各30克,鸡内金20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疏肝利胆、清热止痛、化石排石。治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禁食辛辣。 胆结石患者往往会伴随胆囊炎,所以本方在清热利胆汤的基础上加上专化胆囊结石的三金(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化裁而来。 【案例】韦丽香,女,59岁,患胆囊结石多年,经多家医院B超检查确诊胆囊内有三颗结石,并伴有胆囊炎,惧怕手术治疗。予本方治疗两周后复查,报告提示胆囊内仅剩一颗结石,继续服药,共计服药三十余剂,经检查结石全部排出,告愈。 29、肝胆结石 上腹不适,厌油腻,或胁肋疼痛,饱餐后易发作。金钱草30克,茵陈、虎杖各15克,香附、郁金各10克。体壮实者,加大黄6克。水煎服,每天3次。 30、湿热黄疸 身目发黄,上腹满闷,或胁肋痛,少食欲呕,小便黄,苔黄腻。金钱草30克,茵陈、板蓝根各15克,栀子、藿香各12克。胁肋痛者,加柴胡、郁金各12克。水煎服,每天3次。 |
|